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Visa覬覦中國移動支付市場 靜待人民幣業(yè)務開放
作者:姚冬琴
                        來源:人民網
                        日期:2011-06-15 09:38:44
                    摘要:拜電子商務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所賜,貨幣支付、信用卡支付、網絡支付之后,移動支付將成為交易方式的下一個趨勢。然而,作為前輩的Visa,即便已經在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開展了移動支付業(yè)務,卻仍未能在中國落子。
                    
                    
因為不能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yè)務,Visa在中國的業(yè)務多少有點“流于形式”。本刊記者 曹海鵬I 攝  
Visa是干什么的?Visa大中華區(qū)產品部總經理羅友福在5月的一次品牌宣傳活動上說,Visa的很多服務,連合作的銀行都不太清楚,更不要說普通持卡人了。
如今,Visa越來越不滿足于只是銀行卡上站在“銀聯(lián)”旁邊的那一個LOGO。
拜電子商務發(fā)展和科技進步所賜,貨幣支付、信用卡支付、網絡支付之后,移動支付將成為交易方式的下一個趨勢。然而,作為前輩的Visa,即便已經在全球數(shù)十個國家開展了移動支付業(yè)務,卻仍未能在中國落子。
移動支付“亂戰(zhàn)”
在全球支付業(yè)務市場,Visa是規(guī)則制定者。但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到目前為止,標準還是銀聯(lián)說了算。
自去年6月以來,移動支付標準之爭甚囂塵上。銀聯(lián)和中國移動分別代表支付平臺和運營商兩大陣營,前者推行13.56MHz標準,后者則主導2.4GHz標準。近日,有消息稱,相關部委召集銀聯(lián)和三大電信運營商,明確了近場支付采用13.56MHz標準,2.45GHz方案不允許進入金融流通領域。銀聯(lián)成為這次爭奪的贏家。
聯(lián)想到之前“Visa在國際市場封殺銀聯(lián)”這樣的爭端,人們不由得替Visa捏一把汗,銀聯(lián)會不會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卡Visa的殼?
Visa中國創(chuàng)新產品總監(jiān)李涓表示,目前國內確定的13.56MHz標準是國際標準,并不存在準入障礙。“在移動支付領域,還面臨很多新的規(guī)則。現(xiàn)在只是剛解決了"通訊指令之爭",之后還有一系列問題,如安全體系、近場支付的架構、標準化等,目前都還沒有定案。”李涓對《中國經濟周刊(微博)》表示,在中國,大規(guī)模的非接觸的移動支付環(huán)境還沒有形成,各方還處在摸索的階段。
不過,Visa目前顯然難以加入到中國的移動支付標準之爭。盡管它已經在美加日印等數(shù)十個國家開展了移動支付試驗和商用項目,但偏偏沒有在中國落地。中國移動支付環(huán)境不完善是一個理由,而另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是Visa目前還不能在中國經營人民幣業(yè)務。
但是,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又是Visa不能不爭取的一塊肥肉。
就全球市場來說,據(jù)市場調研機構Juniper Research預測,到2011年,全球各地將有5200萬消費者采用新的移動支付技術支付他們的日常花費,到2013年,全球各地手機支付、手機匯款等的總交易額將超過6000億美元。
在中國,據(jù)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tǒng)計,2010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整體規(guī)模達到202.5億元。到2013年,亞洲移動支付用戶將占全球相應用戶總量的85%,中國的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500億元。未來幾年,中國移動支付的年均增速將超過40%。
這樣潛力巨大的市場是銀行、電信運營商、支付公司誰都不能忽視的。
2010年3月,中國銀聯(lián)宣布其新一代手機支付業(yè)務已進入大規(guī)模試點階段;同年4月,阿里巴巴宣布將在未來五年向支付寶投資50億元,全面布局移動支付等新興領域;同年5月,中國移動手機支付平臺業(yè)務正式商用;與此同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等也紛紛開始布局“手機客戶端”。
各方打得火熱之際,Visa顯然不想只當“旁觀者”。

“不能說我們是旁觀者,應該說我們更像培育者和推動者。”李涓說。
與銀聯(lián)得天獨厚的政策優(yōu)勢相比,Visa的最大籌碼或許是其全球信用卡產業(yè)“教父”地位和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拓荒”精神。
2007年,Visa已開始把移動支付推向商用。盡管不愿言明具體的合作伙伴,但Visa早已開始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布局。李涓表示,2010年以來,銀行對支付創(chuàng)新、移動支付的興趣日益濃厚,“我們會更多地和銀行去探討他們對國內移動支付市場的考量和需求。我們想要告訴我們的合作伙伴,中國今天試點在走的路,Visa在全球已經走過了”,“國內三大運營商也都是我們接觸的對象”。
“盡管我們不能直接參與政策制定,但我們把在國際市場的經驗和項目介紹給合作伙伴。我們試圖"間接"地使我們的規(guī)則制定者聽到。”李涓表示。
一方面對中國的合作伙伴進行“宣講”;另一方面,Visa試圖率先構建起移動支付的“生態(tài)網絡”。
2010年4月,Visa花費20億美元收購CyberSource一家擁有全球最大的實時欺詐檢測系統(tǒng)的公司,作為移動支付的安全后盾。今年 2 月,Visa收購數(shù)字商品交易支付平臺 PlaySpan。4月底,Visa又對Square進行戰(zhàn)略投資(Square針對蘋果手機推出了一個大約2cm見方、插在耳機孔里的方塊讀卡器,可以刷銀行卡,把手機變成迷你POS機)。
在Visa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Joseph W. Saunders看來,一系列收購與合作的策略,使Visa具有非常獨特的市場地位,從而滿足因互聯(lián)網、移動和電子支付技術日益融合而產生的新的需求。
“我們希望在移動支付領域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公司都參與進來,創(chuàng)造一個應用環(huán)境,促成產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設,使得移動支付無論是創(chuàng)新、安全,還是便捷程度,都達到更高的水平。”Visa中國公司事務總監(jiān)劉婕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不想再默默無聞下去了
作為支付平臺,Visa 并不直接發(fā)卡,而是運營一個連接持卡人、銀行和商戶的交易處理網絡,其主要收入來自于銀行支付的品牌費用,以及經過Visa網絡交易的處理費用、服務費等。
在中國,由于不能經營人民幣業(yè)務,無法搭建人民幣清算網絡,Visa的收益主要來自兩方面:境外Visa卡在中國境內消費;國內發(fā)行的Visa卡在境外消費。然而,Visa提供的很多服務,常常被誤認為是發(fā)卡銀行提供的。
這種狀況引發(fā)了Visa的擔憂,他們不想再“默默無聞”地配合銀行工作了。
“在過去的十多年間,我們的工作重點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在國內建立與世界同步的產業(yè)標準;與國內的監(jiān)管機構、立法和執(zhí)法部門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建立和培育國內電子支付市場;分享知識、技術及行業(yè)經驗;拓展外卡收單環(huán)境,促進入境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劉婕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Visa過去主要和銀行溝通,但現(xiàn)在,銀行卡的應用需求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電子商務和移動支付迅速普及發(fā)展,“Visa有必要自己站出來,直接面對消費者,講述我們的理念、產品和服務。”
“對于移動支付,Visa有不同的選擇路徑,除了與銀行合作外,還包括與運營商合作,與手機制造商合作,以及與新型支付應用開發(fā)商合作等。和運營商合作的程序以及利益分配顯然更復雜。”李涓說。不過,要想直接面對中國消費者,Visa還需要等待人民幣業(yè)務對境外支付業(yè)務提供商的開放。
當被問及Visa預備怎樣應對移動支付領域的競爭時,李涓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打開自己的手機對記者說,“你看,我現(xiàn)在就已經裝了這么多銀行的客戶端,在移動支付時代,選擇成本會更低,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
移動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就是允許用戶使用其移動終端(通常是手機)對所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務支付的一種服務方式。移動支付主要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種,所謂近場支付就是用手機刷卡的方式坐車、買東西等,很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