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智能手環在申城"搭上"公交卡 可以在便利店閃付

作者:本站收錄
來源:東方網
日期:2016-07-20 10:02:49
摘要:記者發現,如今的智能手環正試圖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起來,上海的城市交通、商超及景點已成為智能手環全新的運用場景。

  試想一下,出門乘公交、坐地鐵或是去便利店購物,不需掏錢包也不需掏手機,而只要伸手一刷便能付款成功,事后還能在App上直接充值及查看消費記錄……記者發現,如今的智能手環正試圖與市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起來,上海的城市交通、商超及景點已成為智能手環全新的運用場景。

  傳統手環功能單一

  自2014年小米手環“爆發”后,市面上的智能手環產品層出不窮。雖然相關產品出了很多,但功能大多大同小異,讓人提不起興趣。

  “因為價格不貴我和幾個朋友當時都買了,可戴了不到兩個月幾乎就不再用了,”市民白小姐告訴記者,“智能手環更像是一個衍生品,對用戶來說并沒有達到必要的程度。”

  誠然,智能手環只能給用戶提供一些不痛不癢的數據,且隨著智能手表的價格不斷下降,智能手環的市場也正被逐漸蠶食。

  IDC預測,智能手環未來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僅為4.3%,而智能手表的這一數值達到了27.8%。StrategyAnalytics甚至預測,2022年運動智能手環將猛跌至可穿戴設備營收份額的2%。歐美手環不合國人口味

  此前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長期使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用戶是運動愛好者,而真正需要關注健康的那些懶于健身的上班族和宅男宅女們,并不會購買智能手環這類產品。說到這里不得不提美國的Jawbone和Fitbit,這兩家智能手環“巨頭”絕對是業界領先。由于西方民眾普遍酷愛健身,他們的手環偏重運動追蹤、健康監測。譬如通過精準的步數檢測與心率數據交互之后,可精確地計算出用戶休息和運動中的卡路里消耗量。相比之下,國內小米手環等主打的睡眠計步等,其精準度、科學性都不能與之相提并論。

  然而據記者了解,雖說從數據測算準確度來說國外手環更勝一籌,但它們都存在一個問題:其數據庫不符合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且不勤于更新。

  這與中國人與西方人的飲食差異有關。比如上述兩款手環可以計算三明治卡路里、三文魚卡路里,但卻無法計算毛血旺的卡路里或者麻辣燙的卡路里,只有包子之類的可以大概計算。

  在價格上,Jawbone的售價大致在650元至1888元區間,Fitbit的售價則在550元至1599元區間,這顯然大大高于一些國產手環百元左右的定價。

  另外,譬如在購買Fitbit后,用戶會發現高級功能是要通過再付費購買專業版,而這幾乎是針對健身房教練或者專業運動員的了。因此從性價比來說,很少有普通國內消費者愿意花這樣的錢。

  手環“搭上”小額支付

  國產的傳統智能手環用途“雞肋”,而國外的專業運動手環又不符合大多數國人的使用習慣。智能手環在國內市場急需找到一個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功能來尋求突破。

  “雖然不少分析機構都認為智能手表將在未來幾年蠶食手環市場,但隨著手環從產品功能的疊加向場景化應用的拓展,或許對智能手環宣判‘死刑’還言之過早。”北京握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戰略與市場部總經理葉新說。

  據記者了解,去年年末,首家支持上海交通卡功能的智能手環“敏狐嘀嘀”,以及另外一款“刷刷手環”先后上市了產品。而在本月,“拉卡拉手環”和“握奇手環”也分別發布了其上海版,且相比之下運用場景進一步豐富,后者不僅支持滬上城市交通,還可通過銀聯閃付在便利店、商超,甚至部分滬上景點使用。

  記者對此進行了體驗。首先,記者從應用商城下載了與手環對應的App,并用手機號進行注冊。打開移動端藍牙連接點擊App搜索手環,發起連接時手環會短振提示,此時記者輕敲手環兩次表示“同意配對”,接下來便可進行手環充值了,但在此之前需綁定一張銀行卡。充值完畢后,記者來到地鐵2號線某站入口,所有支持交通卡的檢票閘機都適用于該手環。體驗時,將手環主體靠近刷卡感應區,經過13.56MHz的有源射頻放大技術,手環還是比較靈敏的,不用貼合太緊就可以識別,記者輕松通過了閘機。

  在使用范圍上,以握奇手環為例,一方面它能在上海所有刷交通卡的場所使用,如公交、地鐵、輪渡、出租車。另一方面它也支持連鎖便利店、商超及知名旅游景點的消費,如農工商、快客、好德、匯金、六百、新世界、第一食品、捷強煙酒、上海動物園、野生動物園等。“支付可穿戴”將成趨勢

  葉新告訴記者,“傳統智能穿戴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在應用場景方面的單一,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跟隨國外巨頭的思維發展,這使得國內手環的同質化競爭到了非常嚴重的階段,智能手環真正的應用市場并沒有釋放出來。”

  而基于互聯網金融與生活場景的深度融合,地鐵公交這樣的小額高頻行業變成為了智能手環的一個突破口。

  “今后,‘支付可穿戴’會成為一個大的趨勢,其中交通支付只是第一步,”她向記者舉例,今后譬如企業、園區的員工門禁卡、銀聯云閃付等,智能手環能承載更多集“身份認證”、“便捷支付”和“交易安全”于一體的運用場景。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