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芯片“國產化”加速推進 金融IC卡芯片產業將受益

作者:RFID世界網收錄
來源:華夏時報
日期:2014-10-24 10:36:46
摘要:2013年我國發放了4億多張IC銀行卡,今年前三季度,規模更是超過此前幾年,目前累計發卡量已經有10億張;除了新增市場外,幾十億張磁條卡也將陸續淘汰,更換為芯片卡。在消費市場終端更換背后,是規模龐大的產業機遇,但目前芯片市場依然是國外廠商主導。“芯”時代到來,加上“國產化”東風,能夠帶來新的市場格局嗎?

  我們正在慢慢告別“刷卡”時代。

  2013年我國發放了4億多張IC銀行卡,今年前三季度,規模更是超過此前幾年,目前累計發卡量已經有10億張;除了新增市場外,幾十億張磁條卡也將陸續淘汰,更換為芯片卡。

  在消費市場終端更換背后,是規模龐大的產業機遇,但目前芯片市場依然是國外廠商主導。“芯”時代到來,加上“國產化”東風,能夠帶來新的市場格局嗎?

  “芯片卡”爆發增長

  經過近10年發展,“磁條卡”終于迎來了告別時刻。

  根據央行要求,我國將徹底關閉金融IC卡(芯片卡)降級交易,也就是芯片卡不再支持刷卡交易,只能通過芯片交易方式。具體到終端上,ATM關停時間為8月底,而線下POS系統自10月底開始也將徹底關閉降級交易。

  關閉降級交易,還只是“芯”時代的一環而已,自明年1月1日起,全國各銀行將全面發行金融IC卡,磁條卡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實際上,自2011年以來,央行就一直在力推金融IC化進程。一方面,需要對現有受理環境、終端等進行升級改造,另一方面,在消費者手持銀行卡方面,需要完成“芯片卡”替換,隨著新政策的出臺,這一進程無疑加快。

  據銀行方面人士透露,目前在終端受理方面已經基本完成改造,也就是所有線下終端都支持“芯片卡”業務。

  銀行卡方面,2013年以來也取得了快速發展。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金融IC卡累計發放量已突破10億張,前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發卡量4.5億張,占新增銀行卡發卡量比重超過80%;其中一、二、三季度新增金融IC卡發卡量分別為1.3億張、1.5億張和1.7億張。

  這一成長規模幾乎超過此前幾年進度。

  不過另一方面,我國依然存在規模龐大的存量“磁條卡”,其規模達二三十億張,因為“芯片卡”推廣提速,這些磁條卡的命運也備受關注。

  “磁條卡依然可以正常使用。”據銀聯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芯片卡”比重尚小,具體到芯片卡如何推廣、“磁條卡”如何更換芯片卡等,“取決于各家銀行,銀聯只是整個產業的一個參與者。”

  實際上,面對“芯片卡”時代的到來,各大銀行機構進度也不太一樣。

  以工行為例,上半年即已經全面停止磁條借記卡新發。不過,存量磁條卡仍然可以繼續正常使用;與此同時,為了鼓勵用戶換卡,工行還推出“借記卡換卡不換號”服務,近九成借記卡支持這一服務。

  截至8月末,工行發行各類芯片銀行卡已達1.92億張,較上年末增加6700萬張,增長了53%。前8個月,客戶持工行芯片卡完成的消費額超過1.89萬億元,在工行全部銀行卡消費中所占的比重超過四成。

  “與傳統磁條卡相比,芯片卡具有安全性、便利性和行業多應用性等諸多優勢,已成為未來金融消費發展方向。”工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按照業內人士說法,“芯片卡”相比“磁條卡”更加安全,功能也將更齊全,支持應用場景也更為豐富,可以與更多的智能終端打通。當然,在成本方面也高于磁條卡,“芯片卡”成本數倍于“磁條卡”。

  目前各行采取的措辭不同,有的銀行像工行、民生銀行等可以免費更換;有的銀行比如招商銀行等,需要一定級別以上用戶才可以免費更換,普通用戶需要支付一定費用更換;與此同時,需要付費換卡的銀行收費也各不相同。

  “芯”時代受益者

  在加速“芯片”卡推行背景下,誰將成為產業獲益者?

  在相關概念股市場,金融IC卡涉及了卡片、芯片、受理終端等諸多鏈條。其中卡片包括東信和平、航天信息、天津磁卡、恒寶股份、天喻信息;芯片則有晶源電子、大唐電信、國民技術;ATM方面涉及御銀股份、南天信息、廣電運通、上海普天;而線下POS機等,則包括深桑達A、新大陸、證通電子、新國都、信雅達等。

  由于目前金融IC卡受理環境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相比之下,芯片等核心鏈條就更受關注。目前在核心金融芯片領域,主要包括國產和國外品牌兩大陣營。其中,國內廠商主要包括華大、同方微電子、華虹、國民技術、大唐微電子等,國外企業則主要包括英飛凌、恩智浦、三星等。

  隨著金融IC化的到來,尤其是信息安全風險日益受到重視,金融IC芯片“國產化”也逐漸成為備受各方期待的機遇。2013年2月5日,央行PBOC3.0規范正式發布,這是我國金融IC卡統一的新規范,新規范提出,要實現卡片和終端密碼算法的國產化,保證金融交易安全,實現自主可控。

  同方微電子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自“十二五”以來,央行就在全面推進金融IC卡應用,在規范方面,“國密算法”成為強制要求,而同方推出的THD86系列芯片,是國內首款獲得國密安全二級證書的芯片產品,同時,也是首款獲得銀聯卡芯片安全認證的雙界面芯片。“相比國外芯片,我們的成本也更低一些。”

  不過該人士也坦承,目前在金融IC芯片方面國外企業仍有一定優勢。

  另一家芯片商,華虹集成電路總經理李榮信也曾透露,2013年我國所發行的金融IC卡中,超過98%為國外芯片,國內智能卡的積累優勢主要在社保、公交以及射頻標簽等領域,在金融支付領域還處于發力階段。

  盡管如此,基于戰略安全考慮,我國也首次成立國家基金來支持產業發展。

  根據工信部10月14日披露的公告,9月24日,包括國開金融、中移動、中國電子、紫光等各方發起人正式簽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采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此前有市場傳聞稱,一期基金就達到了上千億規模。

  “棱鏡門爆發后,對自主可控的信息安全要求,提升到了國家安全的高度,包括央行新規范對國密算法支持,都給國產芯片帶來機遇。” 李榮信表示。

  金融IC卡芯片產業無疑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受益者。

  不過對于產業具體規模,前述業內人士表示,主要還取決于銀行方面推進金融IC卡的進展,“芯片卡”成本在逐漸降低,不過目前仍高于磁條卡,同時,國產芯片也在慢慢的具有優勢,但逆轉國外廠商的壟斷局面還需要一定時間。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