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誰的奶酪?
作者:松禾資本董事長
                        來源:來源網絡(侵權刪)
                        日期:2010-04-20 08:48:35
                    摘要:在手機支付發展較早的日本,手機支付用戶已經接近5000萬戶,占全國手機用戶數量的近50%。參考此數據,中國手機支付市場未來有十倍的增長空間。 
                    
                      在手機支付發展較早的日本,手機支付用戶已經接近5000萬戶,占全國手機用戶數量的近50%。參考此數據,中國手機支付市場未來有十倍的增長空間。 
近來,物聯網成為熱點。我們關心兩個問題:物聯網的投資機會在哪兒?誰能品嘗到這個大蛋糕上面最誘人的奶酪?在回答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物聯網會帶來幾條產業鏈,是否有新的公司出現在某個鏈條的頂端。
2009年11月,物聯網被溫家寶總理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一時間,對國人而言原本陌生的這個詞,變得炙手可熱。實際上,早在數年前,物聯網在中國已經萌芽。
2004年年底,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俗稱“不停車收費”)在廣東開通運營。ETC收費系統的實現手段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來完成。該技術可捕獲高速公路上貼有電子標簽之車輛數據,并將其傳遞到高速公路收費信息網絡系統。這就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主營這一業務的公司,比如遠望谷(002161,股吧),已經在中小板上市。
然而,雖然類似于遠望谷(002161,股吧)這樣的中國企業,在早期物聯網應用中切得了一塊蛋糕,但在最核心的原材料——芯片環節,卻落在了外國同行的后面。物聯網系統的運行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幾個步驟:首先,給產品(包括包裝箱)加上可通過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簽;第二,由讀寫器對標簽進行識讀;第三,通過軟件將信息傳遞到互聯網上;第四,解析;第五,數據存儲到服務器。
上述五個步驟,衍生出了三個主要的產業鏈:信息生成、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信息生成包括二維碼、REID制造商,等等;信息處理則將前景極大的手機支付等囊括在內;信息處理主要體現在云計算。
就這三個產業鏈而言,有兩個已經被巨頭占領。比如信息生成環節,在給產品貼電子標簽時,需要為每一個商品提供一個唯一的號碼——EPC碼。而 EPC碼,則需要一個載體來存儲,這就是RFID標簽微型芯片。目前,此類芯片依然被國外公司牢牢掌控。一些從事此行業的中國企業,不得不向外企采購。而踏足云計算的巨頭則更多,首當其沖便是微軟。
但今天,在以手機支付為代表的信息處理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欣喜的變化:有一家剛剛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的中國企業,在芯片制造上,站在了物聯網食物鏈的頂端。這家公司所擁有的RFID-SIM技術與產品,不僅實現了多種核心技術的突破,更形成了密集的專利布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手機支付的市場有多大?在手機支付發展較早的日本,手機支付用戶已經接近5000萬戶,占全國手機用戶數量的近50%。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7.2億,參考50%的滲透率,以2009年平均每筆交易金額200元為例,中國手機支付業務將達到7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截至2009年底,根據中國銀聯的數據,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只有2000多萬人,未來將有超過十倍的增長空間。
在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呈現行業壟斷態勢的今天,即便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也只有那么一兩家企業能傲視群雄。物聯網最終到底是哪幾家公司的奶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終于有了一家中國本土的公司。
                    
                近來,物聯網成為熱點。我們關心兩個問題:物聯網的投資機會在哪兒?誰能品嘗到這個大蛋糕上面最誘人的奶酪?在回答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物聯網會帶來幾條產業鏈,是否有新的公司出現在某個鏈條的頂端。
2009年11月,物聯網被溫家寶總理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一時間,對國人而言原本陌生的這個詞,變得炙手可熱。實際上,早在數年前,物聯網在中國已經萌芽。
2004年年底,高速公路“ETC收費系統”(俗稱“不停車收費”)在廣東開通運營。ETC收費系統的實現手段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通過射頻識別技術(RFID)來完成。該技術可捕獲高速公路上貼有電子標簽之車輛數據,并將其傳遞到高速公路收費信息網絡系統。這就是典型的物聯網應用。主營這一業務的公司,比如遠望谷(002161,股吧),已經在中小板上市。
然而,雖然類似于遠望谷(002161,股吧)這樣的中國企業,在早期物聯網應用中切得了一塊蛋糕,但在最核心的原材料——芯片環節,卻落在了外國同行的后面。物聯網系統的運行可以簡單概括為如下幾個步驟:首先,給產品(包括包裝箱)加上可通過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簽;第二,由讀寫器對標簽進行識讀;第三,通過軟件將信息傳遞到互聯網上;第四,解析;第五,數據存儲到服務器。
上述五個步驟,衍生出了三個主要的產業鏈:信息生成、信息傳遞和信息處理。信息生成包括二維碼、REID制造商,等等;信息處理則將前景極大的手機支付等囊括在內;信息處理主要體現在云計算。
就這三個產業鏈而言,有兩個已經被巨頭占領。比如信息生成環節,在給產品貼電子標簽時,需要為每一個商品提供一個唯一的號碼——EPC碼。而 EPC碼,則需要一個載體來存儲,這就是RFID標簽微型芯片。目前,此類芯片依然被國外公司牢牢掌控。一些從事此行業的中國企業,不得不向外企采購。而踏足云計算的巨頭則更多,首當其沖便是微軟。
但今天,在以手機支付為代表的信息處理領域,出現了一個令人欣喜的變化:有一家剛剛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的中國企業,在芯片制造上,站在了物聯網食物鏈的頂端。這家公司所擁有的RFID-SIM技術與產品,不僅實現了多種核心技術的突破,更形成了密集的專利布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手機支付的市場有多大?在手機支付發展較早的日本,手機支付用戶已經接近5000萬戶,占全國手機用戶數量的近50%。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經達到7.2億,參考50%的滲透率,以2009年平均每筆交易金額200元為例,中國手機支付業務將達到7000億元的市場規模。而截至2009年底,根據中國銀聯的數據,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只有2000多萬人,未來將有超過十倍的增長空間。
在高科技企業越來越呈現行業壟斷態勢的今天,即便是一個新興的行業,也只有那么一兩家企業能傲視群雄。物聯網最終到底是哪幾家公司的奶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終于有了一家中國本土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