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標準法規  >  正文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十四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
日期:2012-03-07 08:26:26
摘要: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規模經濟明顯的行業產業集中度,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加快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重大任務。

  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規模經濟明顯的行業產業集中度,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加快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重大任務。

  一、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的產業組織結構,是一個國家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運行效率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產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特別是近年來,各行業、各領域積極開展合并、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債務重組等多種形式的企業兼并重組,國有企業兼并重組穩步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兼并重組步伐加快,國內企業境外并購開始起步,產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但也應當注意到,我國產業組織結構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兼顧規模經濟和競爭效率的市場結構還沒有形成,一個突出方面就是鋼鐵、汽車、有色等規模經濟顯著的行業產業集中度低,一些行業企業發展還存在“散、亂、差”現象,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弱。盡管在美國財富雜志500大企業排名中,我國上榜企業越來越多(2010年內地企業達到44家,含港臺共54家),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還不強。在2009年世界機械500強的前100位企業中,中國僅有5家上榜,遠遠低于日本的28家、美國的22家。我國有近500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但是營業額僅為美國高通公司的二分之一。

  發展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的必然要求。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和活動主體。不僅一國國民財富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依賴于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主要體現為企業間的競爭,特別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目前,大型跨國公司、企業集團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角,成為一個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個大國,必須要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掌握并優化配置各種資源,為本國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務。甚至可以說,一個經濟大國如果沒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大企業,只依靠低勞動力成本和低附加值產品來獲得國際市場的話,永遠不可能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經濟強國。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企業進一步做強做大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繼續為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的企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市場秩序和基礎設施,為我國企業做強做大提供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二、加快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企業兼并重組工作。2010年8月28日,《國務院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對企業兼并重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部署。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合理引導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發展擁有國際知名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中型企業,提升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促進企業組織結構優化。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列專節對引導企業兼并重組進行了闡述。《規劃》將促進企業兼并重組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提出要推動優勢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一)基本原則

  一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不斷完善行業規劃和政策措施,引導企業自愿、自主參與兼并重組。

  二是堅持市場化運作。引導企業依法合規地進行兼并重組,規范行政行為,為企業兼并重組創造良好條件。

  三是堅持促進市場有效競爭。既要提高產業集中度,又要促進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格局,提高市場競爭效率。

  四是堅持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妥善解決企業兼并重組中資產債務處置、職工安置等問題,合理維護債權人、債務人以及企業職工等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兼并重組。

  (二)主要目標和任務

  《規劃》提出,以汽車、鋼鐵、水泥、船舶、機械、電子信息、電解鋁、稀土、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行業為重點,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優勢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境外并購和投資合作,引導兼并重組企業管理創新,促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

  在《規劃》提出的主要目標中,鋼鐵行業前10名的集中度由2010年的48.6提高到2015年的60%,汽車前10名的集中度由2010年的82.2%提高到2015年的90%以上,船舶行業前10名由2010年的48.9%提高到70%以上。同時,在《規劃》確定的發展導向中,也提出了相關的目標。如,積極推進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到2015年,銅、鋁、鉛、鋅前10家企業產業集中度分別達到90%、90%、60%、60%;前10家水泥企業、平板玻璃企業產能占全國總產能比重分別達到35%、75%以上;力爭使稀有金屬高技術產品銷售比率達到40%以上,稀土、鎢、錫、銻、鉬等稀有金屬工業前5家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等。

  (三)政策措施

  一是著力制約企業兼并重組的制度性障礙。目前,由于地區、行業利益等問題和矛盾尚未有效解決,我國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障礙。“十二五”期間,要積極清理限制跨地區兼并重組的不合理規定,要創新工作思路,加強政策研究,學習借鑒好的經驗和做法,積極探索建立地區間利益共享機制,協調解決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并重組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是落實和完善各項政策措施。企業兼并重組涉及方方面面的政策措施。首先,要認真抓好現有政策的貫徹落實,及時跟蹤政策實施效果。其次,要整合資源和手段,把企業兼并重組與技術改造、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產業轉移、重大專項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打好政策組合拳。第三,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一步完善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體系。同時也要引導各地積極創造條件,研究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和細則,完善政策環境,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兼并重組。

  三是改進管理和服務。首先,要加強和完善對重大企業兼并重組交易的管理,使企業兼并重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第二,要探索建立促進境內外并購活動的公共服務平臺,拓寬企業兼并重組信息交流渠道。最后,要建立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三、著力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規劃》提出,要通過壯大主業、資源整合、業務流程再造、資本運作等方式,加強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經營、專業服務、系統集成、產業鏈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壯大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大企業大集團。做強做大企業的主體是企業自身,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競爭力。

  一是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培養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管理水平的根本保證。要規范公司運作機制,保護投資者及其相關利益者的權益。要理順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完善義務責任制度,優化董事會的結構和功能,提高董事的經營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制定和完善有關的監督制度或條例,優化監事會的成員結構,提高監事成員的素質。完善經理聘任制,切實保證經理行使法定的權利,其利益要同企業的經營效果掛鉤。

  二是加強基礎管理,推動管理創新。要引導企業建立健全基礎管理體系,在設備、工藝、操作、計量、原料、現場、財務、成本管理等方面夯實管理基礎,改善生產秩序和作業環境、優化現場管理,高度重視節能降耗管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推動企業創新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深化先進適用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重視對國外企業管理先進理念和方法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探索適合國情和企業自身情況的管理創新成果。更加重視并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對企業各個經營環節進行系統的設計和再造,進一步增強內外部資源的綜合集成能力。

  三是提高跨國經營水平。國際化是大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培養全球化戰略思維和國際化視野,熟悉WTO規則和國際市場慣例,善于應對貿易糾紛和國際市場波動。完善海外風險保障機制,建立風險評估和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海外經營的中介服務體系,培育一批具有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的中介服務機構。指導企業選擇合適的區域、方式,加強可行性研究,注意風險防范,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穩步實行跨國經營戰略。

  四是增強內外部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具體體現,目的是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做好內部資源整合,不斷調整各種要素資源在管理、設計、生產、銷售等一系列創造價值的活動中的比例關系,形成有效的企業價值鏈。要將資源向具有競爭優勢的主業領域集聚,做強做大優勢業務、產業,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還要做好外部資源整合。要積極擴大企業外部資源調控范圍,通過兼并重組,直接掌握企業發展壯大亟需的原材料、技術、人才、市場、品牌等核心要素;通過產業聯盟等形式,著眼于產業鏈進行產業布局和產業升級,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五是形成強大的人才隊伍。人才是企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推動力,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基礎。要創新人才發展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積極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大力推進人才職業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形成從規劃到培育、引進、使用、評價、激勵全過程的人才管理閉環體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市場開拓精神、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六是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參與國際經濟交流合作的客觀需要。要堅持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模范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商業道德以及行業規則。要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不斷提高應急管理水平和應對突發事件能力。要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安全、健康、衛生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要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保護消費者權益,努力為顧客創造更大的價值。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