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標準法規  >  正文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二十二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
日期:2012-03-16 08:59:13
摘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十二五”時期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孕育著新一輪重大變革,為我國軟件業帶來創新突破、應用深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系統帶動整機和軟硬件應用、以應用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軟件業做強做大”,這對“十二五”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繼續做大做強軟件業、全面支撐工業轉型升級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十二五”時期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孕育著新一輪重大變革,為我國軟件業帶來創新突破、應用深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以系統帶動整機和軟硬件應用、以應用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軟件業做強做大”,這對“十二五”時期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繼續做大做強軟件業、全面支撐工業轉型升級成為全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總體保持平穩運行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和布局不斷調整,行業應用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中發揮著積極作用。2010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實現1.36萬億元,同比增長31%,產業規模比2001年擴大十幾倍,年均增長38%,占電子信息產業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2011年1到11月,累計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6577億元,同比增長32.8%,比2010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超過電子信息制造業增速10個以上百分點。咨詢、運營服務增勢突出,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據處理和運營服務分別實現收入1641和2598億元,同比增長49.4%和42.9%,增速高于全行業16.6和10.1個百分點,高于2010年同期10.6和5.4個百分點。全國軟件出口實現2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其中軟件外包服務出口52億美元,同比增長34.6%.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迅速,但產業規模和實力還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依然存在一些制約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在:缺乏具有全球領先地位的大企業,產業整體上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產業創新體系不健全,核心技術缺乏;產業鏈協同效應尚未充分發揮,亟待建立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人才結構矛盾突出,高層次、復合型、領軍型人才依然缺乏;以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結合的支撐體系有待完善,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亟需提升。

  二、“十二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思路

  基于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現狀和面臨的形勢,“十二五”時期產業發展要遵循以下指導思想:以市場驅動、應用牽引、創新支撐、融合擴展為主線,以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做大做強、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服務能力為目標,注重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結合,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大力培育龍頭企業,著力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化、創新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發展水平。

  同時,“十二五”時期產業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下四項基本原則:

  一是“市場主導、創新發展”。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推動行業管理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加快培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構建符合國情和產業特征的自主發展模式。

  二是堅持“應用牽引、融合發展”。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對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應用的廣度、深度不斷增加,大國大市場的優勢將逐漸顯露,需要把握“兩化”融合、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市場機遇,加快推進軟件與硬件、軟件與網絡、產品與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相互融合發展。

  三是堅持“培育龍頭、協同發展”。我國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產業規模仍然偏小,前百家企業銷售收入的總和為兩千億元,相當于三百億美元,還不如一個跨國公司的收入。因此,要加強培育具有國際市場競爭潛力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鏈的牽引作用。

  四是堅持“優化布局、集聚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具有區域聚集的特點,“十二五”期間要繼續推動區域合作,加快形成特色明顯、布局合理的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中國軟件名城、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建設,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在發展目標上,基于對“十一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情況和未來五年技術、市場趨勢的分析,《規劃》提出到2015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突破4萬億元(以2010年1.3萬億為基礎,年均增速為24.5%),年均增長24.5%以上,占信息產業比重達到25%(2010年占比為18%)。

  三、“十二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重點

  《規劃》提出,在基礎軟件、嵌入式軟件、工業軟件與行業解決方案、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數字內容加工處理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同時,隨著軟件網絡化、融合化趨勢愈發凸顯,產業內涵持續拓展、產業分工持續細化、產業鏈條持續完善。《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大力發展網絡化、全鏈條的信息傳輸、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服務業。

  關于基礎軟件。加快發展基礎軟件,提升基礎軟件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水平,對于構建完善自主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十二五”期間,要重點支持高可信服務器操作系統、安全桌面操作系統、高可靠高性能的大型通用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中間件、辦公軟件等基礎軟件的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突破網絡資源調度管理系統、移動互聯環境下跨終端操作系統、新型計算模式和網絡應用環境下的安全可靠基礎軟件平臺等核心技術,支持研發新一代搜索引擎及瀏覽器、智能海量數據存儲與管理系統、云計算平臺、非結構化數據處理技術等網絡化關鍵軟件,并加快自主知識產權基礎軟件的應用推廣。

  關于嵌入式軟件。隨著移動通信、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工業裝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嵌入式軟件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移動互聯網設備、數字家電、娛樂設備等日益智能化、個性化,功能越來越豐富并集成化,對嵌入式操作系統、瀏覽器、應用軟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規劃》提出重點支持數字電視、智能終端、應用電子、數字醫療設備、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嵌入式軟件開發平臺、嵌入式操作系統及關鍵軟件的研發及產業化,提升工業裝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

  關于工業軟件與行業解決方案。隨著“兩化”融合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深入發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已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工業軟件可以提高產品價值、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兩化”融合的切入點、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企業為深化業務管理,對面向行業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要大力發展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和解決方案,推動工業生產業務流程再造和優化。

  關于信息安全產品與服務。隨著各國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信息安全已經上升到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甚至國家安全的層面,成為綜合國力、經濟競爭實力和民族生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面提高我國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保障重點基礎信息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創建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保障和促進信息化健康發展,《規劃》指出,必須加快發展信息安全技術、產品及服務,構建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體系和架構,完善信息安全產品及服務認證制度,提高對國家安全和重大信息系統安全的支撐能力。

  關于數字內容加工處理。數字內容產業是集信息技術與文化藝術創作為一體的朝陽產業,其發展需要有先進技術的支撐。因此要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內容加工處理技術并推動其產業化,大力發展生產經營領域的數字內容服務,推動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和社會化服務,積極發展數據編輯、整理、分析、挖掘等數據加工處理服務。

  關于信息系統集成服務。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從基礎建設向深化應用逐步轉移,系統集成服務的對象、內容以及服務模式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和調整。信息系統集成業務正在逐漸細化成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等多個獨立的服務環節。分工的不斷細化和服務模式的演進,推動業務不斷向價值鏈“微笑曲線”的兩端發展,新的產業面貌正在形成。因此,《規劃》提到:引導信息系統集成服務向產業鏈前后端延伸,推動咨詢設計、集成實施、運行維護、測試評估、數據處理與運營服務等業務向高端化發展。

  關于新興信息服務。新興信息服務是信息服務中規模增長迅速、業務模式多樣、創新能力強的細分業務。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新興信息服務逐漸成為信息技術服務甚至整個信息產業的新的增長點,應予以重點扶植與培育。要大力發展面向網絡新應用的信息技術服務,積極培育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的新型服務業態和模式。

  關于“服務外包”。我國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業務一直處于價值鏈低端,要提高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業務附加值,就必須拓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業務領域,加快推動業務向規模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鼓勵發展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KPO),擴大服務對象和業務規模。提高信息服務及外包公共服務平臺和項目分包平臺的服務能力,支持外包人才培訓和實訓基地建設。

  四、“十二五”時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舉措

  為突破產業發展重點、實現發展目標,《規劃》從貫徹落實產業政策、優化產業生態環境、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建設推廣標準體系、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完善產業投融資環境、加強產業管理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既具有宏觀指導性,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全面貫徹落實產業政策。要認真貫徹落實4號文件,加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進一步推進正版化工作,支持安全可控關鍵軟件和服務產品應用,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政策創新試點。

  優化產業生態環境。企業成長是產業發展的微觀體現,大企業規模是產業量級的重要指標,中小企業是產業創新的活躍力量。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著力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中小企業特色發展,構建產業鏈上下游良性互動、大中小企業協作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

  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一種集群經濟,產業的集中能夠對人才、資本、技術等要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可以形成加速產業發展的聚集效應。“十二五”期間要通過創建若干中國軟件名城,充分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促進軟件業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能夠發揮區域協同效應、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發展格局。

  制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引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化和產品化發展,是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規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推廣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標準是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化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支撐工具研發及行業知識庫建設也是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品化發展的重要環節。

  促進制造業服務部門剝離。目前,我國很多制造企業都擁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專業化信息服務機構不多,這樣不利于專業化信息服務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也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需要扶持一批由制造企業中剝離形成的專業化信息服務企業,提升外包業務承接能力。

  完善產業投融資環境。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作為一種資金密集型產業,資本支持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健全的投融資體系是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要落實國家鼓勵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推動各類產業投資機構和擔保機構加大對軟件企業的支持力度。

  加強產業管理工作。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快速發展變化的產業,給產業管理不斷提出新的課題和挑戰,要不斷加強各級主管部門對行業的指導、監管和服務,發揮部省市合作機制的作用,加強部門間、區域間協調配合。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行業要上下同心、群策群力,共同推動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做大做強,全面支撐工業轉型升級,努力完成《規劃》制定的目標和任務。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