拓荒 鋪路 登頂---對話江蘇瑞福總經理曹宏海
同樣是在RFID技術被炒熱的時候,各種關于RFID技術的高額培訓“漫天遍地”,培訓效果卻不得而知。2008年瑞福科技推出全年免費 RFID培訓計劃,每月舉辦一期培訓,分享瑞福科技在UHF RFID的技術應用和開發方面的經驗,推動我國RFID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帶著很多疑問,本刊執行主編觀摩了第一期培訓并與江蘇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宏海進行了深入交流。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譚雪清:南京三寶集團在什么樣的背景下投入RFID領域,與瑞福科技有什么關聯?
曹宏海:八年前,三寶集團開始從事集裝箱運輸車進出口保稅區及出口加工區的監管業務。為了對集卡車進出關稅區進行管理,通常在關稅區設立幾個進出通道,由海關工作人員對進出的車輛進行登記并核查所運的貨物是否和申報的一致。當區內業務繁忙時,進出車輛較多,就會出現排隊等候現象。為了提高通關效率,就需要對車輛和集裝箱進行自動識別。開始,我們都是采用圖象識別的方法來識別車輛牌照號碼和集裝箱箱號,但由于集裝箱運輸車的牌照經常出現污損,而且當天氣不好尤其是晚間的時候,拍攝圖象清晰度差,號牌識別出錯率高,后來我們就采用了RFID技術。開始都是用國外產品,用了兩年以后,成本、交貨期和售后服務等幾個問題越來越突出,國外供應商很難滿足國內市場的要求。尤其是服務問題,常常返修一次要幾個月的時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寶集團才決定自己投入力量研發,研發自己的產品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當時花了一年的時間籌備,2003年初成立了江蘇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UHF RFID技術和產品的研發。
三寶集團投入RFID領域一方面是滿足自身專注車輛管理應用的需要,一方面是看好RFID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前景。5年前,正是RFID被炒作的時候,我們就集結了早期從事RFID技術研究的一批技術人員,開始在深圳做產品研發。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具有智能車輛管理功能的園區大門
譚雪清:瑞福科技成立5年來,重點做了哪些工作?積累了什么資源和經驗?
曹宏海:瑞福科技成立5年來,一直致力于UHF RFID相關產品的開發,先后開發了Sahara、ISO-18000-6B、EPC C1、EPC C1 G2、美國鐵路標準、EM等6種不同協議的UHF RFID讀寫器,還研發了多種特殊用途的電子標簽,并應用于車輛與人員門禁管理、供應鏈管理、資產管理、倉儲物流監控、生產自動化管理等領域。符合EPC 協議標準的EPC C1和EPC C1G2讀寫器是我們在國內率先開發成功的,并通過了FCC和韓國MIC認證。同時公司還承擔了信息產業部電子發展基金項目、國家發改委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及國家863計劃中“超高頻RFID讀寫器產品研發與產業化”課題。2007年2月,公司開發的DSPI(設備服務提供商界面)在Microsoft CTC(微軟中國技術中心)順利通過PCT(Provider Certificate Test)測試,成為國內第一家通過該項測試的企業,這標志著RFS-2300系列讀寫器可以直接集成到微軟即將推出的BizTalk RFID平臺產品中。
瑞福科技定位是UHF RFID硬件設備提供商,通過RFS-2300系列讀寫器與Microsoft BizTalk RFID平臺產品易用的無縫連接,客戶可以將自己關注的重點放在RFID的業務分析上,從而加速實施過程,降低部署成本。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幾年來,瑞福科技一直參與中國自動識別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是2007年頒布的行業標準的主要起草單位之一,還先后申請了6項專利。我們雖然定位為RFID產品提供商,但我們一直全力支持各行業的系統集成商,積極配合他們進行產品的應用研究,毫無保留地把我們對UHF RFID的理解和經驗告訴他們,因此也得到了很多集成商的信賴和支持。我們研發的6種協議的產品,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分四個層次。四個層次的產品成本是不一樣的。我們看到目前整個RFID市場很小,所以更要積極參與,用各種產品方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
譚雪清:從產品的角度,講講特點和優勢,有什么成績和經驗可以分享?
曹宏海:應該說,由于風險投資的不發達以及基礎產業的薄弱,國內新興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方式也和發達國家有很大區別,在產品的定位和設計上也是不同的思路,國外考慮得較長遠,國內更注重適用,更注重適應當前的市場。我們的發展思路是以技術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經過5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四個不同層次的技術方案適應不同的客戶的需要。它們的性能和成本是不一樣的,產品的形式也是多樣化的。有讀寫器和天線一體化的,有分體式的;有模塊式的,也有整體式的;有固定式的,也有便攜式的。我們追求的是盡可能滿足更多客戶的多種需要。要說這幾年積累的經驗的話,我覺得是多個方面,但對企業經營者來講最重要的是:善待客戶。因為客戶需求是企業進步的源泉。前面講的我們這么多技術方案和產品形式都不是我們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在客戶需求的驅動下產生的。對 RFID技術的期望值不能太高,不能一味追求高性能,高性能意味著高成本,應該是符合應用需求的研發。
現在我們的業務95%以上的是國內的車輛管理項目,我們是針對車輛管理設計的產品。從產品成本和用戶的使用成本來說,都是客戶認可的。我們的產品使用成本是很低的,不用做二次開發。我們的定位是產品提供商,通過系統集成商對最終用戶提供服務的。車輛管理應用相對比較簡單,主要是在車輛的進出。在這方面國外的產品為什么沒有競爭力呢?國外產品的設計思想是針對物流管理需求設計的,不是針對車輛管理設計的。
譚雪清:在應用推廣方面,瑞福科技做了哪些工作?
曹宏海:瑞福科技從成立就定位為產品提供商,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接觸終端客戶的機會。由于UHF RFID技術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一項新技術,一般人對它了解很少。通過無線電波實現信息的傳遞,看不見摸不著,有些傳播特性一般人也難以理解,所以推廣難度很大。為此,我們一直利用各種渠道實事求是地介紹相關知識和情況,不為商業目的而夸大效果。2008年我們推出了免費培訓計劃,面向全國每月舉辦一期培訓,講解RFID的基礎知識、應用中的原理/方法和應用知識,主要目的是為讓更多的人了解RFID,促進RFID的應用推廣。分享瑞福科技在UHF RFID的技術應用和開發方面的經驗。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培訓現場
我們的合作的伙伴大多是做一卡通系統的,主要是在深圳。還有一些做系統集成的,項目不是很多。除了車輛管理以外其他行業的應用,我們也在積極推廣,但其他行業應用比較復雜,有些問題不是我們能解決的。我們定位產品提供商,投入精力很大,投資也很大,專注產品的研發,把產品給集成商,服務由他們來做,我們給他們技術支持,對新的應用領域我們都盡可能幫助系統集成商到現場做測試指導等。
譚雪清:瑞福科技未來有什么計劃?從產品、應用等方面談談。
曹宏海:我們投資建立了微波實驗室,是一個電磁波的“真空”環境,主要用于測試產品,是針對產品研發的,測試的結果比較準確。產品研發是無止境的,因為應用領域不斷變化,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不同的應用領域產品的要求也不一樣。目前我們還要繼續從產品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上開發針對車輛管理的一些產品。我們的產品思路是:產品向兩頭發展——高的更高,低的更低。一種是成本很低,量很大的;還有一種是性能高價格也高的,是為將來的應用服務的,也是要保證企業總是站在技術的制高點上。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微波實驗室
應用主要還是車輛管理方面,在車輛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要解決標簽的問題。不同應用需要有不同形態的標簽。研發設計生產是我們自己做,在研發硬件產品時,也考慮到應用接口的中間件軟件,但我們不介入應用軟件開發。
目前的合作渠道是自然形成的,有分銷和系統集成。目前產品量比較小,完全依靠分銷渠道不是很合適,我們需要認認真真又有能力的伙伴跟我們合作。集團希望我們穩步發展,占領技術的制高點。
譚雪清:對未來RFID技術、應用、市場有什么樣的預測?瑞福做了什么準備?
曹宏海:說實在話,很難預測,但方向肯定沒錯。首先成本是問題,主要在標簽。現在傳統標簽的成本在封裝上還有降低空間。如果有新的技術出現,比如有機芯片或無芯片標簽,成本可能會再降低,但也是很難的,可能中間還需要很長時間。也就是說標簽技術是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標簽技術要有突破,標簽成本才會大大降低,才會出現大規模應用。其次應用也是問題。比如距離的問題,近了、遠了都是問題,無線的概念跟有線是有區別的,會受應用環境的影響,應用很復雜。用戶對應用也還有一些誤區。我們也跟蹤過一些項目,有些企業連條碼都沒用過,用RFID是不太可能的,我們到現場去,了解到了應用環境和應用需求。實際情況就是應用需求不迫切、不旺盛,誰都不愿意第一個吃螃蟹。
我們現在就是要繼續保持堅定的信念,一點一滴的積累,把基礎打牢,把品牌做好。我們相信“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筆者沒有資格從技術的角度評論瑞福科技的產品策略和市場策略,這有待于中國RFID市場的進一步檢驗。我們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審視瑞福科技還不算長的發展軌跡,拓荒、鋪路的工作瑞福科技已經做得很扎實,最終是否能夠按照他們的愿望,占領技術的制高點的同時,也占領應用的制高點,并讓企業獲得效益,持久地生存下去,發揮企業更大的價值。我們是可以找到理論基礎的。
有經濟學家宣稱,2005-2006年后,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成果使中國告別短缺經濟進入過剩經濟時代。在短缺經濟時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占有,后挑選”,因為慢了就會兩手空空。現在是過剩經濟時代,主要矛盾不在“有與無”,而是“優與次優”,所以,要“先挑選,后占有”。瑞福科技在RFID泡沫時代,挑選了UHF RFID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目前已經占有了國內該領域的產品市場。
經濟學家還指出,在過剩經濟時代前期,企業向籠統、模糊的顧客提供標準化產品的做法受到嚴峻挑戰,企業必須也只能面向經過選擇的消費者群體,為之提供滿意的標準化產品或服務,并且要用最小的費用、最快的速度將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否則企業無法生存。不同層次的UHF RFID標簽、讀寫器是瑞福科技為車輛管理這個特殊的群體提供的滿意產品。不同于其他企業的價值也即體現在這里。
現代營銷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企業只為部分人服務。企業不僅是為部分人服務,還用不同的產品線、不同的產品特征,來滿足不同人的需要。如果把在商品經濟時代,為大眾化提供沒有差異化商品這樣一個階段,稱為1.0的時代,大家用相同的商品,或者是類似的商品去競爭這個市場,結果必然是互相殘殺。從 1.0時代到2.0時代最大的變革,就是從過去大眾化思維,變成小眾化思維。市場是分層的,要尊重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據了解,瑞福2008年啟動面向全國的免費培訓還有一個目的就是通過培訓了解更多客戶的需求。到發稿時,第二期培訓已經又圓滿結束了。我們有理由相信瑞福科技經過堅實的拓荒、鋪路,一定能在RFID市場放量的那一天登頂!
職業生涯
1984年7月 畢業于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自動檢測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0年5月 畢業于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信號與系統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0年7月—1992年8月 常州變壓器總廠技術員
1992年8月—1998年4月 常州電信設備有限公司技術部經理、總工程師
1998年9月—2002年1月 南京三寶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
2002年2月—2002年12月 常州明景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3年1月—2003年10月 江蘇光一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經理
2004年2月—現在 江蘇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
在二十幾年的工作中,參與或主持過多個項目的開發與管理工作,主要有:1985年獨立設計了海軍艦船裝備信息管理系統;在讀研究生期間參與原國家機電部七五攻關項目“超高壓變壓器局部放電故障定位系統”的研發,負責其中的數據采集和定位軟件設計工作;1995年負責“HJD1024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產品標準制定和生產定型鑒定工作;1999負責“數碼電子警察”系統的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及“公路車輛監測與記錄系統”的車輛檢測器的研發。 2004年以來,參與了多款UHF RFID讀寫器的方案設計工作,并對UHF RFID產品的實際應用進行了大量的現場測試,積累了豐富的應用經驗。
關于“技術與管理”那些事兒
——曹宏海看“技術與管理”
*搞技術的人,比較認真,1是1,2是2,可是管理人就不一樣,人是個復雜系統,不是1+1=2。
*我是技術型的人,我要學習,我不一定要搞研發,但是我要知道研發人員他們怎么搞研發,要知道解決哪些問題,這樣才能與他們交流。
*與員工要把關系簡單化,真誠對待他們。
*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做,才能做長久。
*做企業,理論與實踐差距很大,人都是活的,有思想的。
*企業要效益為先,計劃太多沒有用,變化是比計劃快的。
企業發展歷程
2003年3月,江蘇瑞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成立。
2003年5月,瑞福科技深圳研發中心成功開發RFS-1830型讀寫器。
2003年8月,瑞福科技深圳研發中心成功開發RFS-1820型讀寫器。
2003年9月,瑞福科技成功申請“陶瓷封裝電子標簽”實用新型專利,“存儲式電子標簽安全應用及防偽鑒別方式”發明專利。
2003年12月,瑞福科技取得南京市技術貿易市場管理辦公室頒發的技術貿易證書,從而擁有技術貿易資質。
2004年1月,瑞福科技讀寫器軟件著作權獲得通過。
2004年4月,瑞福科技成功開發可讀寫Amtech和SCS兩種不同協議標準的兼容性讀寫器,定型為RFS-1900型。
2004年9月,瑞福科技遷入三寶科技產業園。瑞福科技通過“雙軟”認定。軟件產品分別為“RFS-1830讀寫器MCU嵌入軟件V1.0”和“瑞福讀寫器授權與發卡管理軟件V1.0”。
2006年3月,瑞福科技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EPC G2讀寫器。
2006年5月,瑞福科技的RFS-2300產品成功通過美國FCC認證。
2006年7月,微軟(中國)RFID孵化實驗室牽手瑞福科技。
2007年2月,瑞福科技成為國內首家通過微軟RFID中間件測試的設備提供商。
2007年,承接國家863計劃中“超高頻RFID讀寫器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課題。
南京三寶科技集團
南京三寶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南京市第一家民營股份合作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三寶集團已成為擁有多家控股參股公司的企業集團。2004年,集團以智能交通信息的采集和增值服務、電力設備以及特種空調制造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銷售總額達到21億元,上繳利稅逾億元。三寶集團基于對視頻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多年的積累和領悟,將智能交通信息的產業化作為集團長期發展的主導方向,并逐步完成了以“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及“智能交通信息資源平臺開發與應用”為主的智能交通產業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