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運用信息化手段著力建智慧型節能校園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教育部網站
日期:2014-01-02 14:04:37
摘要:浙江大學運用信息化手段,著力建設智慧型節能校園,校園能耗水平大大下降。相比“十一五”期末,學校在學生人數、建筑面積和科研經費均增長的情況下,“十二五”前兩年,實現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比下降14%,人均能耗下降11%,人均水耗下降21%,每年節約能耗費約1000余萬元。
浙江大學運用信息化手段,著力建設智慧型節能校園,校園能耗水平大大下降。相比“十一五”期末,學校在學生人數、建筑面積和科研經費均增長的情況下,“十二五”前兩年,實現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比下降14%,人均能耗下降11%,人均水耗下降21%,每年節約能耗費約1000余萬元。
完善組織架構,智慧節能有支撐。成立節約型校園建設技術支撐專家委員會,由相關學科的專家組成,運用信息專業技術為新校區規劃建設和老校區的建筑節能管理與改造提供決策與技術保障。
開發監控系統,智慧節能有新招。集成網絡、信息、控制、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開發出“節約型校園建筑節能監控系統”,通過安設于校園的6000余組能耗傳感器,每天上傳10萬余組能耗和用能設備實時數據,運用可視化的能耗圖表、定量化的能耗分析手段,全方位、立體化地實現對校園能源、供水、供暖、空調、路燈、可再生能源系統的能耗進行實時監控、集約管理。
改造現有系統,智慧節能有成效。采用自主研發的能源塔熱泵技術改造蒸汽供熱系統,每年節約能耗費1200余萬元。對食堂鍋爐、米飯生產線、碗碟清洗和蒸煮設備進行節能改造,食堂能耗費占營業額比例從7.8%下降到3.8%。在每個獨立的供水區域和大樓安裝智能遠傳水表,并通過互聯網將每個用水點的瞬時用水量上傳至節水管理平臺,根據設置的用水點水量報警值進行異常水量報警,及時發送報警信息,迅速發現并修復漏水點,消除節水隱患。4年來,學校用水量從每年498萬噸降至378萬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