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傳感技術全程跟蹤農產品安全
前段時間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和近日發生的山東“毒韭菜”事件,再次引發民眾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設想一下,如果市場銷售的蔬菜,其生長環境和生長過程都有詳細的視頻可供查詢,消費者會不會安心許多?
昨天,記者采訪了解到,南京一家企業正在進行類似的研發,通過運用成熟的物聯網傳感技術,在生態農業基地與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類似“淘寶”的網絡銷售平臺。預計最快在今年6月,這一網站將出現在南京市民的生活中。
物聯網傳感技術助消費者“眼見為實”
“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往往緣于不能眼見為實。”江蘇新農匯生態農業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紅斌對記者說,“通過我們正在構建的網絡平臺,消費者無需走上田間地頭,就能通過實時的網絡視頻了解農副產品的種植(養殖)全過程。”
“與傳統的視頻監控只能在一定區域的內部網絡傳播不一樣,我們的視頻能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和遠距離傳遞,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打開我們的網站,就能收看到動植物生長狀況的實況。”新農匯公司技術總監鄭寰宇表示,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只要裝上特定的傳感器,就能對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光照等進行全程監控,同時實時感知生產過程中添加的肥料、農藥、飼料的化學成分含量等,“監測結果將如實反映在我們的網站上,幫助消費者‘眼見為實’。”
不僅是買賣平臺,還能提高田間管理效率
新農匯公司開發這一網站的初衷,是在農場與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放心買賣的網絡平臺。但在前期調研和考察中,胡紅斌和同伴們還發現了網站的另一個用處――幫助提高田間管理的效率。“有了網絡實時監控,今后務農將更加智能化。先進的傳感技術,將會讓農作物主動‘告訴’你,什么時候該澆水,什么時候該施肥,什么時候該曬太陽,什么時候該打開大棚通通風……”
胡紅斌表示,目前,公司的網絡平臺開發已基本結束,本月中旬就將在溧水傅家邊草莓基地、高郵一生態養雞場和金壇茅山一有機農場進行技術測試。“與養雞場的合作中,消費者不僅能在網上看到雞場環境和養殖過程的視頻,如果客戶需要,我們還可以在每只雞的體內植入RFID電子標簽,記錄養殖、檢測乃至物流、配送等各個環節的詳細信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可追溯查詢的信息平臺。”鄭寰宇說。
減少中間環節,力促放心菜價“平民化”
在新農匯的計劃中,網站未來的上游合作伙伴是獲得國家級有機或綠色認證的農業生產基地,下游的客戶則瞄準了對食品品質要求較高,又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高端消費人群。“綠色、有機農產品價格肯定比普通菜場的菜價高,但通過我們的網站直接從農場購物,減少了不少中間流通環節,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客戶吃到相對便宜的放心菜。”
胡紅斌坦言,目前最大的瓶頸還是先進技術的高昂成本。“例如,一般RFID電子標簽的成本是普通條形碼的5―10倍,因此目前還不可能大范圍使用。”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全國各地也出現過不少類似的“買菜網”,但由于客戶群的單一、生鮮食品配送難等原因,大多數生意并不算紅火。而胡紅斌卻對新農匯網站的前景很看好:“我們與傳統‘買菜網’最大的不同,是結合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相信隨著這些技術越來越普及、成本日趨平民化,我們的‘春天’也將很快就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