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開發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公共管理平臺成功助力中國(彭州)第二屆蔬菜博覽會
我研究所開發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公共管理平臺是利用互聯網、RFID和電子標簽、一維條碼、二維條碼等先進技術,對農產品實現“數字化”和“身份證”管理。即對農產品從生產源頭到消費全過程都建立質量安全數據庫,從而形成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監管機構”的可跟蹤、追溯數據鏈,使消費者能對所購的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的質量安全信息實現即時的了解和監督,對發現的問題,也可追溯根源,實現“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確保權益得到維護,實現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化管理。
4月8日,第二屆中國•四川(彭州)蔬菜博覽會(以下簡稱菜博會)在彭州濛陽開幕。2萬平方米的展會中心,共設置5個主題展館,來自省內外的360家大型蔬菜生產流通企業、種子種苗企業以及專業合作社等,共同參加了此次主題為“四川蔬菜天然生態”的博覽盛會。
我所開發的農產品質量追溯公共管理平臺是菜博會的一個重要展示項目,菜博會為展示該追溯系統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展廳以展現彭州蔬菜歷史、特點和未來規劃為基礎,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追溯體系:小到農藥投放,大到加工運輸,每個環節都能通過追溯體系查詢到。

工作人員拿起掃描槍對著印有商品條碼的蔬菜包裝一掃,蔬菜名稱、產地、病蟲害防治、農殘是否超標等信息立即顯示在電腦屏幕上。“條碼是蔬菜質量追溯體系運行的基礎,它就是蔬菜擁有產地證明和質量合格的‘身份證’”,工作人員如是說。


平臺的建立將幫助彭州建成蔬菜質量追溯體系,其中包括農產品安全追溯公共信息平臺和企業的追溯標準體系。平臺可對不滿足生產要求的數據項發出預警、可以對與監管相關的質量安全數據實現統計分析,監管人員足不出戶就可以查驗轄區內農產品的全部質量安全信息,實現及時、準確地動態監管。達到農委、商務、衛生、質檢、食藥、工商等多政府部門分段監管食品安全職能的目的,對于農產品來源的每個環節都可實時追溯查證,建立信息化時代下政府食品安全高效監管新模式,提升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促進我國農產品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