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顯示人類能與機器人發生“真感情”

研究人員要求測試者觀看人類和仿生機器人手部的疼痛狀況(例如手部被刀切),之后研究分析測試者的情感反應,最終得出這項研究結論。他們分析了測試者的大腦電子信號,發現測試者對人類和機器人產生類似的實時同情心。
該研究是由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完成的,首次提供人類對機器人產生感情的神經生理證據。研究結果表明,我們能夠與仿生機器人產生感情,該方式類似于人類之間的感情。
同時,科學家強調稱,我們不能完全理解機器人,因為它們的身體和意識不同于人類。研究報告合著作者Michiteru Kitazaki說:“我認為未來社會將是人類與機器人和諧相處,前提是人類和機器人都遵守社會道德準則。對機器人產生‘真感情’可能促進利他行為,機器人可以幫助我們或者與人類產生交互影響。”
目前,專家已開始擔憂人類對機器人產生感情,今年10月份,一位資深機器人倫理學家警告稱,“性愛機器人”將嚴重破壞人類情侶之間的關系。英國德蒙福特大學機器人倫理學家凱思琳-理查森(Kathleen Richardson)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仿生機器人技術是“不必要和不受歡迎的”。性愛機器人在機器人產業中已成為聚焦點,設計師深入研究性愛機器人的模樣,以及扮演角色。同時,凱思琳認為,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將不利于男性與女性、成年和兒童、男性與男性、女性與女性之間的關系。
專家警告稱,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將變得司空見慣。但是性愛心理學家海倫-德里斯科爾(Helen Driscoll)博士指出,當人類認可機器人作為自己的親密伙伴,在不久未來我們的物質關系將變得更加原始簡單。目前網絡上能夠訂制性愛充氣娃娃,此類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使這些產品更加逼真形象,接近于真實人類伴侶。未來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將嚴重影響現實情侶之間的感情,當現實情侶看到一方與機器人發生性愛,會對他產生厭惡排斥情緒。
當人們在虛擬現實和在線網絡度過大量時間,將帶來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缺乏與人類接觸是有害的,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隔離生活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近期研究顯示,年輕日本居民已開始排斥現實性生活和與情侶的親密行為,一半成年日本人表示他們不再與愛人發生性行為。(悠悠/編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