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能給智能穿戴廠商帶來什么?

智能穿戴是近幾年來最熱門的幾個風口之一,從Fitbit到AppleWatch,從小米手環到李寧智能鞋,這一兩年里國內國外涌現了多少智能穿戴產品。
而在國內的各大眾籌網站上,你也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智能穿戴產品,智能表、智能鞋、甚至智能內衣。基本上你能想到的智能穿戴產品,都可以在這些眾籌網站上看到。
與AppleWatch、小米手環等產品不同,選擇眾籌的智能穿戴產品大多是名不見經傳的品牌,他們想借助眾籌這個平臺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和用戶,把自己的產品成功地做出來。
但把產品實現只是第一步而已,最終能否真正吸引用戶,這還是個未知數。對于智能穿戴領域的產商而言,眾籌到底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對它們是否有利呢?
智能穿戴產品有成功的眾籌案例么?
有,而且很多。在這些成功的智能穿戴眾籌項目中,最出名的一個的莫過于OculusRift了。OculusRift是知名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面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的最初目的是把虛擬現實技術提升至簡單實用的家庭游戲階段,它的眾籌目標是25萬美元。
到了最終的截至時間,這個項目募集了超過240萬美元的資金,是當初目標的近10倍。而它的后續影響力也很廣,Oculus的虛擬現實技術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它本身在2014年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目前世界上民用化的虛擬現實設備,大部分都是基于Oculus虛擬現實技術,Oculus甚至被認為是下一代計算平臺。
而除此之外,一款名為PebbleTime也被認為是非常成功的眾籌產品,它的眾籌金額超過了1500萬美元,打破了眾籌金額的記錄。而它的銷量也超過了100萬塊,在當時幾乎比所有AndroidWear設備的總和還多。
這些智能穿戴領域的產品在眾籌上的成功,證明了眾籌可以很好地推動產品向前邁進,尤其對于那些不知名的廠商而言,眾籌不僅可以為它們提供足夠的資金,而且還能擁有一批穩定的用戶群。而對于這些廠商而言,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
眾籌能給智能穿戴廠商帶來什么?
一、籌集到足夠的資金
幾乎所有參與到眾籌中的廠商的首要目的就是為自己的產品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項目是否優秀,選擇的眾籌平臺能否滿足自身資金籌集的目的,這已成為廠商在開始眾籌前的重要準備步驟。
目前的眾籌平臺有獎勵型眾籌、股權型眾籌、捐贈型眾籌、借貸型眾籌、混合型眾籌等各種方式。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是獎勵型眾籌,包括Kickstarter、淘寶眾籌、京東眾籌等,都屬于這個類型。一般而言,如果眾籌目標超過500萬元,就不適合用獎勵型眾籌籌集資金了,更適合考慮股權型眾籌的方式了。
智能穿戴廠商的眾籌目標很少有超過500萬元的,因此大部分廠商都可以選擇獎勵型眾籌來籌集資金,無論選擇淘寶眾籌還是京東眾籌都是可以的,但要注意自身項目的競爭力。在大批同類產品上線的時候,如果自身競爭力不夠,就很有可能無法完成自身的眾籌目標。
最典型的比如淘寶眾籌近期上線的智能鞋專場,10個眾籌項目中,多步、蓋特威、naidivon等智能鞋品牌已經在眾籌期限前就已經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但也有兩款鞋子并未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其中有一款甚至只有2%的達成率。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對于目前的智能穿戴廠商而言,只有優秀的項目,才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最終達成項目目標。
二、減輕營銷壓力,提供了一個讓產品迅速走紅的低成本平臺
為什么大品牌的產品很少選擇眾籌呢?那是因為大品牌自身有足夠多的營銷渠道與平臺。但這些正是創業公司及一些不知名的廠商所欠缺的。
而眾籌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減輕產品的營銷壓力,為產品提供了一個迅速走紅的低成本平臺。上文所說的淘寶眾籌智能鞋專場,就在淘寶網的首頁放出了廣告,讓那些智能鞋產品為更多人所知曉。如果產品有足夠吸引人的亮點,那它就可能吸引到大投資商的關注,各類媒體也會自發對其進行報道,如OculusRift,最終被Facebook看重并收入旗下。
但這帶來了一些問題,由于產品本身的成熟度、可靠性等問題,以及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等問題,一些產品在爆紅之后,也會帶來不少許多麻煩。在今年上半年就出現了一例國內“首例眾籌類集體投訴”事件。根據《南方日報》報道,一款名為“洛克菲勒智能一代自行車”的產品,眾籌金額超過796萬元,堪稱眾籌中“明星級”的產品,卻在眾籌結束后因在其天貓旗艦店低價銷售,違背眾籌精神而遭遇網友投訴維權。
雖然這款產品并非智能穿戴產品,但這也給智能穿戴產商敲響了警鐘,既然在眾籌平臺上籌集資金,就應該遵從眾籌精神,按照當初的約定來銷售。
三、奠定用戶基礎,提供新市場產品檢驗平臺
一般而言,參與眾籌的基本上都是該產品的第一批用戶。因此,如果這款產品在這首批的用戶中,表現良好,那就為產品奠定了最初的用戶基礎。而如果首批的用戶產品口碑不好的話,廠商也有機會進行調整,看是改善產品呢,還是壯士斷腕放棄該項目。
這對智能穿戴產品廠商也是一樣的,好的產品能夠為他們奠定最初的用戶基礎,無論是在后續的推廣,還是在軟件方面的應用,都會起到非常大的幫助。
另外,眾籌還為廠商提供了一個新產品市場檢驗平臺,讓他們能提早了解客戶需求,了解市場定向,讓市場決定生產,從而能對新產品做進一步符合市場的優化,同時先購買后生產將最大程度地降低廠商生產風險。而這更有利于那些不知名的廠商,能夠幫助他們通過創新來促進自身成長,最終令整個產業生態繁榮。
總而言之,眾籌平臺對于智能穿戴廠商而言,絕不只是解決社會化融資的問題,還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營銷、積累用戶方面的難題。隨著智能穿戴產品的進一步普及,未來更多的智能穿戴產品走上眾籌平臺,走進人們的視野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