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中國軍隊全面開展軍需物資油料物聯網建設

作者:程科
來源:解放軍報
日期:2013-05-31 08:39:24
摘要:物聯網是將任何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聯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技術。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聯的互聯網”。當前,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已成為新一輪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并正在引發一場劃時代的軍事技術革命和作戰方式變革,推動軍隊后勤建設和保障方式發生新的重大變化。

  物聯網是將任何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聯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網絡技術。簡而言之,物聯網就是“物物相聯的互聯網”。當前,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已成為新一輪世界經濟發展的強勁驅動力,并正在引發一場劃時代的軍事技術革命和作戰方式變革,推動軍隊后勤建設和保障方式發生新的重大變化。

  全維感知,驅散“戰場迷霧”

  美軍有專家稱,物聯網似乎是專為軍隊后勤“量身打造”的一項完美技術。未來信息化戰爭,作戰行動對后勤保障的依賴性大大增強,建立基于物聯網的軍事后勤信息化體系,其目標就是架起一座“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可以“網絡對話”的“無形橋梁”,進而實現精確化保障與戰場的“快速對接”“無縫對接”:

  保障態勢準確感知。借助物聯網對信息資源的全面感知、多元融合和高度共享能力,后勤指揮員能夠利用遍及供應鏈的傳感器信息網,自動預測和采集戰場后勤保障需求、保障資源和保障力量等信息,融合分析形成全方位、全頻譜、全時域的多維后勤態勢圖,達到對作戰全過程后勤保障精確化、系統化、智能化的實時感知和效能控制,為驅除后勤保障的“資源迷霧”“需求迷霧”提供有力支撐。

  物資保障精確配送。基于物聯網構建動態可視的后勤物資保障系統,使后勤物資的數、質、時、空等靜態和動態參數與保障對象的需求變化實時互動,將有效縮短在儲、在運、在用物資的“觀察—定位—決策—行動”周期,實現更加靈敏的動態自適應后勤保障。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建置的“全資產可視化”系統實施配送式物資保障,與海灣戰爭相比,海運量、空運量、戰役物資儲備量、戰略支援裝備動員量分別大幅減少了87%、88.6%、75%、89%。

  后勤裝備自主智能。隨著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納米技術的結合應用,全自主智能后勤裝備將成為戰場后勤主角。通過內嵌式智能傳感器,后勤裝備可準確獲取戰場態勢、敵方威脅等信息,戰場生存將更加智能。通過診斷傳感芯片和自檢軟件,受損的后勤裝備能向最近的維修中心發送零部件需求,維護整修將更加精準。利用射頻識別和全球定位技術,各類后勤裝備組鏈成網,互聯互通將更加高效。

  指揮控制高效精準。目前,主要軍事強國已逐步將傳感器網絡與C4ISR系統融合形成C4ISRT系統,更加強調戰場態勢的實時感知和信息的快速處理。戰場信息系統體系的重構,一方面使后勤指揮與作戰信息資源共享、作戰指揮實時協同,進而改進優化后勤指揮流程。另一方面基于物聯網強大的智能化數據處理功能,可輔助后勤指揮員隨時做出適應后勤保障變化的決策反應。

  穩中求進,打造“智慧后勤”

  軍隊后勤物聯網建設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建設周期長等特點,必須實施強有力的集中統一領導,搞好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特別是對尚處于起步階段的我軍后勤物聯網建設來說,應堅持在軍事需求牽引和信息技術推動之下,不斷加快各項改革創新步伐,為我軍后勤在世界軍事信息化浪潮中保持優勢、贏得先機提供基礎支撐和策略保證。

  主導了標準,也就占據了主動。標準統一是后勤物聯網建設的制度保障。沒有標準就沒有依據,就沒有兼容,就不可能實現人與物的“實時對話”,以及物與物的“動態交流”。應依據我軍后勤信息化相關法規,建立完善涵蓋傳感系統、傳送網接口、數據加工處理等技術的物聯網軍事后勤應用標準體系,加強自主研發力度,加快成果規模應用,將成熟的標準體系逐步納入法制化軌道,盡快形成戰斗力和保障力。

  確保了安全,也就抓住了要害。物聯網潛力無限,但物聯網信息網絡的開放性和資源共享性,衍生出自身脆弱性,這對后勤保障將是一個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應將信息網絡的安全運行和保密放在首位:在硬件設備的選配上,確保通用兼容、低輻射、抗干擾性強;在結構設計上預留接口,充分考慮未來安全功能擴展的需要;在各分系統的建設中,嚴格統一管理,防止搞盲目開發、自由設計、任意拓展;重點研發加密技術、統一身份識別認證技術等關鍵技術,確保后勤物聯網的安全運行。

  注重了融合,也就擴大了優勢。隨著科技革命和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軍民融合成為世界各國加速軍隊后勤建設的主要途徑。應積極適應國家物聯網建設和我軍后勤信息化建設的雙重需求,充分吸收民用成果特別是射頻識別、云計算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優勢,與民用物聯網體系的相應標準規范接軌、并軌,努力在基礎技術、產業研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軍地“雙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融合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我軍后勤物聯網建設依托國家和軍隊的信息網絡,高起點、穩起步,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景象。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技術由信息匯聚向協同感知、由單一感知向全面動態自適應的演進,我們即將迎來一個智慧后勤的時代。后勤保障平臺可與設在衛星、飛機、艦艇、戰車上的所有傳感器有機融合,通過分布式獲取,形成全方位、全時域的戰時保障體系,真正實現即時感知戰場每個角落、精準保障戰場所有單元。未來的戰場將更透明,行動更智慧,保障更精確,管控更安全。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