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
  • 規劃重在實施。為保障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發〔2011〕47號,以下簡稱《規劃》)對規劃實施專門做出了全面部署,為規劃實施有力、有序推進提供了保障。
    03/27
  •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我國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財稅、金融政策作為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決定了它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支撐和重要保障。《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國發〔2011〕47號,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等內容,為實現規劃目標及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03/26
  • 產業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工具,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是制定和實施財稅、信貸、投資等政策的重要依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高度重視發揮產業政策在工業轉型升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及功能的明確要求,指出了“十二五”產業政策的工作重點。
    03/23
  •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深化工業重點行業和領域體制改革,健全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長效機制,為實現規劃目標及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03/22
  •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已成為發達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科技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工業的主體是傳統產業,但也應包括新興產業,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15%左右,并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導向。考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專門規劃,在《規劃》中并沒有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單獨成章,而是融合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中。
    03/21
  • 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重要特征。沒有高水平的生產性服務業,既難以支撐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無法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在轉型升級的總體思路中明確指出“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將其作為提升制造業競爭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支撐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03/20
  • 統籌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是黨的十七大確定的戰略任務。2010年10月,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37號),成為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領域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方向性、戰略性、指導性文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首次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對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從目標、任務、發展導向等多個方面對“十二五”時期國防科技工業和軍民融合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十二五”時期,要進一步國防領域和民用領域科技成果、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形成工業發展對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的強大支撐力、國防科技對工業轉型升級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大牽引力。
    03/19
  •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十二五”時期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孕育著新一輪重大變革,為我國軟件業帶來創新突破、應用深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系統帶動整機和軟硬件應用、以應用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軟件業做強做大”,這對“十二五”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繼續做大做強軟件業、全面支撐工業轉型升級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03/16
  • 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及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與物質基礎,是保障國防建設和國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將“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03/15
  • 消費品工業涵蓋輕工業、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和醫藥工業等工業門類,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性、民生性產業,承擔著繁榮市場、增加出口、擴大就業、服務“三農”、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以及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重要任務。《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的重要任務。
    03/14
  • 原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十二五”是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立足國內市場需求,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傳統基礎產業升級換代,構建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體系,加大資源的國際化保障力度,推動原材料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這為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
    03/13
  •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深化的條件下,我國工業領域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合作日益擴大,開放型經濟體系不斷完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更加注重引進產業升級亟需的先進技術設備,著力引進高端人才,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提高工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任務。
    03/12
  • “十二五”是深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優化空間開發格局的重要時期。著力推進工業布局的調整和優化,不僅是工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也是以產業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要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加快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區域產業協調發展。這是對未來五年工業布局的整體部署和謀劃,指明了方向,確定了重點。
    03/09
  •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國際和國內經濟巨大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嚴峻挑戰。一方面,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發展領域不斷拓寬、政策措施不斷完善、社會服務不斷加強,另一方面,結構調整任務重壓力大、生產經營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等制約增強、市場競爭更趨激烈、發展環境仍需進一步優化。《規劃》提出了進一步增強中小企業發展活力的目標任務,同時提出了轉型成長和完善服務體系的若干舉措。
    03/08
  • 促進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規模經濟明顯的行業產業集中度,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是加快經濟結構戰略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是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了“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加快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重大任務。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