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行業智造升級箭在弦上

在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柏科技)鼠標撥動開關生產車間,兩臺機械手臂相互配合,不停地重復指定的動作,劃著完美的弧線,并在最后一刻“kiss”。據雷柏科技工作人員介紹,這臺被戲稱為“kiss機系統”的生產線技術難度非常高,機械手臂全是六軸聯動,控制系統完全自主研制。同樣在無線鼠標接收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不辭辛苦”地工作著,從生產到最后的鐳射公司LOGO一氣呵成。
“同樣的產能,以前生產接收器需要幾十個工人,上馬自動化生產線后現在只需要兩人即可。”該工作人員表示。作為中國鍵鼠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雷柏科技已實現從原料供應、模具塑造到生產組裝再到產品測試等鼠標鍵盤全生命周期的自動化生產,產品質量得到保證,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鍵盤一體化生產線更是被工信部遴選為鍵盤一體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工信部《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指引下,更多的電子信息企業邁入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之路。
行業發展大勢所趨
中國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內生動力正在不斷加強,智能制造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對于企業而言可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電子信息行業是制造業的重要領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具有進一步創新研發模式、優化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迫切需求。加速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模式及理念的廣泛普及和深化應用,有助于不斷充實、提升、再造電子信息制造業全球競爭新優勢。”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喬躍山在近日召開的“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表示。
“引領自動時代,助力產業升級。”這是記者在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維)機芯生產車間里看到的標語。創維信息管理部總監寧江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創維面臨市場環境與自身經營的嚴峻挑戰。從2013年起,我國家電市場增速開始放緩,競爭進一步加劇,創維銷售收入增長率逐年下滑,為實現公司中遠期目標,創維提出了集團整體戰略,其中包括推動彩電核心業務做大做強。為了保障公司整體戰略順利推進,創維實施了IT戰略規劃項目。“創維IT戰略規劃項目包括27個應用系統項目和4個組織架構項目,計劃未來3到5年完成。”寧江表示。記者了解到,創新彩電智能制造正是依托集團IT戰略規劃項目。
其實創維于2013年就啟動了彩電制造自動化項目,推進機器人戰略,機器人應用涵蓋機芯廠、模組廠、電源廠、平板廠和包裝廠。2013年~2014年,創維完成彩電制造自動化項目140個,投入設備1300臺,節約工人1803人,節省成本4500萬元。2015年計劃完成60個項目,將進一步節省成本2500萬元。
雷柏科技智能制造項目也是自發實施的。據雷柏科技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鄧邱偉介紹,目前電子信息行業企業面臨很多發展困境,例如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工人離職率升高,使得新進工人培訓壓力增大,產能和產品品質得不到保證。雷柏科技為了應對壓力,提升競爭力,從2010年起開始大范圍應用工業機器人組裝技術,打造智能車間,人力成本得到顯著降低,產品品質得到了保證。
為應對行業變革和定制時代的來臨,長虹提出了以“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為三坐標的智能戰略。“長虹智能戰略的落地實施需要三大智能平臺為基礎支撐,即智能制造、智能交易和智能研發,三大平臺相輔相成,其中,智能制造實現了前后端制造高度協同的定制化生產。”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中心總經理潘曉勇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據悉,從2009年開始,長虹從離散型制造模式創新、智能裝備、信息集成三方面進行智能制造探索,實現了工藝流程再造,提升了制造水平;實現了關鍵崗位自動化、工廠少人化、生產智能化;實現了研、供、產、銷的信息貫通及制造過程信息透明可視。
技術支撐作用需高度重視
對于智能制造而言,電子信息行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電子信息行業是智能制造技術的需求方、應用方,需要加強自身的智能制造體系建設,優化制造流程,提高制造水平;另一方面,電子信息行業也是智能制造技術的提供方,不僅為自身行業提供解決方案,也為其他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從這一意義上講,電子信息行業對智能制造的支撐作用不可忽視。
“對于下一步工作,我們將發揮電子信息技術對智能制造的技術支撐作用。培育發展一批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增強行業國產重大自動化裝備成套應用能力。開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為智能制造所需的信息技術升級、產業鏈協同創新提供支撐。”喬躍山表示。
據介紹,下一步工信部將研究制定《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指導意見》,明確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發展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以及重點領域,以信息消費產品智能制造對相關產業全產業鏈的帶動效應為主要著力點,明確工作機制和任務主體;做好電子信息技術對智能制造的技術支撐工作,提升服務能力。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目前電子信息行業企業應用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均是源自電子信息行業。例如,為雷柏科技立下汗馬功勞的六軸聯動機器人,就是軟硬結合一體化產品,其核心部件如傳感器、伺服系統、控制器等均代表著電子信息行業前沿技術。創新整合PLM、ERP、MES等六大關鍵系統,實現關鍵目標,即縮短創新周期,提高運營透明度,通過跨部門共享知識來提高員工個人生產力,通過動態環境檢測提高可預測性,降低運營風險。而這六大關鍵系統則屬于電子信息行業核心的工業軟件技術。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很多企業應用的智能制造技術源自外企。
“我們已經認識到智能制造作為全球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的重要地位,更要認識到解決方案自主提供能力在圍繞制高點展開的激烈博弈中的關鍵支撐作用,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避免受制于人,積極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用的智能制造生態體系。”機械工業信息中心信息化推進處處長李颋表示。
李颋認為,強化解決方案自主提供能力將為我國的市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供有效抓手。“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市場需求規模,但同時受限于國內制造企業信息化起步較晚且水平參差不齊,也面臨著最為復雜多變的需求環境。國內解決方案提供商大多從為制造企業用戶提供軟硬件產品演進而來,天然貼近行業需求、了解行業特性,是市場需求與解決方案的聯接樞紐,能夠深度挖掘市場規模優勢,通過業務規模擴張、技術迭代更新、服務模式演進,實現基于用戶規模的產業創新發展。”李颋說。
標準制定迫在眉睫
事實上,在企業推進智能制造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雷柏科技就為此“交了學費”,也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據了解,為了擺脫全手工作業,公司從2008年到2010年實施了非標準化自動化項目,后來發現不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會造成浪費。鄧邱偉告訴記者,鍵盤鼠標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產品形態多種多樣,例如2008年流行大鍵盤,到了2010年則流行超薄的小鍵盤。若我們對每種形態的產品配一套非標準化的系統設備,一旦市場需求萎縮,這些系統設備將無法再利用,變為廢鐵,而且非標準化定制設備質量和精度都得不到長期保障,使用時間一長就得報廢,得不償失。于是從2010年開始,公司大舉訂購高端工業機器人,并將系統改造成標準化,哪怕是一個托盤也是標準化產品,大大提高了設備重復使用率。
自動化系統的標準只是整個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一部分。目前,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亟待建設。以彩電為例,據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趙新華介紹,在智能制造方面,我國彩電制造業已積累了信息化基礎,彩電生產流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相對較高,經過多年的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具備了一定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基礎,全行業在生產、叫料、倉儲、物流等制造環境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ERP、MES等管理系統也開始逐步應用,但各企業在各個環節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彩電企業在各個環節主要用自己的企業標準,缺乏行業性的、系統性的標準來實現設計、制造等各環節的智能鏈接。
可以說,智能制造的本質是實現貫穿企業設備層、控制層、管理層等不同層面的縱向集成,跨企業價值網絡的橫向集成,以及從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的集成,標準化是確保實現全方位集成的關鍵途徑。
“下一步我們將開展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建立工作。充分發揮標準在產業發展中基礎性和引導性作用,一方面引導企業組織開展智能工廠水平評估,明確發展目標、重點和路徑,另一方面總結共性技術和成熟方案,促進自主技術推廣應用。”喬躍山表示。根據《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工信部將在今年年底發布《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