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領跑中國物聯網?
作者:RFID世界網 收錄
來源:感知物聯網
日期:2010-04-19 09:23:24
摘要:浙江、上海、江蘇,誰將搶占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并做強做大物聯網產業?
浙江省嘉興市是國內第一個步入傳感網項目產業化的城市,后起的江蘇無錫市也以強勁的勢頭進軍“物聯網”, 由此在長三角拉開了一場占領物聯網高地的 “戰爭”。
3月9日,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籌備會議在京召開。物聯網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的啟動,無疑將對產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4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 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中國物聯網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為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國將采取四大措施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
2010年無疑是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最關鍵的一年。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出臺、各高校院所的技術研發、標準化進展以及重大專項的設立都將對未來幾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走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物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都有可能出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來加速促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省市和產業園區也將會有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出臺,中國各省市全面“搶灘”物聯網產業。“政策先行,技術主導,需求驅動”,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浙江省物聯網產業規劃即將出臺,以杭州為核心,嘉興、溫州樂清為“兩翼”的物聯網產業集群的藍圖初現; 江蘇計劃5年內打造2500億元規模的無錫物聯網產業創新集群;上海市投資8億元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具有國際影響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基地。長三角正在拉開一場關于物聯網的激烈“戰爭”……
浙江、上海、江蘇,誰將搶占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并做強做大物聯網產業?
浙江:市場驅動搶占物聯網經濟制高點
江蘇無錫后來居上“搶灘”物聯網產業,在全國掀起發展物聯網產業的新高潮,讓不少嘉興人深有感觸。相比無錫等眾多城市,嘉興可以說是搶喝了國內物聯網浪潮的“頭口水”。
早在2004年,嘉興市政府就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成立了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嘉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邢海華向《浙商》記者介紹,嘉興是國內第一個步入無線傳感網項目產業化的城市。目前嘉興中心擁有物聯網領域發明專利181項,占據了國內物聯網領域80%的發明專利。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牽頭的“低功耗傳感器網絡系列節點、網關設備的研制與產業化”課題,在2009年4 月拿下了代表國家科技發展最高水平的03國家重大專項,躋身全國16個國家重大專項之一。
嘉興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楊河最近正牽頭組建投資3000萬元的物聯網國有控股公司,主要進行投資引導, 推進前期示范項目。他向《浙商》記者透露,嘉興市剛剛出臺了無線傳感網的專項規劃,以產業園建設為載體,以應用為先導,逐步形成以特色產業加產業鏈接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使嘉興成為無線傳感網絡發展的領航者。到2015年,嘉興市欲實現無線傳感網絡銷售超100億元,到2020年,銷售超1000億元。
中國科學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綜合部部長尤建宏對《浙商》記者說:“在工信部的規劃中,嘉興與無錫并列為物聯網重要基地,嘉興最近提出的’應用子集’和’示范工程’得到了中科院副院長江綿恒的高度肯定。只要嘉興把握機遇,政策扶持到位,也不見得下一步嘉興物聯網產業一定比無錫發展得差。”
“不久前,專家在對無錫傳感網中心的評審中,一致認為其成立不到一年,基礎薄弱。相比之下,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具有五大優勢。”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藍蔚青對《浙商》記者說,“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已經成為我國第三代特種傳感器設備的研制主體,技術優勢突出;成果轉化顯著,研究成果在公共安全、民航、智能交通等行業均得到規模性應用;開發平臺初顯; 高端人才匯聚;產業化有基礎。”
劉海濤也堅信,嘉興物聯網產業總有一天會呈現爆炸式發展。他對《浙商》記者說:“目前在物聯網領域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仍然是嘉興,我們的嘉興中心仍然會繼續發展。”雖然劉海濤10歲的兒子如今已經在無錫上學,但他的夫人王敏是浙江臺州人。王敏對《浙商》記者說:“從感情上來說,我們仍然希望能為浙江多做一些事。”
事實上,在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頭的不只是嘉興。杭州市已經聯合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啟動物聯網產業調研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出“感知杭州”的發展愿景,并將于今年5月召開以“綠色智慧城市”為主題的論壇。溫州已經確定樂清市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寧波、紹興等市在傳感網產業化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的推進工作。
2010年3月中旬,浙江省成立了物聯網產業規劃編制小組,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鄭一方擔任組長。他向《浙商》記者透露,關于浙江省物聯網產業規劃的框架已經基本明確,5月初將完成物聯網產業的規劃編制工作。鄭一方的思路是——把浙江打造成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建成以杭州為核心,嘉興、溫州樂清為“兩翼”的物聯網產業集群;成立物聯網“產學研用”聯盟,設立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浙江省物聯網產業基礎雄厚,特別是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物聯網關鍵元器件、設備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內容服務提供商,成為浙江在國家層面不可替代的關鍵支撐。”鄭一方非常看好浙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他對《浙商》記者說:“浙江企業的投資方向不是只聽政府的,而是看市場需求的,有經濟效益的需求才會長久。浙江擁有一大批資金實力雄厚的產業資本,如果能引導好必能推動物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預測,到2015年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產值肯定在 2000億元以上。”
當《浙商》記者提起物聯網與浙江傳統產業集群結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時,劉海濤興奮地對《浙商》記者說:“這個思路好!如果這個市場能做起來,很有可能浙江又搶到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前面去了。”他希望《浙商》雜志能夠組織召開物聯網產業論壇,并牽頭浙商成立物聯網創投基金。
上海:后發制人“搶跑”物聯網
“物聯網是個很大的產業,別說3個省市,就是30個省也做不完。”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兩省一市發展物聯網并沒有矛盾,他們不是競爭關系,而應該是以合作為基礎的競合關系。”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聯網中心在上海嘉定揭牌,宣稱將以此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具有國際影響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基地,形成規模應用示范,推動物聯網及其相關產品、服務的產業化。目前上海物聯網研發和工程中心一期工程已實質性啟動,總投資達8億元。上海已確定將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下一步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此次在嘉定建設的上海物聯網中心,與嘉興、無錫一樣,把合作伙伴鎖定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物聯網中心研發基地將開展物聯網產業化的“卡位”技術和相關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引領國家標準的制定。
此外,上海物聯網中心還將推進物聯網產業研發及應用示范平臺建設,通過深化“院地”合作和產學研聯動,基本建成物聯網產業化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物聯網運營服務平臺、物聯網數據管控中心、物聯網信息獲取網絡平臺等共性技術支撐平臺,并利用嘉定區“無線城區”的基礎設施優勢,在上海市率先完成3至4 項示范工程,促進物聯網核心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上海還將培育物聯網系統集成商和信息服務企業,以嘉定區物聯網示范工程為基礎,大力引進和培育物聯網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相關企業向嘉定區聚集,促進物聯網關鍵產業鏈首先在嘉定區發展,然后迅速形成輻射全市的物聯網產業集群。
在位于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浙江市場化程度非常高,這為物聯網產業將來的低成本制造奠定了基礎;而上海市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優勢在于物聯網關鍵技術的推進以及人力資源優勢,況且上海擁有密集的信息服務業,這奠定了上海市感知服務層面的優勢。兩省一市發展物聯網產業應當緊密結合,有所側重,進行差異化發展,適度競爭。”
江蘇:政府強勢推動后來居上
2010年3月24日上午,當《浙商》記者來到江蘇省無錫市國家軟件園“雙子座”大樓時,恰逢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一行考察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于是,《浙商》記者隨同他們一起參觀了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剛剛送走一批客人,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又與等候多時的沃達豐(Vodafone)中國區老總會談了10多分鐘。沃達豐對中移動與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的合作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參與分享物聯網產業大蛋糕。
劉海濤確實分身無術,僅名片上就寫了好幾個頭銜。身兼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主任與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的劉海濤,同時還是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
自從去年溫家寶總理視察中國科學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后,物聯網概念大熱, 劉海濤就開始忙碌于接待了。“全球知名企業都來了,連GE全球副總裁來了我也沒時間見,Intel全球副總來了我也只跟他見了10分鐘。”劉海濤向《浙商》記者訴苦:“不是耍大牌,實在沒時間,我們做科研的總要抽時間做正事的。”
在從無錫去上海的車上,《浙商》記者專訪了劉海濤。他告訴《浙商》記者:“兩省一市物聯網發展各具特色,江蘇省是所謂的’強勢政府’、’大政府’,新興戰略型產業恰恰需要政府強勢推動,這樣才能盡快建立產業價值鏈,探索商業模式。當前物聯網的情況,如果完全依靠市場化運作很難推動。”
其實,劉海濤與無錫的接觸并不早。2008年上半年,劉海濤與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面談。“我的話剛說了一半,他就打斷我,興奮地講起物聯網如何在交通等領域應用,理解得很透。”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楊當場表示,無錫要不惜一切辦法,把劉海濤團隊引進無錫。在楊的強力支持下,2008年11月無錫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合作成立中科院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比浙江嘉興晚4年成立的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卻一舉進入國家視線。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并指示迅速在無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
溫家寶總理視察后,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反應積極,多次派調研組趕赴無錫,爭先恐后地給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科技部授予無錫傳感網中心為 “國家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稱號,配套500萬元資金;工信部授予“無錫傳感網產業發展中心”的牌子并配套千萬元以上的資金。
江蘇省與無錫市對物聯網產業的支持力度顯然更大:無錫市劃撥無錫傳感網中心充足的資金支持,提供36000平方米的兩幢高層。江蘇省科技廳給予 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并在以后年度給予持續支持。
在無錫密集的優惠政策攻勢下,不少民營企業前往無錫落腳。2010年3月6日,無錫市國聯發展有限公司、無錫太科園和來自浙江的賽伯樂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合作建設無錫傳感網產業園。三方合作中最大亮點是,在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的初創階段就引入專業創投機構并設立物聯網并購基金,為無錫市的傳感網建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園區開發模式。此前,在賽伯樂的推動下,來自杭州的聚光科技等企業也紛紛入駐無錫。
在無錫“感知中國中心”,《浙商》記者發現,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中國電(600795,股吧)信物聯網應用與推廣中心、中國聯通 (600050,股吧)物聯網研究院已經相繼在這里落戶。江蘇省科技廳預計,到2012年,無錫“感知中國中心”示范區內,將聚集各類物聯網創業技術創新從業人員上萬人,培育傳感網領域企業近百家,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3月9日,中國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籌備會議在京召開。物聯網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的啟動,無疑將對產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4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 部科技司司長聞庫表示,目前中國物聯網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為推進物聯網產業發展,中國將采取四大措施支持電信運營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創新與應用。
2010年無疑是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最關鍵的一年。各級政府的扶持政策出臺、各高校院所的技術研發、標準化進展以及重大專項的設立都將對未來幾年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走向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物聯網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門都有可能出臺相關產業扶持政策來加速促進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各省市和產業園區也將會有相關的配套扶持政策出臺,中國各省市全面“搶灘”物聯網產業。“政策先行,技術主導,需求驅動”,將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浙江省物聯網產業規劃即將出臺,以杭州為核心,嘉興、溫州樂清為“兩翼”的物聯網產業集群的藍圖初現; 江蘇計劃5年內打造2500億元規模的無錫物聯網產業創新集群;上海市投資8億元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具有國際影響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基地。長三角正在拉開一場關于物聯網的激烈“戰爭”……
浙江、上海、江蘇,誰將搶占物聯網產業的制高點,并做強做大物聯網產業?
浙江:市場驅動搶占物聯網經濟制高點
江蘇無錫后來居上“搶灘”物聯網產業,在全國掀起發展物聯網產業的新高潮,讓不少嘉興人深有感觸。相比無錫等眾多城市,嘉興可以說是搶喝了國內物聯網浪潮的“頭口水”。
早在2004年,嘉興市政府就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成立了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嘉興市科學技術局局長邢海華向《浙商》記者介紹,嘉興是國內第一個步入無線傳感網項目產業化的城市。目前嘉興中心擁有物聯網領域發明專利181項,占據了國內物聯網領域80%的發明專利。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牽頭的“低功耗傳感器網絡系列節點、網關設備的研制與產業化”課題,在2009年4 月拿下了代表國家科技發展最高水平的03國家重大專項,躋身全國16個國家重大專項之一。
嘉興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楊河最近正牽頭組建投資3000萬元的物聯網國有控股公司,主要進行投資引導, 推進前期示范項目。他向《浙商》記者透露,嘉興市剛剛出臺了無線傳感網的專項規劃,以產業園建設為載體,以應用為先導,逐步形成以特色產業加產業鏈接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使嘉興成為無線傳感網絡發展的領航者。到2015年,嘉興市欲實現無線傳感網絡銷售超100億元,到2020年,銷售超1000億元。
中國科學院嘉興應用技術研究與轉化中心綜合部部長尤建宏對《浙商》記者說:“在工信部的規劃中,嘉興與無錫并列為物聯網重要基地,嘉興最近提出的’應用子集’和’示范工程’得到了中科院副院長江綿恒的高度肯定。只要嘉興把握機遇,政策扶持到位,也不見得下一步嘉興物聯網產業一定比無錫發展得差。”
“不久前,專家在對無錫傳感網中心的評審中,一致認為其成立不到一年,基礎薄弱。相比之下,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具有五大優勢。”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委員藍蔚青對《浙商》記者說,“嘉興傳感網工程中心已經成為我國第三代特種傳感器設備的研制主體,技術優勢突出;成果轉化顯著,研究成果在公共安全、民航、智能交通等行業均得到規模性應用;開發平臺初顯; 高端人才匯聚;產業化有基礎。”
劉海濤也堅信,嘉興物聯網產業總有一天會呈現爆炸式發展。他對《浙商》記者說:“目前在物聯網領域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仍然是嘉興,我們的嘉興中心仍然會繼續發展。”雖然劉海濤10歲的兒子如今已經在無錫上學,但他的夫人王敏是浙江臺州人。王敏對《浙商》記者說:“從感情上來說,我們仍然希望能為浙江多做一些事。”
事實上,在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在前頭的不只是嘉興。杭州市已經聯合浙江省工業經濟研究所啟動物聯網產業調研和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提出“感知杭州”的發展愿景,并將于今年5月召開以“綠色智慧城市”為主題的論壇。溫州已經確定樂清市為物聯網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寧波、紹興等市在傳感網產業化方面也開展了相應的推進工作。
2010年3月中旬,浙江省成立了物聯網產業規劃編制小組,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鄭一方擔任組長。他向《浙商》記者透露,關于浙江省物聯網產業規劃的框架已經基本明確,5月初將完成物聯網產業的規劃編制工作。鄭一方的思路是——把浙江打造成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基地,建成以杭州為核心,嘉興、溫州樂清為“兩翼”的物聯網產業集群;成立物聯網“產學研用”聯盟,設立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浙江省物聯網產業基礎雄厚,特別是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物聯網關鍵元器件、設備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內容服務提供商,成為浙江在國家層面不可替代的關鍵支撐。”鄭一方非常看好浙江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他對《浙商》記者說:“浙江企業的投資方向不是只聽政府的,而是看市場需求的,有經濟效益的需求才會長久。浙江擁有一大批資金實力雄厚的產業資本,如果能引導好必能推動物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們預測,到2015年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產值肯定在 2000億元以上。”
當《浙商》記者提起物聯網與浙江傳統產業集群結合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時,劉海濤興奮地對《浙商》記者說:“這個思路好!如果這個市場能做起來,很有可能浙江又搶到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前面去了。”他希望《浙商》雜志能夠組織召開物聯網產業論壇,并牽頭浙商成立物聯網創投基金。
上海:后發制人“搶跑”物聯網
“物聯網是個很大的產業,別說3個省市,就是30個省也做不完。”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兩省一市發展物聯網并沒有矛盾,他們不是競爭關系,而應該是以合作為基礎的競合關系。”
2010年3月2日,上海物聯網中心在上海嘉定揭牌,宣稱將以此打造國內最具競爭力、具有國際影響的物聯網技術研發基地,形成規模應用示范,推動物聯網及其相關產品、服務的產業化。目前上海物聯網研發和工程中心一期工程已實質性啟動,總投資達8億元。上海已確定將物聯網產業發展作為下一步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此次在嘉定建設的上海物聯網中心,與嘉興、無錫一樣,把合作伙伴鎖定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物聯網中心研發基地將開展物聯網產業化的“卡位”技術和相關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引領國家標準的制定。
此外,上海物聯網中心還將推進物聯網產業研發及應用示范平臺建設,通過深化“院地”合作和產學研聯動,基本建成物聯網產業化公共研發服務平臺、物聯網運營服務平臺、物聯網數據管控中心、物聯網信息獲取網絡平臺等共性技術支撐平臺,并利用嘉定區“無線城區”的基礎設施優勢,在上海市率先完成3至4 項示范工程,促進物聯網核心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上海還將培育物聯網系統集成商和信息服務企業,以嘉定區物聯網示范工程為基礎,大力引進和培育物聯網系統集成和信息服務相關企業向嘉定區聚集,促進物聯網關鍵產業鏈首先在嘉定區發展,然后迅速形成輻射全市的物聯網產業集群。
在位于上海市中山公園附近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浙江市場化程度非常高,這為物聯網產業將來的低成本制造奠定了基礎;而上海市發展物聯網產業的優勢在于物聯網關鍵技術的推進以及人力資源優勢,況且上海擁有密集的信息服務業,這奠定了上海市感知服務層面的優勢。兩省一市發展物聯網產業應當緊密結合,有所側重,進行差異化發展,適度競爭。”
江蘇:政府強勢推動后來居上
2010年3月24日上午,當《浙商》記者來到江蘇省無錫市國家軟件園“雙子座”大樓時,恰逢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一行考察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于是,《浙商》記者隨同他們一起參觀了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
剛剛送走一批客人,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劉海濤又與等候多時的沃達豐(Vodafone)中國區老總會談了10多分鐘。沃達豐對中移動與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的合作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參與分享物聯網產業大蛋糕。
劉海濤確實分身無術,僅名片上就寫了好幾個頭銜。身兼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嘉興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主任與中科院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的劉海濤,同時還是國家傳感網標準化工作組組長。
自從去年溫家寶總理視察中國科學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以后,物聯網概念大熱, 劉海濤就開始忙碌于接待了。“全球知名企業都來了,連GE全球副總裁來了我也沒時間見,Intel全球副總來了我也只跟他見了10分鐘。”劉海濤向《浙商》記者訴苦:“不是耍大牌,實在沒時間,我們做科研的總要抽時間做正事的。”
在從無錫去上海的車上,《浙商》記者專訪了劉海濤。他告訴《浙商》記者:“兩省一市物聯網發展各具特色,江蘇省是所謂的’強勢政府’、’大政府’,新興戰略型產業恰恰需要政府強勢推動,這樣才能盡快建立產業價值鏈,探索商業模式。當前物聯網的情況,如果完全依靠市場化運作很難推動。”
其實,劉海濤與無錫的接觸并不早。2008年上半年,劉海濤與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面談。“我的話剛說了一半,他就打斷我,興奮地講起物聯網如何在交通等領域應用,理解得很透。”劉海濤對《浙商》記者說。楊當場表示,無錫要不惜一切辦法,把劉海濤團隊引進無錫。在楊的強力支持下,2008年11月無錫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合作成立中科院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
比浙江嘉興晚4年成立的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卻一舉進入國家視線。2009年8月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中科院無錫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并指示迅速在無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
溫家寶總理視察后,工信部、科技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反應積極,多次派調研組趕赴無錫,爭先恐后地給予全力配合和支持。科技部授予無錫傳感網中心為 “國家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稱號,配套500萬元資金;工信部授予“無錫傳感網產業發展中心”的牌子并配套千萬元以上的資金。
江蘇省與無錫市對物聯網產業的支持力度顯然更大:無錫市劃撥無錫傳感網中心充足的資金支持,提供36000平方米的兩幢高層。江蘇省科技廳給予 3000萬元的專項資金,并在以后年度給予持續支持。
在無錫密集的優惠政策攻勢下,不少民營企業前往無錫落腳。2010年3月6日,無錫市國聯發展有限公司、無錫太科園和來自浙江的賽伯樂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協議,合作建設無錫傳感網產業園。三方合作中最大亮點是,在國家傳感信息中心的初創階段就引入專業創投機構并設立物聯網并購基金,為無錫市的傳感網建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園區開發模式。此前,在賽伯樂的推動下,來自杭州的聚光科技等企業也紛紛入駐無錫。
在無錫“感知中國中心”,《浙商》記者發現,中國移動物聯網研究院、中國電(600795,股吧)信物聯網應用與推廣中心、中國聯通 (600050,股吧)物聯網研究院已經相繼在這里落戶。江蘇省科技廳預計,到2012年,無錫“感知中國中心”示范區內,將聚集各類物聯網創業技術創新從業人員上萬人,培育傳感網領域企業近百家,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