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世界杯開賽:目標2050年打敗人類,你的職業能否不被替代
7月19日,第19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賽在安徽合肥開賽。來自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選手將在這里展開為期5天的“智能”對抗。
身為國際上級別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機器人賽事,RoboCup已經成功舉辦18屆,在本屆的機器人世界杯中,中國將有55支隊伍參賽,與世界強隊展開真正較量,奮勇奪金。
RoboCup:目標戰勝人類足球冠軍隊
   
RoboCup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提供一個標準的易于評價的比賽平臺,促進MAS(多智能體系統)和DAI(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研究與發展,最終目標是經過五十年左右的研究,使機器人足球隊能戰勝人類足球冠軍隊。
RoboCup源自于23年前一篇名為《On Seeing Robots》的論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Alan Mackworth首次提出了訓練機器人進行足球比賽的設想。
同年10月,日本研究人員就在東京的《關于人工智能領域重大挑戰的研討會》上將設想“照進現實”,草擬了規則和足球機器人模擬系統的開發原型。
次年6月,RoboCup漸露雛形。日本研究者決定創辦機器人比賽,并將其命名為RoboCup J聯賽,后擴展成國際性項目,并改名為機器人世界杯,簡稱RoboCup。
自1997年在日本申辦第一屆RoboCup以來,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項國際性賽事。承辦城市通過提前兩年向RoboCup國際聯合會申辦,由國際聯合會理事投票表決確定承辦城市。這場機器人錦標賽的任務就是到2050年打敗人類世界杯的獲勝者,使技術應用的發展超越體育運動的范疇。
本來原定于在泰國曼谷舉辦第19屆RoboCup,因其政局動蕩,承辦權被取消。最后國際聯合會決定將合肥作為第19屆世界杯賽的承辦城市。
第19屆RoboCup:創新性最強
此次大賽是RoboCup 第二次由中國承辦。2008年在蘇州舉辦過第12屆機器人世界杯賽,吸引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1400多名參賽者。
第十九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研究中心主任陳小平表示,本屆比賽是機器人世界杯創辦以來創新性最強的一屆。機器人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
   
全能機器人:裁判、翻譯、跳舞樣樣精通
此次大賽中的機器人“積極參與”到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不僅用無人機拉出歡迎標語,還有為開幕式擔當現場翻譯的機器人界大咖“飛飛”。
除此之外,本屆大賽還首次引入了機器裁判。據介紹,場地四周設置了12個攝像頭,精準判斷服務機器人的行為是否達標,從而為未來發展自動檢測系統、實現服務機器人的產業化做準備。
核心硬件成本最高1.5萬
   
成本過高成為阻礙機器人大眾化的一個主要因素。而考慮到未來量產的需要,本屆大賽第一次對參賽隊伍的核心成本提出了具體規定,不得超過15000元。
以往追求成績使用昂貴硬件的做法不被允許,無形中增加了比賽的難度。也體現了機器人發展領域由重視基礎研究到考慮現實應用的轉變。
姿態識別成新寵
   
人臉識別技術已經“out”了,對于旨在推動前沿技術研究的RoboCup來說,人臉識別技術已經發展很快。本屆大賽會將其分值降低,而增加了姿態識別技術的考查。
據介紹,姿態識別比人臉識別更進一步,要求機器人能識別用戶的行為,從而執行命令。姿態識別目前在全球沒有成熟的技術,這也反映了機器人世界杯代表了前沿科技。
   
除此之外,在本屆大賽上,還能見到各國參賽隊伍帶來的摔倒時會抱頭護胸、單腿踢球、打乒乓球,甚至會做腎結石、膽囊切除的手術機器人。
機器界“國足”戰功赫赫
去年首次奪得服務機器人比賽冠軍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將派出包括服務機器人“可佳”、“可佳工人”、“機器人足球”、“可佳低成本移動平臺”在內的4支隊伍參賽。同時,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名校在內的55支隊伍都將在賽場上與各國選手一決高下。

在往屆機器人世界杯上,中國代表隊戰功顯赫。早在2001年美國西雅圖第5屆比賽中,清華風神隊就已獲得仿真組冠軍,而中國科技大學藍鷹隊則進入仿真組和四腿組八強。
2011年在伊斯坦布爾第15屆比賽中,中國科技大學“藍鷹”隊在仿真2D比賽中以全勝戰績獲得冠軍,并在高手如林的服務機器人比賽中奪得亞軍。
2013年荷蘭埃因霍溫第17屆的比賽中,中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水之隊”成為最大黑馬,在中型組決賽中擊敗東道主,在人工智能領域率先圓了中國足球的冠軍夢。
2014年巴西若昂佩索阿市第18屆的大賽中,中科大“可佳”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巨大優勢奪冠,并在多機器人2D仿真“自由挑戰”賽中奪魁,浙江大學衛冕小型組冠軍。
不僅如此,大此次賽組委會負責人李翔表示,中國“國家隊”今年在家庭組、小型組、中型組、仿真組上都有“奪金”的可能。
   
Webbmedia Group:未來10年將被機器人取代的八大職業
有人說,來自機器人的威脅可能會讓我們在不久的將來看到“奧創時代”的到來,也有一部分專家認為,現在就考慮這個問題還太早,就算存在威脅,也要等到 這個世紀末。
在洛杉磯米爾肯全球會議上,Webbmedia Group 的創始人 Amy Webb 表示,在未來的10到20年之內,至少會有8個職業將直接面對來自機器人的威脅,她說:“人類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1. 收費站工作人員和收銀員
對于從事這類工作的人來說,他們可能不是很喜歡蘋果的產品,因為這讓他們感受到了危機。
從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火熱程度以及 Apple Pay、三星 Pay 等移動支付系統的普及速度來看,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可能不再需要收費站工作人員和收銀員,機器人完全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2. 營銷人員
在未來,廣告工具能夠將各個品牌的宣傳信息精確地傳達給消費人群,Webb 指出,新型技術將通過研究消費人群的行為來選擇最有效的廣告,這跟我們過去看到的不太一樣。一旦這樣的工作方式有效,它們將很快進入廣告銷售領域。
3. 客服
目前,很多客服工作已經被派往印度等低收入的國家,然而,預測分析等新技術可以取代這一類工作。從 IBM 的超級計算機“沃森”身上,我們不難看出,它完全能夠取代客服的工作,雖然它現在并沒有被定位。
4. 工廠工人
從機器人將取代人類工作的說法傳出之后,工人就被列為最有可能的職業,沒有之一。對于不斷重復工作的制造業流水線而言,再沒有什么比低成本、不需要休息的機器人更適合這個崗位了。此外,傳感技術的應用能夠讓機器人感受到它們正在遠程操作的實際任務。
5. 金融經紀人
比特幣的誕生,似乎并沒有得到眾人的認可,但是事實上,與之相關的科技也能夠取代人類的工作。
比特幣公司使用的 Blockchain 程序能夠自動處理交易,創建一個完美、可靠的數字記錄,因此 Webb 認為,它完全能夠取代銀行、中介以及保險等領域的金融經紀人的位置。她說,比特幣的未來我們無法預知,但是它所應用的技術能夠改變人類目前的工作狀況。
6. 記者
互聯網取代了大部分紙質新聞媒體,如今,機器人也有可能將記者的位置頂掉。目前,機器人已經能夠完成美聯社文章總數的四分之一,它們能夠自行生成新聞稿件并發布到網上,整個過程不需要人類進行任何操作。
7. 律師
在律師這一行業,非訴訟類的律師或將面臨失業了。Webb 認為,通過在線形式的基礎服務就能夠完成商標、遺囑以及離婚等方面的簡單任務,整個處理過程變得更加開放、便捷,也不需要支付昂貴的律師費。
8. 通訊服務人員
隨著數字通訊技術的發展,一部分通訊領域的崗位變得不那么必需,比如話務員、計費員等等。Webb 認為,在這個領域,有一大堆工作是不被需要的。
雖然將面臨來自機器人的威脅,但是 Webb 卻不認為人類需要擔憂,她說:“這可能是一種不幸,但是,未來的雇主可能會需要跟現在不同的專業技能,這才是人類應該專注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