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RFID等物聯網技術構筑幸福新安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對此有著不同的詮釋。
在無錫市新區新安街道,讓老百姓每天都與幸福相伴,成為施政者的最大追求。“家家安居、個個有業、人人健康、處處美景、天天快樂”,這是新安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提出的“幸福新安”建設20字方針。
漫步新安,無論是太湖岸邊的垂釣者,抑或居民小區睦鄰中心里圍坐一起閑聊的鄉鄰鄉親,還是街道廣場上健身一族,笑意寫在臉上,成為最醒目的風景。這個街道全面實施“幸福新安”工程以來,以打造“具有新安特質的生態型創新型宜居型幸福街道”為總體目標,把民生工作的重點放在生態建設、創新發展和宜居構建上,5萬多新安人幸福指數得到全面提升。
生態領先,新安美如畫
新安街道地處無錫東南,瀕臨萬頃太湖,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宜人,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如何讓生態優勢可持續?新安街道以“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為生態建設與社會管理創新切入點,引導居民參與社會管理創新。2011年4月28日起,首先在該街道新安花苑1.3萬戶家庭中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旨在通過創新社會管理模式,引導居民形成共同的生態文明價值取向和良好的行為規范,將生態可持續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到居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習慣中來。周密的實施方案、充足的硬件保障、濃厚的宣傳氛圍、有效的獎勵機制,這些都為該項創新工程全面鋪開提供了切實的保障,率先在農民安置社區打破了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堅冰”。除了注重宣傳教育,街道還投資近750萬元增添專業設備,實現了廚余垃圾“變廢為寶”,通過特種工藝技術產出的有機肥料經過市場推廣用于農業種植,形成了“前段垃圾分類、后端肥料生產、終端農業應用”的產業鏈,實現了經濟的循環可持續發展,成為生態建設先行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工作推行至今,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垃圾投放正確率達75%,生活垃圾減量率達30%。
長在水邊住,更護水環境。新安地域南抱太湖,北環運河,是太湖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湖岸線長,入湖河道多,太湖水環境保護和控源截污工作顯得十分重要。新安街道在水環境治理方面堅持“生態治理”和“長效管理”機制,致力于加強源頭控制,建立了長效管理體系,鞏固深化控源截污成果。街道每年如期完成規范排水區達標創建工作,確保入湖河道類水體穩定達標率100%,實現了轄區內工業企業污水接管率100%,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置率達到95%, “河長制”全覆蓋管理斷面水質達標率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在創新管理方面,街道率先組建藍藻打撈公司并制定太湖藍藻打撈機制,實時動態監控太湖水環境。新安街道還大力發展水上循環生物科技產業,創建了全市首個集治水、觀賞、食用為一體的“水上花園”。
科技益民,新安傳佳話
物聯網是近年來在全球高速發展的一項新興產業。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的眼里它是一項高新技術,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近年來,新安街道推行實施、建設“智能家居隱形防護網”、“健康保姆-感知智慧醫療”以及集感知網絡、感知追溯、感知結算、感知計量和感知監控五大感知功能于一體的“感知農貿市場”,這些民生項目讓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物聯網技術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智能隱形防護網工程“安民”。“智能隱形防護網”是新安街道實施的“平安家居工程”中物聯網安防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總投資達600多萬元,目前已經在新安花苑3個社區3000多戶居民中試點推廣。智能隱形防護網,由一根根涂層細鋼絲組成,每根鋼絲可承載100以上的重力,當這些鋼絲線一旦被大力沖擊或被剪斷就會立即發出警報聲,不僅周邊鄰居會引起察覺,小區的監控機房也會立即接收到報警,設備同步傳輸信息給登記的戶主。集智能報警、利于逃生、美觀大方等多種優勢于一體的智能隱形防護網,是物聯網技術貼近民生的首次運用。新安街道為造福最廣大群眾,經多次調研后出臺了階段性財政補貼政策,讓老百姓切身感受高科技帶來的民生幸福。
感知農貿市場“惠民”。新落成的“感知農貿市場”是新安街道一大地標性建筑,也是全國首家以物聯網感知技術為核心的農貿市場。“感知農貿市場”,通過“感知網絡、感知追溯、感知計量、感知結算、感知監控”五大感知技術,從而實現全封閉運營、全監控管理、全聯網計量。秉承“政府—名校”聯合模式,新安街道和香港大學合作,運用RFID、3G無線網絡、智能圖像識別、智能網絡秤等技術,使購物過程與無錫市民卡系統進行整合,實現食品安全的向上溯源和向下追溯,消費者能夠安全消費、便捷消費。這具有示范意義的民生工程,使身處“感知中國”版圖中心的新安街道居民優先享受“福利”,讓物聯網為廣大民眾的健康安全保駕護航,成為百姓幸福的基石。
健康保姆工程“親民”。雇個家庭醫生花費高,想要每天了解自己血糖、血壓動態去衛生院又嫌麻煩,新安街道推出的“健康保姆”工程給居民帶來了福音。在新安街道,物聯網感知技術的應用不只有平安家居工程和感知農貿市場,還有“智慧醫療”服務平臺。這個街道的智慧醫療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動態監測居民健康狀態,把血壓、脈搏等傳感器放在居民家庭中,運用物聯網技術把數據直接傳送到居民電子病歷中,并能通過短信平臺把數據反饋到手機上,醫生能通過“智慧醫療”服務平臺對居民提供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使有限的醫療資源放大化使用,努力實現公共資源公平化、均等化。健康保姆工程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平臺、以居民家庭為單元,實現衛生服務中心、社區、家庭三級聯動的工作機制。責任醫師、護士、社區健康指導員組成健康服務團隊,服務約千家萬戶居民家庭,為新安街道轄區戶籍居民家庭提供健康知識宣傳、教育以及常見疾病的預防指導,各類慢性疾病的康復指導和規范化管理,義務為居民家庭建立健康信息檔案,開設綠色健康便民通道,提供協助轉診等服務,由被動就診服務轉變為主動關愛居民的健康服務。
安全社區,新安福如家
新安街道從2010年4月率先啟動全國安全社區創建工作。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街道根據前期的基線調查結果,設立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場所安全、居家安全、學校安全、涉水安全、社會治安、防災減災與環境安全八大項目,制定了長期、持續,能覆蓋不同性別、年齡和各種環境及狀況的傷害預防計劃,并采取多種干預措施,有效地減少了事故的發生。
為降低入室盜竊發案率,街道為符合政策的家庭免費安裝智能隱形防護網;為減少夏季溺水事故發生,進行每日水域巡查工作;為改善幼兒園環境安全指數,進行校園改造工程;為解決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設立中學心理健康干預項目;為保障社區消防安全,定期舉行消防演習活動;為減少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開展紅袖章專項行動……從地方醫院的傷害監測數據可以欣喜地發現,近年來新安街道區域內的各類傷害事故數平均每年下降8個百分點。安全社區的成功創建,大大提高了新安地區居民的安全意識,改善了居住環境的安全條件,培養了百姓的安全防范技能,為居民幸福生活、社會和諧穩定,架起一把安全防護傘。(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