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蘋果發布會劍指何方?

(文/陳根)萬眾矚目的2015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在6月9號的凌晨開幕,在這發布會之前與之后各種報道的文章應接不暇。根哥不太喜歡湊熱鬧,所以到今天才跟大家來談蘋果發布會這件事情。這次發布會,盡管蘋果一口氣發布了iOS 9、OS X和watchOS 2等三大系統的更新,各路評論與各路媒體對于這場發布會的看法,可以用一句話來總結當前的看法:“不太滿意+沒有帶來什么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
其實這種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在喬幫主去世之后,由庫克領導的蘋果,可以說蘋果的每一場發布會都是從被寄予“厚望”開始,以“沒有”驚喜結束。在硬件產品方面,除了其獨立領導的Apple Watch之外,蘋果在庫克手上所推出的產品可以用“毫無特色”來形容,不是厚一點或者薄一點,就是拉長一點或者加寬一點。
關鍵是每次開發布會都會花大量的時間來發布與操作系統相關的事情,難道說是蘋果公司在庫克的帶領下要轉型了?要從硬件銷售為核心的公司轉向于類似于谷歌、微軟這一類靠吃“軟飯”為生的模式?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一次的開發者大會,本身就是一場以“軟應用”探索為主的大會,可以說,不談硬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庫克自上任以來,重點干了兩件事情:一件就是主導了Apple Watch的硬件產品開發;另外一件就是主導了操作系統的升級。可以說庫克是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操作系統的交互優化工作上,這到底唱的是哪出呢?我們都知道智能硬件產品與傳統機械產品有本質的區別:傳統機械產品通常是依賴并受制于機械部件本身的驅動而進行工作,很難有應用、功能的二次拓展;但智能硬件不同,它并不完全受制于硬件本身,更多的可以理解為硬件本身的零部件只是一個基礎功能,其真正的價值則是依托于二次挖掘、應用進行拓展。
如果說喬幫主是采用了新的零部件技術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智能硬件時代,那么庫克所做的事情則是借助于系統或軟件充分調動每個零件的價值,也就是說通過系統與軟件,讓每一個智能硬件的零件價值都發揮到極致。
從庫克行為中得到的兩大啟示
庫克對于軟硬件的定位和認識可以說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主要可以歸結為兩方面:
1、硬件只是價值基礎。由于我們處于一個制造大國的環境中,在我們的價值觀中通常都是基于比較原始的商品交易模式,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生產了一個產品,成本+費用+利潤就出來了我們的銷售價格,而這產品都是有形的,有實際物理實體存在的。
在智能硬件時代,硬件本身的這種物理實體并不是價值的全部,而只是價值的一個開始,或者說是一種基礎。正如這次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所發布關于App Store的數據一樣,App Store才推出僅僅7年的時間。但在全世界所有開發者的努力下,App Store已累計讓開發人員收獲超過300億美金。

不過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信息,盡管硬件本身只是基礎,但所有的后續價值與潛力都來源于硬件本身。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所打造的產品,它本身的性能并不具備可延展性、穩定性,二次開發的價值就很難有效形成。比如最簡單的例子,就拿當前一些海闊天空吹捧的手機來說,由于低價對成本的制約問題導致產品的配置參數受到限制。簡單點說,就是這產品多存儲幾張照片,或者多加幾個微信群都容易反應遲鈍,此時想搞更多的二次應用,除了卡死,剩下的就是找死。
尤其對于國產智能手機而言,大家正癡迷并熱衷于當前的價格大戰,或許我們短期可以通過資本的力量勾畫夢想,借助資本的力量冠以“培育用戶”的名號。但如果是以犧牲配置、性能為前提的價格大戰,在本身并不盈利或者是微利的情況下,要想通過價格之外的二次用戶開發來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樂趣”,只想說理想是豐滿的。
2、系統平臺是價值關鍵。如果說硬件本身只是基礎條件,那么系統平臺可以說是決定著整個價值的關鍵,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基于硬件本身之外所延伸出來的任何應用,都離不開系統平臺的支持。
App Store目前有超過15000個應用,是用蘋果自己的編程語言Swift來開發的。而此次發布會所發布新的Swift 2語言,除了編譯性能的提升,各種新功能也將有效提升開發者效率。同時,蘋果還宣布,在今年晚些時候,Swift會開放源代碼,并且支持iOS、OS X和Linux等平臺,這將會進一步促進開發者的涌入。

而冷靜地看我們自身當前的處境,除了組裝之外還剩下什么呢?不論是聯想、小米、大神、魅族、格力,零部件是別人的,操作系統是谷歌的。包括小米所謂的MiU系統,與其說是系統,還不如說是在安卓系統的基礎上做了件外套穿上去,僅此而已。
操作系統可以說是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的核心價值所在,一切的應用,一切的數據都將依附于操作系統才能有效運行、挖掘。正如上文所說,庫克自上任以來為何花那么多的時間專注于操作系統,不斷的優化、不斷的打補丁?因為智能硬件本身并不能給用戶帶來直觀的交互使用體驗的感受,用戶借助于智能硬件本身無非是基于外觀產生一種感性認知,而真正的使用體驗則是通過界面交互操作所產生。
在我看來,智能硬件時代我們最缺的并不是所謂的商業模式,也不缺鼓吹,更不缺供應鏈整合與組裝能力,唯一缺的正是價值的關鍵部分,也就是操作系統。
WWDC所指明的方向
此次的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除了帶給我們兩大啟示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帶給了我們一個重大方向,就是以智能穿戴為中心的時代即將到來,其中由三個明確的方向:
1、智能手表終將擺脫手機。蘋果推出了watchOS這樣一個獨立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統,可以說是這次大會上的一大重點。這讓我們看到,一直以來依附于手機充當“小三”角色的智能手表,終于明白了自身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我一直以來不斷地告訴大家,智能穿戴取代手機成為世界的中心,這只是時間問題,并且將很快實現。
此次watchOS的發布將加速這一進程,一方面告訴當前的智能穿戴從業者們,或許是時候換個思路,以獨立智能穿戴的視角去思考、看待智能穿戴設備的技術路徑;另外一方面,基于watchOS的蘋果智能手表將會吸引更多開發者進入,并為其帶來更多的應用探索,這對于智能手表的用戶而言,顯然是一件充滿期待的事情。
2、可穿戴銀行即將到來。手機銀行的時代都還沒正式開啟,但馬上將被可穿戴銀行取代。去年谷歌為智能手表推出了Android Wear操作系統之后,一些銀行,包括美國合眾銀行、美國富國銀行、加拿大在線銀行(ING Direct Canada)正打算在此平臺開發相關的應用,希望幫助與實現讓銀行客戶通過輕觸佩戴的手表即可查詢余額、接收詐騙提醒以及完成其他的銀行業務。
尤其是隨著生物識別技術與可穿戴設備的融合,以及基于NFC支付技術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一方面解決了金融支付的核心問題,也就是安全問題;另外一方面則帶來了支付交易的便捷性,我們不必再為繁瑣的密碼而煩惱。
按照蘋果此次發布會的數據來看,今年秋季英國將有70%的信用卡和借記卡適用Apple Pay,并且全英將有超過25萬商鋪接受使用Apple Pay。蘋果還在會上宣布其iOS系統自帶應用Passbook改名為Wallet。改名后Wallet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用戶的信用卡、借記卡、積分卡、登機牌、票券等都可以存放在此APP上。
目前,蘋果正在加速Apple Pay在全球的布局。英國將成為Apple Pay在美國上線后第一次登陸的其他國家。而且從庫克多次到訪中國可以看出,蘋果正在努力讓Apple Pay進入中國。這將意味著基于NFC的支付方式正在被人們所接受,并將很快取代當前基于卡的交易方式成為主流。而融合NFC技術的智能手表類可穿戴設備,將會取代POS機,可穿戴銀行即將到來。
3、以智能穿戴為中心的智能家居正在形成。這次的發布會上表示iOS9中Homekit首次引入iCloud連接功能,未來將允許用戶通過iCloud實現對Homekit相關智能家居設備進行遠程控制。同時watchOS系統又進行了獨立,這就意味著不久的將來,用戶可以直接通過智能手表進入HomeKit實現對家里智能設備的操控。
在智能家居火熱的今天,可以說基于人體可穿戴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或是智能眼鏡、智能鞋子,將會是整個智能家居的核心,也可以理解為智能家居的鑰匙。不論是實現對設備的自動控制,還是基于智能穿戴實現設備與人之間的自動決策,總之基于智能穿戴的智能家居都會讓家居真正智能起來。
(物聯網世界網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