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為醫療質量提升帶來更多可能性
“現在醫院對于當下很流行的大數據技術經常呈現兩種極端,要么盲目地趨之若鶩,要么認為離自己還太遙遠。”這是記者日前采訪國內某三甲醫院的CIO時聽到的一句話。
其實,醫院呈現這樣的態度,是個很正常的反應。一方面,無論是政策督導還是醫院本身的策略,都急切地希望快速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大數據就成了“理所當然”的選擇了;另一方面,醫院所有努力和一切提升圍繞的根本是醫療水平,而醫患關系的緊張,又會讓醫院謹慎地認為如此“時髦”的技術是解決不了人的問題,因此醫院會選擇保守態度。
而如果從目前很多醫院的信息化進程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多數醫院或是有意或是無意都已經開始了他們自己的大數據之旅,不管醫院本身承認與否。并且,大數據聯合著其他的先進技術,諸如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繼續帶來著醫院可能都沒有注意的改變,而這一切也確實是在圍繞著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
醫院的“人性化”正在被需求
記者想在很多年前,無論是患者還是醫院本身都很難將醫院作為一個服務行業。而從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2014年醫改的重點來看,已經明顯可以看到不僅強調公立醫院的服務質量,也更加積極地推動“社會辦醫”。這從政策層面都更加強調了醫院的服務性質。
而近年出現的各種醫患關系中,雖然很多的焦點是在醫療事故上,但是其中也不乏很多關于醫院服務水平的問題。
所以醫院已經在自覺不自覺中被推到了“服務”這個行列了,信息化程度也是空前的高。目前很多醫院的信息化建設除了我們經常聽到的HIS、PACS系統的建設基本完成之外,更多的也是根據醫改的政策需求,在電子病歷系統的建設上有了很大進展。
而記者最為感興趣的還是更多的醫院在門診部分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無論是看上去很簡單的叫號系統、繳費系統、發藥系統、自助系統等,這些其實是患者接觸最為頻繁的環節。記者從一些醫院的CIO那里了解到,無論是前幾年的信息化建設還是當下的一些重點都很大程度圍繞著門診這塊兒。原因很簡單,門診是最容易出現患者不滿意的地方。
這些改變正讓醫院在服務這個領域越做越細、越走越遠。當然,患者對于醫院的服務并不止于這些。醫院也在考慮著能夠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同時圍繞著醫療診斷水平的提升做更多的努力。
同時,對于醫院來說,服務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體現在只針對患者部分,還有針對醫生和護士部分。醫生護士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也會在很大程度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
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已經在行動
正如文章開篇提到的,記者通過這兩年對一些醫院的采訪來看,會發現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其實已經在給很多醫院帶來了變化。
最直觀的,我們可以看到醫生和護士的移動查房已經在很多醫院有了試用或者一定程度的普及。去年,記者去到了上海龍華醫院,當時就感嘆于醫生的工作模式。醫生手持一塊采用英特爾凌動處理器運行的Windows8系統的平板電腦,就可以實現在病房里查詢患者的相關數據、并下一些簡單的醫囑。當然,我們也看到其他系統的平板,但是對于醫院來說前端的平板需要與HIS、PACS這些系統打通,這時選擇英特爾架構的平板,為之后的各種系統打通就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移動工作站不僅讓醫生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護士日常工作的失誤率。記者從北京某三甲醫院就看到護士的移動工作站,在一個可以推動的移動車上,有護士日常巡房需要的材料、藥物等。據了解,借助這個移動車,護士發藥時都會進行掃描確認,這樣實現了護士發藥的零誤差。
以上是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關于類似的案例我們在很多醫院都可以看到。
而大數據的應用,其實很多醫院已經在進行了。
記得記者之前和某醫院的CIO提到大數據時,其第一個反應是沒有大數據吧,但是之后卻給了我一個回復:其實醫院已經有大數據了,并且已經有相關的應用,而之后會有更多的應用場景出現。
在這兩年記者聽到的關于醫療大數據的一個最典型的案例是上海衛生局主導的區域醫療項目了。關于區域醫療,這是從政策層面出發希望一方面均衡一個地區的醫療資源,一方面提高患者在這個區域內醫院的就醫體驗。上海衛生局主導的項目就是將上海的幾百家公立醫院的患者數據進行打通,讓患者實現在各家醫院的檢查不用重復進行等。而這個背后的平臺就是英特爾的大數據方案。據了解,這個項目選用了英特爾架構虛擬機為主要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節點的基礎架構,并搭配英特爾Hadoop大數據分析平臺進一步完善調閱問題。
這是個典型的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案例。
而事實,具體到一個醫院里,大數據卻不僅僅是這些。
比如現在很多醫院都有感染監測系統,這個系統就源源不斷地通過監測來往病人的體溫等的變化產生各種數據,而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就可以提前預防一些可能發生的感染病等。
大數據在醫院中的現狀通常的情況應該就正如前面那位醫院的CIO所描述的,其實已經存在了,只是很多醫院還未發覺,因此也沒有進行很好的利用和挖掘。
大數據還有著更多的可能性待挖掘
那大數據在醫院中還會有哪些應用場景呢?這個我們需要看醫院的各個環節和參與者的需求。
對于臨床醫生而言,其實需要IT技術可以更好地支持科研和教學工作。比如臨床醫生可以很快速地查到想要的醫學案例,并將案例中成功的部分與自己日常的工作相關聯。一些醫院已經嘗試地在建立臨床路徑,其實從院方的目的是可以讓醫生的經驗進行傳遞。在國外,我們看到一些臨床決策系統的建立則是為了滿足醫生臨床診斷時可以有據可依,可以降低誤診率。而對醫生來生,更需要的不僅僅是某一疾病的常規診斷流程,而是更多的醫學案例和相關知識。所以,對于臨床醫生的這類需求,顯然大數據會大有作為。
而對于院方領導來說,查看相應的數據則是必備的了,這與企業老板沒有什么太大區別。正如,很多醫院也建立了ERP系統一樣,醫院領導也如企業老板一樣需要實時掌握醫院的各項運行指標。
大數據在醫療行業中還有一個很大用途,就是在監管領域。而這最直接關系到的就是醫患關系。如對醫生手術過程的監控和分析,這可以給之后可能出現的醫患矛盾提供有效的數據。
對于醫院來說,在被推到服務這個行列之后面臨著各方的監督壓力。如何最大程度提升醫生的水平和醫院的服務質量,是當下應對所謂的醫患關系最為核心的部分。從門診到住院,其實醫院的各個環節已經充斥著大數據,如何利用好這些大數據是醫院所要考慮的。
而成功的大數據應用,方案的選型顯然又是重中之重了。前文我們介紹了醫院在移動互聯網應用上的一些方案,也介紹了區域醫療的方案。其實大數據方案的根本是能夠應對大量各種結構數據的存儲、實施查詢和分析,英特爾的E5v2+Hadoop大數據解決方案都是可以應對。
當然,所有的技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當醫院開始重視大數據之時,其實也可以更加靈活地將云計算等這些技術融入其中。總之,當下的IT技術已經在幫助醫院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同時還會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