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成都:醫院執行“醫保卡家庭成員互用”新政情況各異

作者:阮長安 王歡 石小宏
來源:四川在線
日期:2015-07-22 10:41:33
摘要:今年6月1日起,成都開始施行“醫保卡家庭成員互用”新政。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新政在一些醫院施行時卻并不順情況。

成都:醫院執行“醫保卡家庭成員互用”新政情況各異

  今年6月1日起,成都開始施行“醫保卡家庭成員互用”新政。但記者調查發現,這一新政在一些醫院施行時卻并不順情況

  “成都市新推行的醫保卡家庭成員門診費用可互刷政策,怎么有的醫院可用,有的醫院不行,簡直讓人犯暈。”一段時間以來,四川日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及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多次接到群眾反映稱,自6月1日起,成都市調整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支付范圍,將參保人員的家庭成員在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納入其中,但實際上不同的醫院卻給出了不同的執行結果,有的能互用,有的不能互用,而有的則是有條件互用,令人摸不著頭腦。

  群眾反映是否屬實?為什么同一政策卻出現多種執行情況?7月初,民情熱線記者對此展開深入調查。

  現場調查:

  同一政策,各家醫院呈現不同執行方式

  “掛個兒科。”7月6日,在成都市三醫院門診掛號窗口前,成都市民陳先生掏出自己的成都市醫保卡,準備為孩子掛個專家號。

  “對不起,掛號不能刷家庭成員的卡。”窗口工作人員的話讓陳先生有點發懵。“新聞上不是說,可以用于門診費用嗎,怎么掛號就不行呢?”陳先生向記者抱怨。

  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后發現,成都醫保卡家庭成員互用這一政策,至少出現了三種執行方式:有的能互用,有的不能互用,有的則是有條件互用。

  7月6日,民情熱線記者走訪發現,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等,收費窗口均告知目前尚不能使用家人的醫保卡。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醫保辦張主任則表示,他們正在調整系統,預計8月可用。但記者翻閱《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調整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劃撥標準和支付范圍的通知》,發現該政策實施時間為今年6月1日起。7月20日,記者再次走訪發現,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已實施這一政策,但省醫院依然未推行。21日晚上,民情熱線記者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附二院門診收費處,張貼的收費需知顯示,醫保卡只限本人使用。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是執行僅限本人的政策。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省婦幼保健院、成都市金牛區人民醫院,掛號窗口工作人員均表示,掛號時不能用患者家人的卡,但繳納藥費、檢查費等診療費用時可以用患者家人的卡。金牛區醫院則告知,“沒有特別限制,你曉得醫保卡密碼就可以刷。”

  此外,在成都市武侯區跳傘塔社區、營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處,掛號窗口工作人員皆告訴記者,如果要用患者家人的卡,必須從掛號環節開始就使用家人的名字掛號,而不能使用患者自己的名字掛號,但這樣一來也會出現使用限制——女性患者如果使用丈夫、爸爸的醫保卡,由于性別不同,就無法開具婦科檢查和婦科藥品。

  醫院訴苦:

  政策缺乏操作細則,為避風險只好各行其是

  同一政策,為什么各家醫院采取的態度和執行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采訪中,多家醫院醫保辦或門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成都市雖然要求6月1日起實行這一新政,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出臺相關操作細則,具體操作流程、系統調整、糾紛處理機制都不明確,所以,各醫院出于方便和規避風險等考慮,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市三醫院門診辦丁主任說,該院規定患者不能用家人的卡掛號就是出于安全考慮。因為患者若用家人卡掛號后,其掛號單上顯示的姓名、性別、年齡都是家屬的情況,而不同性別、年齡的檢查和用藥標準完全不同,這樣會加大醫生誤診的風險。

  營門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掛號窗口工作人員表示,若要將掛號單上的姓名與醫保卡呈現的姓名完全分開,需要重新調整系統,這需要找專業軟件公司完成,對于很多小型醫療機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記者發現,由于缺乏統一操作細則,有的醫院甚至有抗拒心理。一家三甲醫院工作人員表示:“最好不要在媒體上說我們醫院可以用,這個東西現在沒有細則,執行很困難很模糊。”

  采訪中,多家醫院工作人員向記者反映,希望政府部門能盡快出臺操作細則,因為有些風險僅靠醫院自身是無法規避的。“患者刷別人的醫保卡,我們根本無法確認他拿的醫保卡是不是自己家人的。就算是他自家人的,家人是否允許他使用?家庭成員范圍如何認定?假如有人盜刷別人的醫保卡引發糾紛怎么辦?”

  一家三甲醫院醫保辦工作人員建議,效仿航空公司的積分使用政策,由成都市醫保局等部門出面,確定一張醫保卡可以綁定幾個人,減小出現紛爭的風險。

  醫保局表態:

  政策已很清楚,相關機構應完善服務

  醫院方的說法是否有理?民情熱線記者7月10日采訪了成都市醫療保險管理局副局長鄭云。

  鄭云說,針對部分定點醫療機構的疑問,市醫保局6月中旬召開了培訓會,對中心城區20多家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縣(市、區)經辦機構進行了專項培訓,具體怎么操作、怎么和原來系統對接,“相關問題,政策通知和培訓中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具備操作性,所以不會有后續的實施細則出臺了”。

  對于部分醫院的顧慮,鄭云并不認可。他認為,門診看病流程中,涉及到收費環節,無外乎現金支付、銀行卡支付等途徑,“家庭成員醫保卡支付”只是開通了一個新的支付方式而已,并不涉及醫院原有診療系統的改造。“用哪種支付方式付款,都不會造成‘開不出藥’、‘增大誤診風險’等后果。醫院只需要對原有系統的收費端口進行微調即可滿足要求。”

  至于對盜刷醫保卡的擔憂,鄭云也認為沒有必要:“只要拿得出醫保卡、說得出使用者與持卡人的親屬關系、又知道密碼,即可使用。這實際上將醫保卡個人賬戶的監管責任交給了持卡人本人,同時盡量擴大了個人賬戶的使用范疇。”

  “某種意義上,醫療機構的種種擔憂和顧慮,看起來更像是應對新政的一種惰性,沒有按照新政要求及時調整自己的服務。”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史江教授分析。但同時,她也認為,短時間內,諸多衛生機構和患者出現種種不了解、理解偏差、執行顧慮等問題,也說明政策在調研、摸底、模擬運行等環節存在一些不足,相關部門應正視這一問題,盡快出臺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史江提出了三條建議:首先,政策制定方要進一步加強培訓和教育,讓衛生機構更清楚如何實施這項新政。其次,要多宣傳教育,讓更多患者、持卡人了解這項新政,以患者需求倒逼相關部門和醫療機構完善服務。最后,適當檢查、督促,盡快改進新政推行中遇到的問題。

  鄭云表示,對于衛生醫療機構和持卡人、患者的各種疑問,市醫保局正在收集意見,將適時開展進一步的培訓和講解。

  【短評】

  別讓惠民政策效果打了折扣

  出發點很好的新舉措,在實際執行中卻遭遇困惑甚至質疑,這并不奇怪,畢竟任何政策從制定到實施都有一個磨合、調整、適應的過程。

  惠民政策大多是具體事務性政策,其內容直接作用于民,其效果直接反饋于民,在執行中的毫厘之差,落到服務對象身上卻可能是效果的千里之謬。因此,惠民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對接、反饋信息,增強政策的便民性和操作性,別讓效果打了折扣。

  增強惠民政策的操作性和便民性,需要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多一分群眾視角,多一點換位思考,在政策制定時多看看群眾最缺的是什么,問問群眾需要我做什么,在政策實施中積極主動地根據群眾反饋作出有效調整,讓政策的制定、實施成為一個學習-實踐-反饋-調整-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確保好政策能落好地。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