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電子標簽等信息技術“給力”安全生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論斷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產、生活中,都體現得非常深入、直觀、廣泛。在安全生產領域,先進科學技術所發揮的作用也日益明顯。
近年來,我市堅持“科技興安”,不斷加大投入,強化技術改造,提高企業裝備水平:礦山和危化等高危行業企業視頻監控設施安裝率分別達到100%和60%;吳興區試點開展涉及使用工業燃氣(煤氣)、高溫液態金屬生產企業的自動報警和安全連鎖防控系統安裝;市安監局信息化平臺建設進入第三期,各鄉鎮街道日常企業排查率、隱患整改率均大幅提高;市質量技監局與交通運輸局聯合,建立了車用天燃氣瓶電子標簽動態監管系統,全市1100余臺出租車、公交車車用氣瓶全部實現了電子標簽動態監管……科學技術運用在我市的各行各業中,織就了一張安全大網,為百姓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從死亡37人到4人 技術為礦企撐起安全保護傘
礦山,歷來被人們認為是高危行業。 2011年我市共發生事故4起,死亡4人,而在2007年,礦山事故的死亡人數是驚人的37人。“礦山事故次數和死亡人數的不斷下降與‘自上而下、分層分臺階’開采、中深孔爆破開采、礦山安全生產視頻監控系統等適用技術的不斷推廣使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市安監局礦山處黃處長在往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的路上對筆者介紹。當真正走進礦區,筆者也體驗到了科技所帶來的安全感。
一塊石頭從粉碎、加工、篩分、沖洗,再到輸送、裝船,在這兩公里的路程內始終不會落地。在“新開元”的中央控制室里,筆者見證了高科技所帶來的高效率。“這套集成控制系統加入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100多個攝像頭,把礦區現場的畫面與聲音都反饋給我們,一旦發生情況就能及早預警。”工作人員張濤說,礦區目前共有兩條生產線,石料過磅的重量、皮帶運輸的速度、裝船的噸數都由電腦數字監控,平時只需一個人在電腦邊巡視即可,這樣的生產管理模式更有效率,也更安全。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72家在生產礦山企業已全部完成安全生產視頻監控系統的安裝和使用。
同樣在康誠石礦(湖州)有限公司的礦區,兩條皮帶在滾輪的牽引下直接將“新鮮出爐”的石料送入碼頭的貨船中。據了解,這條“輸送長廊”總投資1300萬元,設計每小時通過成品石料輸送量為1200噸和1000噸。正是應用了這項技術,如此規模的礦區只需70名員工。“這樣保證了安全生產,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誤傷等事故的發生。 ”總工程師說。“現在工作強度大大降低,事故也少了。而且礦區的環境就和公園一樣,心情比較舒暢。一個工人平均每天能生產近139噸石頭,這在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在埭溪鎮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的礦區工作的小陳對如今的工作環境相當滿意。“去年我們投入3400多萬元,引進了世界最先進的破碎設備和篩分設備,其中三軸水平篩在全國都是首次應用于采礦行業。這批設備操作起來非常的人性化,維修保養簡單,開工時工人和機械保持一定距離,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人身安全。 ”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姚紹武表示,由于設備高度自動化,礦區從過去的240名員工,下降到了如今的120名,年產量卻從200萬噸上升到了500萬噸,生產事故的發生率也大大降低。
從生產到運輸 科技為危化安全裝上千里眼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化工產品在各個領域內得到廣泛的應用,從原來的成品生產到運輸的化工產業,猶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以各類化學反應作為生產工序的化工企業以及危化品運輸企業與礦山企業一樣同屬高危行業,各類化工火災、爆炸事故極易發生。那么湖州本地化工生產和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又如何?
湖州建臣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甲醛的化工企業,自從公司去年10月引進了甲醛DCS系統,甲醛生產實現了電腦全自動控制以后,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安全生產水平。
老家江蘇徐州的楊志強是公司氧化操作車間的班組長,因為公司是24小時連續生產,所以他們實行的是3班制,每班5人。當班時,楊志強和他班里的操作員要負責監視DCS系統運行,隨時操作各項液位、壓力、溫度、產品指標,預防可能產生的危險,確保安全正常生產。楊志強說,他在這個崗位上已經7年了,自從生產實行電腦自動化控制以來,他們這個崗位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了。“通過這個改造,對關鍵點進行控制以后,一旦發生故障,機器就會自動停下來了。”“除了有自動停車系統,我們還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只要發生情況我們就能實時發現,并做出恰當處置。”據“建臣化工”相關負責人介紹,兩套系統的運用好比給企業上了雙保險。
化工生產企業的員工只要在控制室按按鍵就能完成工作,可危化品運輸押運員和司機幾乎每天都要經歷一段冒險旅程。筆者走進湖州實華運輸有限公司,親身體現了一把心跳。經過兩次審批, 9月12日上午筆者跟隨司機老徐一同走上了運油路。一進駕駛室,車頂上一個攝像頭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是我們公司安裝的實時視頻監控,司機駕駛和裝卸油規不規范,公司的安全員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到。”老徐告訴筆者,有了這個視頻監控,公司的安全員就像長了千里眼,車子在哪里,有沒有超速在電腦上就能看到,要是操作上有一丁點違規,就得罰安全獎。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車子總算到了目的地,而最關鍵的裝油作業也開始了。只見專業裝車員小陳爬上兩米多高的梯子,走到罐車的頂部,搖動裝貨起落架,準確地將管道插入車頂的裝油口,啟動開關卸貨,眼睛不時地觀察著旁邊儲罐槽中的液位變化,裝滿后封蓋。“專業裝車員裝車的時候,我們不能插手,但一定要在旁邊監督,檢查有沒有泄漏,看有沒有裝滿。”老徐說,現在除了他監督外,公司的安全員也能看到,因為車上裝油口和操作箱還有個攝像頭。據湖州實華運輸有限公司安全科科長王共道介紹,現在公司的57輛危險品運輸車都已經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市運管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現有38家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 515輛運輸車, GPS安裝率達到100%,危險品運輸車視頻監控系統正在逐步推廣并逐步取代DPS定位系統。
由一期到三期 信息平臺織就安全監管網
轄區內到底有幾家企業需要安全監管?監管范圍內的企業隱患整改情況如何?以往要了解這些情況,市安監部門的工作人員往往要下到企業進行了解,人員少、企業多的問題卻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不得不面對的難題,使得監管不到位的問題時有發生。為此,我市自2008年開始了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歷時近4年,信息平臺三期建設逐步完成,在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只要登陸信息平臺,需要監管的規模企業有幾家,發現的隱患有多少就能立馬看到。”據市安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信息平臺一期建設期間,安監部門建立了獨立的信息化機房,配置了服務器、交換機、防火墻等網絡計算機設備,在建成市級門戶網站的同時,為三縣兩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太湖旅游度假區建設了門戶網站,并通過統一的登陸平臺,按照鄉鎮填錄數據、逐級把關的程序,逐步完善各類安全監管業務數據。如企業基礎數據模塊中,全市已經錄入數據庫中的各類企業10479家,規模以上的企業已基本覆蓋到位。在隱患管理模塊中,通過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將安全隱患進行登記建檔,使每一個企業的隱患存在、整改情況都有了連續性的歷史記錄,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錄入企業8442家,錄入隱患14725條,錄入發送整改通知書4696份,錄入企業檢查33497次。
在二期建設期間,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又擴展了企業端隱患排查治理功能并建立了事故報送模塊。企業端隱患排查治理功能實現由全市規模以上生產經營單位網上自主錄入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功能,相關企業可定期通過平臺上報隱患自查和整改情況,有助于進一步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截至目前,該模塊共注冊發放企業用戶3055家,企業自查上報隱患1124條,重大隱患3條。事故報送模塊,顧名思義就是轄區內企業所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信息、調查、處罰等信息庫。各縣區安監局可在事故發生后將事故信息錄入,在規定時限內上報上級安監部門。截至目前,共錄入工礦商貿領域事故782條。
今年,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建設進入了第三期。據市安監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三期建設的主要創新點是開發了危險化學品行政許可管理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誠信管理兩大系統。危險化學品行政許可管理系統主要為危化品生產、儲存、經營、運輸、使用危化品企業提供信息填報、行政許可業務申請平臺,實現“外網受理、內網審批”的業務管理模式,建立對危化品企業行政許可的信息化管理和動態安全監管。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誠信管理系統則結合我市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與誠信管理工作融合推進的特點,為企業提供從網上填報資料、自評到評審單位評審并最終審核發證等的業務處理平臺,將標準化評定與誠信等級評定兩類工作一步完成,通過網上業務流轉方式進行實現。(RFID世界網編輯整理)
【責任編輯:廖小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