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作者:張炯強
來源:新民晚報
日期:2015-06-24 17:16:54
摘要:近日,在中國出版協會主辦、上海云部落TMT產業園協辦、閔行區政府支持的中國出版業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行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出版企業、政府官員給出了答案:傳統的出版行業與資本市場合作,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中國的出版業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近日,在中國出版協會主辦、上海云部落TMT產業園協辦、閔行區政府支持的中國出版業與資本市場融合發展行業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出版企業、政府官員給出了答案:傳統的出版行業與資本市場合作,再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書記副總裁王濤介紹了兩個互聯網+出版、再融入資本市場的鮮活案例。其中一個案例是:該集團旗下原本有一個公司,主要翻譯聯合國資料的,后來,集團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利用云計算的技術,把它組建了一家新公司,通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對遠程進行在線服務,為各類高端會議提供互聯網同譯。新公司還同百度、阿里巴巴合作,準備分拆上市。傳統的出版企業+互聯網,再與資本市場融合,奇跡出現了。這家互聯網同譯公司成立之初,總資本投入僅2000萬元,今年的市值達到了10個億。
與會專家同時指出,未來的中國出版行業,必將進入兼并重組時代,這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運作。美國排名前四名的出版傳媒企業,可以占據30%以上的市場份額;德國貝塔斯曼出版集團2011年銷售收入153億歐元,約等于1238億元人民幣,超過中國五、六百家出版社的總和。而我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年銷售額至今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種規模和體量,與國際大型傳媒集團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中國的出版企業產業化之后,特別是上市之后,通過融資,并購和重組等方式,可能產生一些大型化、現代化、國際化的出版傳媒集團。這既是產業發展自身的客觀結果,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戰略需要:因為中國加入了WTO,出版市場遲早要對外開放。一旦允許外資大量進入,中國的出版業必須有足夠的競爭實力。出版業的重組、并購,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是一個新的投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