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所高校加入“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臺聯盟”
2012年9月21日,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辦,清華大學、銳捷網絡協辦的“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臺聯盟”啟動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等相關部門領導到會祝賀,共有120多所大學加入了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聯盟,其中,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25所高校成為首批應用示范基地。
據了解,該聯盟平臺,是基于下一代互聯網的多學科創新平臺。平臺籌建工作歷時1年,組織了全國120多所知名高校共同參與,在近千名骨干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成開放共享的協同創新平臺,集成各類軟硬件資源近6000臺套。申報利用聯盟平臺資源開展的項目類型豐富,涵蓋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水文、氣象、電力、農業、醫療、化工等一大批具有行業及學科特色的領域。
聯盟平臺的基礎設施分布在各個高校和機構,避免了大規模重復建設的風險,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平臺基于虛擬化技術提供統一的訪問和服務機制,為每個用戶提供專屬的學習和實驗環境,實現高效的資源開放共享,有助于減少甚至消除地區差距。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介紹該聯盟的成立中提到:“現代的科學研究需要多學科的交叉與綜合,以便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尋求多側面、多角度的思考,產生創新的思維。互聯網應用創新開放平臺,其目的在于整合各高校互聯網實驗資源,形成具有豐富資源和廣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平臺,面向全國高校多學科科研提供開放服務,為高校互聯網技術創新和高校學生的工作實習和網絡創業提供支撐。與此同時,通過項目合作,充分調動高校學生、科研團隊、科技型企業等各方力量,形成一個具有活力的網絡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聯盟,推動十二五期間高校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
李志民強調,開放與創新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標志,希望通過這樣的平臺,促使互聯網創新成為引領新時期大學校園文化的風潮。(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