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環助三元乳業走進《焦點訪談》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620)this.style.width=620;" border=0>
2008年12月25日晚,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在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主題節目里,走訪了三元等國內幾家代表性的乳品企業,針對今年9月份發生的“問題奶粉”事件進行了后續追蹤。
事情過去3個月了,消費者的信心恢復到什么程度?乳業市場是否已經開始逐漸復蘇?《焦點訪談》記者對企業如何保證食品安全生產,遵守道德底線進行了實際的調查采訪。在采訪中發現,在“問題奶粉”事件中,并非僅僅企業道德缺失和管理疏忽那么簡單。更深層次是由于國內乳品產業鏈的環節缺陷造成了此次危機。
國際先進乳業的產業鏈形式,是從飼料、養殖、生產、加工到終端的整套流程體系,而在國內乳品行業中,大多數企業基本控制了產業鏈中、下游,即生產、加工、運輸、終端上架。而上游的奶源基本以無序的市場性收奶為主,主要通過收奶站,再從分散的奶農那里收奶,再輔以自有牧場為輔的形式。在國內目前幾大乳品集團中,只有少數擁有從飼料到加工一整條完整產業鏈的企業,三元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奶源大都取自自建牧場,確保了原料奶供應流程監管的安全,因而在事件爆發后,近乎苛刻的嚴格抽檢中,始終沒有出現紕漏。當人們今天回過頭審視的時候,三元堅守的規范奶業生產模式,才是中國乳業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之道。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自1956年建廠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歷史。三元在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的表現贏得消費者的認可,是基于五十年口碑形成的“好人緣”。近兩年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眾多乳品企業紛紛涌出,奶業企業擴張、消費市場迅速增加而奶源供應矛盾加巨。隨著成本的上漲,飼料的價格也一漲再漲。另一方面企業又壓低收購價格,中間商在收購原奶時就形成了造假利益驅動。在這種形勢下,三元曾面臨過市場嚴峻的考驗和挑戰,與此同時,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但三元始終沒有動搖一直延續幾十年不變的品質保證,特別是不斷加大自有奶源的質量和數量,同時控制生產中的各個環節、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滿足更多消費群體的需求。
三元乳業集團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元擁有完整的現代化并領先的奶業產業鏈的建設。我們每一頭奶牛的右前腳腕處都有著一個腳環--電子身份證,它與中央控制室的電腦連接在一起,實時監控奶牛每天的健康狀況。生病的奶牛會被取消擠奶資格,到康復才可上崗。此外,在奶牛飼草、飼料及藥品上,養殖中心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采購,并保證飼養過程的全程監控。一旦發現問題,可以追溯到源頭。”奶牛成為生產企業的一份子,加入到生產鏈條的監管,相比較而言,無序的奶農收奶環節,即使因為事件的發生嚴格加強了檢驗,仍因為缺乏整體實時的監督而留存隱患。如何在短期市場需求與中國乳業長期健康發展之間求得平衡,仍是留給我們的一道思考。
食品安全不僅涉及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更是企業應該監守的道德底線。做食品的企業,必須時刻需要堅守道德底線,一旦觸碰,將危呼的是“生命”,這不僅是消費者的生命,也是企業的生命,苦心經營的積累可能在瞬間倒塌。三鹿是個永遠的警示鐘,除了將消費者的安全、健康、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導向,安分守己、遵守行業道德、嚴格貫徹執行國家各項標準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要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選擇適合發展的正確模式和道路,不盲目為了短期需求而急功近利。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各種市場的沖擊與考驗,才能最終贏得消費者的忠誠和信賴,企業的生命之樹才會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