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物聯網核心技術決定產業成敗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人民郵電報
日期:2014-03-03 14:22:51
摘要:進入2014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2月18日舉行的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強調,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更大決心、更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進入2014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2月18日舉行的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強調,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以更大決心、更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這成為繼去年我國發布《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5)》之后,又一次國家層面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全面部署。但是我們也看到,核心關鍵技術的掣肘制約了物聯網產業的騰飛,應用推廣不力和深度不足與國家扶持指導政策的連續出臺形成鮮明對比,造成“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新一輪部署直指

  技術、應用、產業、安全瓶頸

  馬凱針對我國下一步物聯網發展指出,要按照“需求牽引、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原則,著力突破核心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著力在工業、農業、節能環保、商貿流通、能源交通、社會事業、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和規模化應用;著力統籌推動物聯網整個產業鏈協調發展,形成上下游聯動、共同促進的良好格局;著力加強物聯網安全保障技術、產品研發和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著力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物聯網人才隊伍建設。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是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重要方向和推動力量,對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效率與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人士認為,國家新一輪對物聯網發展的部署,意味著今后我國將按照從上到下的方式,以解決核心技術為切入點,以擴大下游應用為導向,以人才培養和法律保障為后盾著力推進我國物聯網產業穩步有序的健康發展。

  當前物聯網發展中,可以說相關政策少有地走在了產業的前頭。工信部副部長毛偉明近日到工信部電子一所調研物聯網工作時強調,當前物聯網發展面臨很好的機遇,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家在信息體系建設上投入加大,工信部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信息消費、寬帶中國等,都為物聯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隨著我國物聯網產業的逐步發展和延伸,目前相關領域的培育已經高度市場化。在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也使得城市管理、民生領域和工業制造的運作效率大大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

  核心關鍵技術能否突破

  決定產業成敗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15年,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重要領域的規模示范應用,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初步形成物聯網產業體系,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從當前這個發展時期看,物聯網的核心關鍵技術已經不僅僅決定產業騰飛的速度,甚至已經成為產業成型和下一步發展的“通行證”。

  專家指出,要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必須堅持下大力氣推進。現在物聯網的核心關鍵技術包括核心芯片和智能感應器等的研發與產業化,都面臨很多挑戰。從2000年18號文出臺至今,盡管中國已經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通信設備和PC以及白色家電企業作為集成電路產品的下游用戶,但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卻沒有出現一家世界級的公司。即使在TD-LTE和北斗導航這樣中國自主標準的產業鏈里,關鍵集成電路的短板依然存在。過去幾年物聯網在國內只不過又一次重復了上游基礎缺失,中下游產業化應用有突破的局面。

  相關資料證實,自“十二五”初期戰略新興產業概念提出后,物聯網領域的傳感器技術備受重視,在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中,高性能模擬電路及數模混合電路被排在電子核心基礎產業集成電路類的第一位,排名在數字類的CPU、DSP和存儲器芯片等通用集成電路之前。但與此同時,國內在CPU和存儲器等主流消費類產品領域,雖然曾經一度宣稱有歷史性突破,但現實卻是更加無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在目前移動計算機的CPU領域,ARM處理器即將步入20納米量產時代,中國內地的代工廠也即將量產28納米產品,但國產CPU核和存儲的設計已經止步65納米。

  規模應用最大抓手

  還在車聯網

  物聯網說到底還是要靠市場,靠應用驅動。目前在我國已經有不少城市在大規模開展物聯網應用,并建立了杭州、深圳、無錫等一批示范級應用城市,但是說到最有可能的應用突破口,還是在車聯網。更何況,隨著智慧城市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車聯網將率先受益。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測繪發展研究中心近日發布《測繪地理信息藍皮書》指出,隨著國務院即將出臺《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智慧城市建設將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智慧交通將得到空前重視。目前地方政府均加大對智慧交通建設的投入,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交通運輸廳(局、委)建立了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或依托政府網站建立公眾出行服務欄目,提供出行信息服務。分析認為,在政策空前利好的情況下,未來的智能交通發展將進一步提速,尤其是城市面將進一步擴大,預計2015年前,全國80%左右的地級市都可能會加入到智能交通建設中,由此將帶來對于車聯網產業的重大利好。

  我國已經明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車聯網發展,并斥巨資投入車聯網的相關研究工作。“十二五”規劃已將車聯網作為物聯網十大重點部署領域之一,車聯網有關項目已被列為我國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一期撥款有望達到百億元級別。工信部將從產業規劃、技術標準等多方面著手,加大對車載信息服務的支持力度,全力推進車聯網產業全面發展。車聯網的產業鏈涉及汽車廠商、電信運營商、TSP、IT及互聯網企業、硬件提供商、行業服務企業等多個方面,因此,車聯網也成為各方角逐的領域。

  從政策扶持角度和產業發展來看,我國車聯網產業將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一是商務模式多元化,例如上海通用汽車e路享推出免費的前裝車聯網服務,利用智能手機、語音識別等新技術,實現了商務模式上突破,使車聯網與移動互聯網完美結合;二是服務形態多元化,包括由前裝到后裝、從車內到車外,車聯網服務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滲透到車主的生活當中;三是細分市場多元化,車聯網市場由乘用車到商用車甚至延伸到保險行業,以一汽集團為例,其D-Partner平臺在架構設計之初,就將商用車和乘用車放在一個大平臺上綜合考慮;四是主導力量多元化,整車廠仍然扮演著車聯網第一推動力角色,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例如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為代表的電信運營商紛紛加大對車聯網業務的投入,而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日前也表示,中國移動也已計劃推出車聯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