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股份:專注在真正有用戶需求的市場中發展
RFID產業之所以在喧囂之后,并沒有象人們預期的那樣得到快速發展,這是非常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成立于2000年的同方智能卡公司,從2005年起就認識到RFID一定是未來最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必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從那時起,同方智能卡將RFID確定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并投入相當資源開始在RFID市場上耕耘。兩年來,同方智能卡在眾多領域中進行了RFID的實踐與探索,這期間成功與失敗兼而有之。在經歷了這一切后,同方智能卡終于逐步形成了自身在RFID領域發展的核心策略。下面就是霍建燁總經理,在經歷了三年多RFID一線市場的實踐與探索后,對于中國RFID市場及公司未來發展的一些思考和觀點,供業界朋友們分享。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同方智能卡公司總經理霍建燁
本文的訪談對象是:同方智能卡公司總經理霍建燁,文章作者是RFID中國網總編
精彩觀點:
一、我們認為2009年中國RFID市場將更加務實,更加健康,也更加嚴酷,并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經過多年的喧囂,在對RFID的成本、技術、以及應用領域的探尋過程中,一部分企業未能在RFID的發展大潮中堅持下來,選擇了離開或趨于沒落;另一部分企業則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主營方向、業務領域或應用行業,并已經在這一方向、領域或行業中沉淀了大量的產品、知識和能力,早期那種探尋式的發展階段基本上已經結束了,這種進化和演變使得RFID從業企業對自身的發展模式更加務實,使得RFID產業的發展更為健康。
二、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依舊看好RFID技術在票證防偽、車輛監管領域的應用,而這些應用在2008年已經初見端倪,如:我國電子護照的防偽,經過多年的研究終于走向了實質階段;近期,汕頭機動車不停車收費項目也終于敲定。我認為,這些應用的示范作用并不僅僅是產品和技術的成熟,更多體現的是應用模式的成熟,關聯行業整合的成熟。一個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在表現形式上往往不是漸進的,而是會呈現一個井噴的態勢,在形成井噴之前,必須是滿足各種條件,而這其中行業應用環境的成熟往往是最后一環,這種成熟包括政策上的,也包括應用習慣的改變。所以我們說,一旦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都成熟的時候,那么RFID這只大鵬就會“扶搖直上九萬里”。希望那個時候能有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到RFID產業成熟所帶來的豐厚回報。
徐東英:根據您這些年在中國RFID市場一線的實踐,您認為2008年中國RFID市場相比往年最主要的特點是什么?最重要的事件和推動RFID產業發展的因素是什么?
霍建燁:首先,正如歐陽秘書長所言,2008年是RFID發展相對平淡的一年。然而也就是在這看似平淡的一年,用戶對RFID技術的認知度在不斷地提升,大量的探索性工作在進行,大量的商機在背后涌動。今天,RFID已經不是一個生僻字眼了;其次,行業用戶對RFID的熱情有增無減,尤其是今年北京奧運會電子門票的應用更為RFID的應用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無論從行業影響力還是建設規模來看,我們在奧運會門票、身份證件、以及驗證設備上的RFID應用都是開創國內外先河的,在RFID的發展歷程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同時,在2008年,科技部發布了863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射頻識別"課題申請指南,這是繼2006年之后,科技部又一次在RFID領域的重大舉措,這也將為促進我國RFID產業的發展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
所以,我們認為:政府的政策支持,行業用戶的不斷認知,重大項目的示范性作用是推動RFID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徐東英:剛才您對2008年做了一個很好的總結,現在,我們已經跨入2009年,您對2009年中國RFID市場的特點有何看法,最看好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霍建燁:我們認為2009年中國RFID市場將更加務實,更加健康,也更加嚴酷,并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經過多年的喧囂,在對RFID的成本、技術、以及應用領域的探尋過程中,一部分企業未能在RFID的發展大潮中堅持下來,選擇了離開或趨于沒落;另一部分企業則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主營方向、業務領域或應用行業,并已經在這一方向、領域或行業中沉淀了大量的產品、知識和能力,早期那種探尋式的發展階段基本上已經結束了,這種進化和演變使得RFID從業企業對自身的發展模式更加務實,使得RFID產業的發展更為健康。
另一方面,除去極少一部份的行業壟斷企業外,大部分的RFID從業企業已經在前幾年的市場推廣和產品研發中消耗了大量的財力,而RFID業務的利潤貢獻基本無法支撐企業的運行成本。而在其中,又有相當一部份企業主要依靠境內外的投資來支持企業的研發和運營,在當前的環境下,能否在世界性的“金融海嘯”中繼續贏得外部資金的支持,繼續保持企業的平穩發展,是這個冬天對這些企業的一個挑戰。所以說2009年也是RFID市場更為嚴酷的一年。
另外,國家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舉措會對RFID的產業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這個問題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徐東英:基于這樣一種市場環境,同方智能卡在RFID產業鏈中的定位是什么?2008年的主要業務進展情況如何? 2009年發展計劃又是什么呢?
霍建燁:我們會定位在基于RFID技術的產品提供商和應用服務商,我們關注于RFID技術在票證防偽、車輛監管等領域的應用。2008年,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業務開展相對比較穩定,基本是處于一個逐步提升競爭門檻,打造行業壁壘的過程。而在2009年,我們將繼續在這兩個領域加強我們的產品建設,更好地將同方的芯片產品、封裝技術、設備能力貫穿起來,做好產業鏈的整合。在票證防偽領域,借助于我們在國際賽事票證防偽領域的成功,將這項應用拓展到票據防偽、證件防偽等行業;在RFID技術在車輛監管領域的應用市場,借助于我們在北京環保信息卡項目的成功(為全市300多萬輛機動車提供電子標簽及相應的檢測設備),將這一業務模式復制到其他的城市。
徐東英:同方智能卡曾經涉足過很多行業的應用,為什么現在非常明確地鎖定在票證防偽與車輛監管這兩個領域里發展呢?
霍建燁:經過這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們對RFID技術最先會在哪些行業和領域得到推廣與應用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以目前RFID技術發展的特點及成本現狀,我認為RFID比較適用于政府監管領域。這些領域對成本的敏感性不強,但卻要求有效地跟蹤、控制與管理。象在車輛監管方面,利用RFID技術恰恰能有效解決象大量套牌車這類難管的復雜而頭疼的問題。同樣在電子護照、一些核心業務證件和票據防偽等方面,利用RFID也很容易進行管理和監控。
同時,在選擇應用領域時,我們還非常關注項目的一致性與可規模復制性這一問題。只有能夠進行一致性、規模化的應用復制,才能夠獲得項目的利潤回報。而票證防偽與車輛監管都符合上述特點,所以,我們現在將鎖定專注于在這兩個領域中的發展。
徐東英:RFID應用分成低頻、高頻、和超高頻,您怎樣看待這三個方面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同方智能卡會定位在哪個市場?
霍建燁:低頻由于應用模式的限定,缺乏大規模應用的支撐,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高頻相對而言就比較成熟,應用的差異化、規模化是日后主要發展方向,目前國內有二代身份證、交通卡等典型應用做支撐。由于產品成本較低,應用模式成熟,在未來幾年內仍將有大量的需求。超高頻由于其自身頻段特性,隨著我國RFID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就是說高頻應用將呈現平穩向上的發展態勢,而超高頻隨著大規模增長應用的出現,將逐漸成為RFID市場的主流。
高頻領域我們將側重于產品特異性的完善以及市場的擴張,超高頻領域將側重于基礎產品的定型以及應用模式的探索。概括而言,我們關注于城市級別的、行業級別的RFID應用,如:城市一卡通市場、大型企業園區一卡通市場、基于IC卡技術的身份識別,基于RFID技術的票據防偽的應用。
徐東英:根據目前技術與產品的現狀,您認為中國RFID產業的發展相比國際水平,有哪些優勢與差距,國內企業在哪些方面更有機會?
霍建燁:高頻領域國內產業鏈的發展比較成熟,我在這里重點談談超高頻領域。從技術與產品的視角來看,為了有效地解決客戶應用問題,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國內外技術和產品的狀況。在經歷的項目中,我們也使用過多家國內外廠商的產品,目前國內廠商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具體而言,大容量UHF晶圓的面世,品牌讀寫器讀寫性能、產品穩定性的提高,天線設計、制作能力的加強和提高等,是國內RFID產業取得的可喜成就。同時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國內產品在很多方面相比國際水平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例如:產品的豐富程度和創新性,核心部件的加工制作工藝,關鍵產品的穩定性等方面,這些因素也制約著我們國內產品的競爭力。因此在技術與產品的研發方面,我們要多參考國外經驗,加強國內外技術交流,降低發展代價,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競爭力。
雖然國內產品存在一定差距,但國內企業在行業應用的理解程度、企業人力成本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優勢。所以國內企業在認真分析自身特點的基礎上,可以著眼于在行業應用的深入挖掘、政府支持政策的有效利用、產品價格和性能競爭優勢提高的過程中,尋找自身的發展機遇。
徐東英:您認為未來3年最有潛力的RFID應用行業或領域是什么?您對未來3年的RFID市場規模增長持何觀點?
霍建燁: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依舊看好RFID技術在票證防偽、車輛監管領域的應用,而這些應用在2008年已經初見端倪,如:我國電子護照的防偽,經過多年的研究終于走向了實質階段;近期,汕頭機動車不停車收費項目也終于敲定。在我們看來,這些應用的示范作用并不僅僅是產品和技術的成熟,更多體現的是應用模式的成熟,關聯行業整合的成熟。一個產業形成一定的規模,在表現形式上往往不是漸進的,而是會呈現一個井噴的態勢,在形成井噴之前,必須是滿足各種條件,而這其中行業應用環境的成熟往往是最后一環,這種成熟包括政策上的,也包括應用習慣的改變。所以我們說,一旦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都成熟的時候,那么RFID這只大鵬就會“扶搖直上九萬里”。希望那個時候能有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到RFID產業成熟所帶來的豐厚回報。
徐東英:標準問題一直是RFID業界非常關心的問題,您認為標準問題是制約RFID發展的因素嗎?
霍建燁:我們認為標準問題并不是制約RFID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成本、技術都不是制約RFID產業發展的絕對因素。RFID產業之所以呈現現在這樣的狀態,主要是因為它還不具備廣泛的、來自于用戶層面的、自發的迫切需求。或者說是大多數行業的需求必要性并不是很清晰。這種不清晰體現在用戶身上是:雖然對這類技術有極濃厚的興趣,但是當真正嘗試應用RFID技術改變現有業務流程,改變現有的工作習慣的時候,因應用RFID而對效率的提高、問題的解決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的種種疑慮就出現了;體現在RFID從業企業身上就是:“為做新詞強說愁”,對行業需求了解不夠深刻的情況下,一味地強調RFID的包治百病,一味地強調產品和技術。這樣雖然對RFID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普及作用,但是最終的效果并不見得很好。
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比較成功的RFID企業,都是將RFID的產品和技術與行業的需求結合得極為緊密。通過在局部環境里的試點、宣傳、推廣、由量變發展到質變。當更多的行業走過了這一步,整個RFID產業就趨于成熟了。
RFID經過多年的喧囂,在對其成本、技術、以及應用領域的探尋過程中,一部分企業離開了,另一部分企業則在艱苦的探索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主營方向,并更堅定了在RFID市場中耕耘的決心。這是筆者和霍總交流后,印象最深刻的一點。經過幾年的實踐,同方智能卡已經對自己的定位及其專注的行業非常清晰,在這樣一種清晰思路的指導下,衷心地祝愿同方智能卡在2009年有一個更穩健的發展與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