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卡正式啟動發放 將實現醫療“一卡通”

居民健康卡外觀與銀行卡相似, 涵蓋了個人所有醫療信息,還具備金融功能。
新聞進行時
辦卡
升級版的居民健康卡昨起發放,居民可到湘雅三醫院、中國銀行憑身份證免費辦理。
特點
升級后,該卡不僅能就診,更重要的是記錄了個人醫療信息和健康檔案,可全國通用。
計劃
到明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都能使用,而三級醫院則可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每次到不同的醫院看病,都要辦不同的卡。時間久了,原來的卡找不到,又得重新辦。”老病號薛林翻出就診資料袋,呼拉拉倒出5張不同醫院的診療卡。到明年,這種情況將可得到改善。
11月17日,醫院診療信息互聯互通暨居民健康卡發放啟動儀式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舉行,該卡將可在全國所有醫療機構通用,實現就診信息的互聯互通。
省衛生宣傳教育信息中心副主任雷永貴說,目前,遼寧、云南、湖北等地已可通用此卡,省內湘雅醫院、株洲、郴州及張家界也已發放。到明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都能使用,三級大型綜合醫院可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
【現場】
自助機辦卡只需兩分鐘
在湘雅三醫院門診大廳的自助發卡機上,患者可憑二代身份證免費辦理帶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
市民劉阿姨正在辦卡,先閱讀辦卡章程,然后輸入身份證信息,現場拍照核實,填寫并確認個人信息,設置密碼,大堂經理在現場審核后,卡片就自動從發卡機上彈出,“很方便,整個過程大概就一兩分鐘。”
【功能】
涵蓋所有醫療信息,可當借記卡用
“這張卡與診療卡不同的是,它集合了身份識別、健康信息和診療信息存儲等功能。”湘雅三醫院信息中心負責人介紹,存儲的患者身份信息有:姓名、性別、年齡、血型、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內容,同時存儲近5次門診就診信息和3次住院信息。還可記錄血壓、血脂、過敏史等健康信息以及獻血、兒童免疫接種等健康檔案信息。
憑此卡,市民可完成常規診療卡所具備的掛號、就診、檢查、取藥、繳費等一系列就診流程。更重要的是,可實現跨機構就醫一卡通,不同醫院不用再重復辦卡。
“刷下卡,患者的就診信息都在電腦上了,醫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患者的病史,避免重復檢查。”該負責人說。即使患者跨地區就診,醫生刷卡便可看到就診信息。
除醫療服務功能外,居民健康卡還可實現存款、費用結算、查詢等全部借記卡金融功能。就像使用一張銀行卡,即便不用于看病,也可用來存取款。
除湖南之外,居民健康卡已在遼寧、云南、湖北等地推行。持有湘雅三醫院此次發放的居民健康卡,可到上述地區就診。
【計劃】
明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通用
何時才能徹底實現“一卡通”?
雷永貴介紹,居民健康卡的推廣工作正在緊密進行。早在2012年12月30日,我省居民健康卡試點地區首批發卡儀式在株洲市和郴州安仁縣兩地同時舉行。當地居民在試點區域內的任何一家醫院就診,只需持該卡即可完成就診流程。同時,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和居民健康檔案信息都涵蓋在健康卡中,免去了轉診、排隊、重復檢查之繁。去年3月26日,湘雅醫院也正式發行居民健康卡。
雷永貴說,預計到明年年底,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將都可使用居民健康卡就診,而三級大型綜合醫院將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按整體規劃,到2020年,不僅是全省,全國都將基本實現人人擁有居民健康卡。
“它將像身份證一樣普及,并成為居民與醫療機構之間信息互通共享的紐帶和關鍵。”雷永貴說,在居民健康卡全面普及之前,各醫院的診療卡也將并行通用。“真正實現一張卡就醫還需要一個過程,預計將在3年內,逐步取消醫院原有的診療卡。”
難點
全省通用需各醫院加緊系統改造
盡管居民健康卡的發放提出了很好的愿景,但記者發現,目前該卡要真正實現各級醫療機構診療信息互聯互通仍有難度。
以此前湘雅醫院發放的居民健康卡為例,持該卡目前可在湘雅三醫院掛號就診,但卻不能顯示患者的就診信息。雷永貴提出的“明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通用居民健康卡”,也僅指該卡的就診功能,還不能實現各醫院之間患者診療信息的互聯互通。
“最大的難點在于,各家醫院都必須對已有的就診系統進行改造,以適用居民健康卡的功能。”雷永貴說,目前各家醫院都有各自獨立的診療系統,要適用居民健康卡,就必須對系統的接入端口進行改造,這就需要各醫院加緊推進這項工作。
辦卡
可在兩個地方辦理
居民健康卡目前可在兩個地方辦理。
1、湘雅三醫院門診大廳自助發卡機。
2、中國銀行。辦卡時,市民只需攜帶本人二代身份證即可免費申領。
需要注意的是,辦好居民健康卡后,為減少院內排隊等候,需在卡中保留適量金額。
背景
健康大數據時代 看病更省錢省時省力
啟動儀式上,國家衛計委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建中表示,我國目前正處于一個醫學信息爆炸的時代,也稱大數據時代。海量的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使得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推進醫療信息化發展。
研究表明,對同一病人來說,不同的醫療服務機構,會有不同的醫療護理方法和效果,成本也有差異。精準分析包括病人體征數據、費用數據和療效數據在內的大型數據集,可以幫助醫生確定臨床上最有效和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法,對減少住院天數、降低診療費用提供實際幫助,對護理細節的提醒也幫助護理工作者降低了工作中的疏漏,提高醫療安全。大數據的應用還可建立疾病預測模型和個體化醫療方案,改善公眾健康監控,幫助人們創造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