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都怎么玩“指尖上的醫療”
總理的一句“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使“互聯網+”如星星之火在全國燃起燎原之勢。而‘互聯網+醫療’更是處于富氧地帶,燃燒頗旺。
這一領域,拋開大家所熟知的BAT、微軟、蘋果以及以互聯網醫療為根據地的春雨醫生、丁香園等。還有很多其他領域的跨界者,比如賣化妝品的聚美優品、玩網絡電視的樂視、建房子的開發商,再比如各大金融業的大佬們。
筆者注意到,這一股強大的暗流正在向互聯網醫療襲來,而大家的關注點幾乎都給了BAT們,對其關注微乎其微。它們在“互聯網+醫療”領域又布了什么棋?
民生銀行
根據公開資料所查,民生銀行于今年6月正式涉足互聯網醫療。
6月初,與易特科(前海安測)就“互聯網+醫療+健康+養老”O2O模式達成戰略合作。簽約雙方達成了5億元人民幣的合作意向,民生銀行將會就易特科在PE、CB、PPP、并購需求、基金管理以及資源共享等方面給予全面的支持與合作,雙方會利用易特科安測健康云平臺和健康管理服務團隊以及民生銀行在全國的5000多家社區銀行開展業務合作,為民生銀行的優質客戶提供“互聯網+健康管理”服務。
6月底,民生銀行將醫療掛號作為突破口,與國家衛計委指定的全國就醫指導平臺合作開發,推出涵蓋全國一千多家重點醫院的醫療服務,成為目前業內手機銀行醫療服務覆蓋面最廣的銀行。據筆者了解,接下來,民生銀行還將與該平臺共同努力,進一步拓展就醫醫院,為老百姓提供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
切入點:醫療掛號、“互聯網+醫療+健康+養老”O2O
交通銀行
2014年8月21日,交通銀行與中國醫藥集團旗下國藥控股健康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并發布上海首款醫療移動支付產品——“健康金”。今后,患者通過交通銀行手機客戶端,即可完成掛號、交費、報銷以及查看報告,無需費時排隊。
不過目前在官網沒有任何關于“健康金”的信息。然而在7月初,交通銀行聯合協和醫院推出了一款協和銀醫服務,客戶通過交行自助渠道(網上銀行、多媒體查詢機等)即可辦理協和醫院7個自然日(含)以內的預約掛號。同時,還可通過協和醫院門診繳費窗口、自助支付機實現實時繳費。
切入點:醫療掛號、交費、報銷以及查看報告
中信銀行
相比其他商業銀行的互聯網醫療之路,“野心”不小,旨在打造醫療產業生態圈。
2014年4月10日,中信銀行啟動與高端醫療機構戰略合作,搭建女性醫療服務平臺,將客戶精準定位在女性。中信銀行將銀醫合作的觸角伸至女性生育、育兒等多個方面,整合了女性保險等多種醫療業務。
2015年1月中旬,與青島市衛生計生委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覆蓋青島市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信息化平臺。根據協議,該平臺建成后將為青島市民提供一卡通全城就醫、診療費跨院使用、診間便捷支付、健康檔案查詢以及手機預約掛號等便民惠民服務。
同月22日,與阿里健康在北京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推廣線上線下藥品電子商務平臺,聯手開拓醫療機構、醫保等領域合作,實現藥品信息大數據、醫療資源和客戶資源的共享。
中信銀行表示,下一步還將就中信集團內企業緊密合作,以股權、債權融資為資本紐帶,發揮中信集團的醫院管理、網絡技術、支付結算等優勢,在公立醫院改制、民營醫院收購、健康養老、移動醫療、遠程診療等諸多方面布局醫療產業生態圈。
此外,中信銀行下屬公司信銀振匯與湘雅醫聯體合作,共同研發應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的“智慧醫療”產品,推出醫療數據托管、移動醫療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務。
切入點:醫療保險、大數據、醫療信息平臺、醫藥電商、遠程診療
工商銀行
2015年6月26日,與百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醫患雙選平臺——“百度醫生”展開互聯網醫療合作,包括掛號服務等合作內容。目前百度醫生已在全國9個省開通預約醫生服務,覆蓋約2千家醫院和4萬多名醫生。
切入點:醫療掛號
中國銀聯
2015年2月13日,銀聯宣布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開通一款醫療支付應用,將支付與傳統的掛號、診療、檢查、取藥等環節進行融合。據筆者了解,這是銀聯“現代醫院”的第一步。
患者通過app或醫院內的自助器完成賬戶注冊并綁定銀聯卡,就可以通過手機預約醫院的門診時間。另外,患者就診結束后,醫生通過鼠標操作就可以讓所有費用支付在開出檢查單和取藥時同步完成。
而且,通過銀聯的“現代醫院”,患者社保付費與資費部分自動實時分開結算,社保英孚部分仍從社保開賬戶扣除,自費部分從綁定銀行卡扣除。
在最近(7月24日),中國銀聯廣東分公司攜手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宣布,應用銀聯現代醫院支付服務解決方案的“醫程通”APP正式上線,大眾使用“醫程通”APP,不僅可隨時隨地進行預約掛號、當天掛號、排隊叫號、門診繳費、住院押金支付,還可實現醫保統籌結算、醫保余額查詢等。
除開與醫院的協作外,還與硬件廠商聯手移動醫療支付。
在5月底,攜手咕咚、興業銀行在上海舉行了“動起來 就兌了”發布會,會上咕咚發布了國內首個可穿戴式移動支付解決方案。以及發布了“興動力”信用卡,通過云端數據共享,首創卡路里兌換信用卡積分新模式。
切入點:移動醫療支付
招商銀行
2015年4月22日,招商銀行西安分行和西安市第一醫院共同創辦的西北首家“移動醫療”成功上線。
招商銀行“移動醫療”產品能夠借助智能手機移動端,讓醫院與患者直接相連,成為患者隨身的“全程”就醫助手,服務貫穿診前、診中、診后環節,患者動動手指,即可獲得導診不出診間、結算不下病床的全新就醫體驗。
切入點:醫療流程服務
浦發銀行
2015年5月29日,在廣東省醫學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主辦的“中國移動衛生2015高峰論壇”上,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黃道平宣布,“浦發銀行廣州分行全面進軍移動醫療服務領域。”具體細節未予披露。
北京銀行
2015年4月,北京銀行聯合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共同發起的實名制IC就診卡京醫通(2012年4月21日上線)正式與微信打通,以“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結合微信的移動入口,實現一套完整、流暢的智慧服務。
“京醫通”接入微信智慧醫療體系后,其覆蓋的包括北京世紀壇醫院、同仁醫院、首兒所等在內的23家三甲醫院近30個院部,將一舉接入微信全流程就診及微信支付。
患者通過手機關注“京醫通”微信服務號并綁定本人的“京醫通”卡,即可選擇北京的醫院,按照頁面提示依次選擇當天掛號或預約掛號、科室、日期、號源等,就能直接通過微信支付完成掛號費的支付。
切入點:移動醫療支付、醫療掛號
興業銀行
早在2013年,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就已先行試水。
這一年,該分行在福建省立醫院上線“銀醫通”現金管理服務方案,布設“銀醫通”自助終端機。并先后推廣至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等10多家區域重點醫院。
一年后(2014年7月1日),興業銀行佛山分行攜手金蝶醫療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中醫院宣布患者移動服務與支付系統在佛山市中醫院成功上線,并接入微信服務號,標志著傳統中醫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邁進移動互聯網時代。
患者通過微信服務號關注“佛山市中醫院”,就能調用“預約掛號、費用支付、查看檢驗報告與費用明細、反饋就醫滿意度”等金蝶醫療患者移動服務軟件功能,從而獲取醫院服務并進行費用支付。
又近一年后(2015年6月1日),興業銀行福州分行與福建省婦幼保健院聯合推出“掌上婦幼”服務平臺,它包括醫院app和微信公眾號兩項移動應用,患者足不出戶就可通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完成預約掛號、自助充值、候診、就診引導與查看報告單和醫囑。自上線以來,注冊人數已超2萬,累計交易逾5000筆。
而此外,它在今年初還聯合了易聯眾開發了全國首個集就診服務、金融支付、醫保結算于一體的“醫療支付一卡通”平臺,它實現了跨地區跨院醫療支付一卡通用服務。
目前,該平臺已在福建省人民醫院、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協和醫院成功上線。據筆者了解,該平臺后續還將逐步向福建省內各大重點醫院以及公共服務和個人消費領域復制推廣。
切入點:醫療掛號、交費、查看報告、移動醫療支付
平安銀行
2015年4月21日,中國平安宣布旗下首款互聯網健康管理產品,“平安好醫生”正式上線。該創新產品定位于用戶隨身的“移動醫生”,以醫生資源為核心,提供實時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一對一在線專屬家庭醫生服務”、“5000名三甲名醫的專業咨詢、額外門診加號、手術主刀預約服務”、“50000名主治級醫生每周義務咨詢”等服務內容,旨在為用戶打造便捷、高效、優質的全新健康管理O2O體驗。
切入點:在線服務
從以上信息觀察,商業銀行布局互聯網醫療的切入口主要在三方面:醫療掛號、移動醫療支付、交費及查看報告等流程服務。而少有推出跟醫生直接對接的在線服務,他們似乎更偏向與組織機構合作。據銀行相關人士透露,銀行推出互聯網醫療服務并非看重盈利點,旨在希望通過增值服務增強客戶黏性、拓展信貸業務,這也就能明白剛才的原因了。
不管是哪種玩法,令人驚呼的是整個行業的跨界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