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將有60個城市實現一卡通互聯互通
住建部信息中心主任倪江波在近日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北京)RFID與物聯網國際峰會上表示,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有60個城市實現一卡通互聯互通。倪江波表示目前部分城市的互聯互通試點工作已經啟動,互通的效應正在逐步地擴大,城市一卡通、IC卡的互聯互通數據處理平臺已搭建完畢,相應的標準體系已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已構建完畢,計劃2011年底完成15個城市互聯互通應用程式的接入。
以下是演講實錄:
尊敬的張琪會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上午好。首先我代表城鄉建設部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住建部信息中心向2011物聯網峰會的召開表示熱烈地祝賀。
當前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城市數字化和經濟發展的自主創新,將對中國現代化及其技術發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十一五期間,國家城市的信息化建設作為信息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重點,城市信息化建設已經程度我國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城市為主體在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廣泛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不斷完善城市信息服務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提高城市的生產力水平和競爭力。
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我部從城市管理及公共服務,智能建筑,電子政務等方面以數字城市作為抓手,開展了行業領域的城市信息化建設工作,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過物聯網技術加快建設城市信息化已經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方向。
在城市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將影響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習慣,并逐漸實現對社會經濟發展對百姓生活帶來效益和方便。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數。
從數字城市的范疇來看,這些領域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城市數字化實施起了重要的推動的作用,同時數字城市產業也是政府部門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市健康發展,在面向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產品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和壯大的,綜合性高技術的產業,不僅帶來直接的社會的經濟的效益,而且對眾多的領域具有輻射和支撐,比如物聯網產業,空間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都需要在數字城市的應用中找到落腳點。
我簡要介紹一下我部系統,從采用物聯網技術支撐數字城市建設的一些成果。
一、加快了城市信息化的步伐。我國目前已經有120多個城市建設了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400多個城市建設了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100多個城市,建設綜合和專業的管網,還有10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空間基礎設施系統。
數字城市作為數字信息化的關鍵的環節,涵蓋了城市的規劃、管理、經濟、生活等多個方面,數字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基礎。
二、RFID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建筑裝修上的應用,為建筑節能材料生產流通環節加裝RFID,保證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實現個人和企業信息的管理,實現對房屋產權證書各類注冊師資質資質的管理等從業人員企業進行全面動態統一的管理。
三、實現對公積金項目報批,招投標項目領域的監管。
四,運用電子標簽技術對現有信息技術的融合,提高市場的準入產品單元信息的透明度與可視性。
推動了城市一卡通的應用,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應用一卡通的城市380多個,全國累計發卡超過了2億張,行業在用的終端數量達到了60萬個,移動的POS達到了30萬個,日交易量達到了一億。在技術手段、平臺搭建、安全體系建設以及運營模式和應用領域日趨成熟,并逐漸呈現出系統建設標準化,技術產業科技化,應用模式多元化的發展的格局,成為很多城市政府為百姓辦事實的民心工程。
城市一卡通歷經十余面的發展,從單一的公交的發展到目前跨行業的多元應用,領域涉及城市的綜合交通,公交、地鐵、出租、輪渡、自行車和供水供氣供熱和旅游、餐飲等共50多個領域,城市一卡通的廣泛的應用為百姓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安全的支付手段和高效的用卡環境的宜居生活環境。
部分城市的互聯互通的試點工作已經啟動,互通的效應正在逐步地擴大,城市一卡通,IC卡的互聯互通數據處理平臺已搭建完畢,相應的標準體系已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已構建完畢,計劃2011年底完成15個互聯互通應用程式的接入,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的應用城市將達到60個。
同時隨著城市信息技術的發展,已深入到各行業和領域,城市一卡通的系統平臺將成為城市公共信息平臺,為城市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管理服務,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便利市民生活。
對智能建筑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應用。目前對建筑群的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居住、辦公、商用等多種建筑物形成的數字化社區,數字化建筑群不斷涌現,使智能建筑由單體走向建筑群的智能化、數字化,物聯網對智能建筑影響無處不在,設備經過傳感器聯網技術遍及大部分的子系統,很多的子系統已經是準物聯網或者已經是物聯網形態。將家具生活有關的技術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與家庭日常事務的管理系統,提升家具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適性、藝術性。
我們也在積極推動物聯網技術在智能建筑及數字社區方面的應用,擴展IC卡技術在停車場上的應用,滿足城市建設領域密鑰管理體系的文件系統的應用,這些都與城市一卡通進行聯動,是整個資源提高城市工作生活效率,提升行業服務的一項舉措。
當前十二五工作已經展開,我簡要介紹一下下一階段的發展的思路,第一開展物聯網相關課題的研制,引導規范行業發展。2010年6月積極加入物聯網聯合標準工作組,正在配合秘書處開展物聯網在智能建筑的標準體系的專項研究,目前正在積極參與科技部和工信部關于物聯網應用的專項課題的研究。通過這些工作讓行業從業人員明確物聯網技術在城市信息化建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規范行業的發展。
二、深入研究物聯網技術在城鄉建設領域中的關鍵技術應用和技術集成,這個內容最廣泛涉及的部門也最多,一定要突出從應用部門的角度,帶動跨行業、部門、專業研究,進一步突出技術的支撐的作用,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廣泛達成共識,研究出新的技術和辦法。一定要提高利用信息化的水平。
三、高度重視數字平臺的共享和共建,加強數字平臺的推廣和應用,研究和構建城市綜合管理建設運行和公共基礎平臺,建成四大基礎數據庫,業務和服務數據庫,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綜合信息化管理水平,環境與生態監測,產業結構布局,資源、交通、人口、電子商務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化,使信息資源轉化為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促進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財富。
四,要完善資金和人才技術的保障體系,人才方面一方面是要熟悉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應用方面要非常的敏感。這樣的高端人才需要認真地培養,在實踐中加以鍛煉,信息要共享共建,信息資源豐富的部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應用科學網絡技術在數字城市的設計、規劃、建設并有效地監控。采用金融服務和資本的市場持續地保障資金的需求。
五、物聯網的應用和發展還要與生態城市,宜居城市的發展相結合,城市的信息化不斷地完善,就是使人們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的愉快、舒適和便捷和安全。在這個基礎上實現低碳、減排。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十二五”期間將是信息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模式加速創新的時期,加速物聯網的發展不僅是我國目前重要的戰略任務,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順應時代的發展,創新工作思路,探索發展新模式,為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設走出科學穩定持續快速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