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未來互聯網是用人工智能在云端處理大數據

在我們的理解中,互聯網+的基礎設施第一要素就是云。在未來我們可以看到,云已經不僅僅是過去那個數據中心托管數據這樣的簡單概念,它包含在互聯網+、信息能源的發展趨勢中。我們看到在座的合作伙伴,有很多傳統的企業,他們過去是“觸網”,也就是使用互聯網,現在開始“觸云”。
這有什么區別呢?其實過去你只是從一個用戶的角度來使用互聯網,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融入到互聯網的組成部分里了,你的企業內部本身的業務邏輯都擁抱互聯網,成為整個未來互聯網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在座的傳統企業,像萬科、平安、美的,這些大企業都從傳統企業開始擁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通過這些方面來觸云。我們也看到很多新生代的企業從誕生之日就是從云端開始,它的IT系統、商業模式就是基于互聯網的。
但是,我現在最憂慮的一個問題還是云的安全問題。其實很多企業在擁抱互聯網,擁抱云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法分子,有很多壞人,他甚至比你們動作更快,他更早的利用互聯網,利用云,所以有很多詐騙,包括我們現在遇到很多在移動互聯網、在微信里面,利用互聯網和云的能力,來進行的詐騙、傳銷,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在我們這個平臺上,不管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在近期也花了很大的力氣來打擊。我相信,這個成果對我們未來的云安全是非常有用的,因為我們把每一個用戶的信用長期地記錄下來了,這對未來我們整個云端所有的生態合作伙伴來說,在使用和接入的時候,就有一個更安全的基礎,否則這個云是不設防的,對企業是非常危險的。

談了這么多,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騰訊為什么要做云?我們的云戰略思路和其它企業是有所不同還是千篇一律呢?我想從三點來談談我的想法。
第一,我們觀察到行業的整個趨勢是在往云的方向走。過去我們是把自己的賬戶體系、用戶關系鏈,還有我們的支付能力、后臺的支撐能力開放出來,給我們的合作伙伴。其實它就是一種云的能力。
第二,我想談談分享經濟。大家知道最近這一兩年分享經濟非常熱,它跟云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它們的發展周期幾乎一致。
云其實也是一種分享經濟,我們過去看到分享經濟中比較成功的,像交通出行、房屋,以及快遞等等很多領域,他們都是把我們社會中的服務能力共享出來、分享出去,這從我的角度定義就是生產力的云化,就是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個人擁有的生產力能夠放到云端,給需要這個能力的人共享。
我們看到這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另外一個就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術業有專攻,每個企業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我們現在看到未來的趨勢是越來越往生態化走,每個企業都在自己最擅長的一個領域,在一個可能很薄,但是又非常廣的層面上發揮自己的優勢,然后進行上下游的合作。
最近我們發起了一個財團,這個財團并購了一個在芬蘭的只有180多人的小公司,但是它的估值卻超過100億美金,它是一個全球最大的手機游戲公司Supercell,我們這個財團用了86億美金收購了84%的股份。應該說這是騰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并購。但你很難想象,一家企業20多億美金的收入,接近10億美金的利潤,它只有180多人。
這在傳統企業是不可想象的,像我們過去講,年收入100多億人民幣的企業,怎么可能才100多人?任何一個部門都不止這個數字。它恰恰就是使用了云的技術,它的所有的運營、服務全部都使用云端,所以它的總部和它的開發人員非常精簡,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社會化分工,以及云的使用案例。

第三,我們思考的一個方向是,未來大部分的科技創新都會用云的方式來體現。不管是之前提到的地理位置信息LBS,以及安全方面的問題,現在我們看到未來很熱的概念,比如人工智能、物聯網,甚至未來的無人駕駛、機器人等等,它的后臺的核心一定有一顆在云端的大腦。當然終端會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一定要靠云端有一個非常強大的大腦來支撐。
我曾說過,未來主體是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在云端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處理大數據。我覺得這是一個看似很取巧,把所有的詞串起來的話,但是你可以看到它的核心思路,主體是傳統企業,怎么擁抱互聯網,是利用云的方式。雖然說現在還不能用這么全面的人工智能的方式,現在還是簡單的方式,但是向未來逐步過渡,一定是往人工智能、大數據方向走。
在2016年發布的一個互聯網趨勢報告里面提到,過去PC互聯網是比較分散的,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90%的流量都來自移動終端。我們所有的平臺加起來,占據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超過50%。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最強大的場景。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大會打開一個契機,和在座的合作伙伴,和政府能夠展開多方面的合作,希望能夠把我們的互聯網+,以及云+未來這個事業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