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雙卡合一 實現醫療健康一卡通
據悉,天津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方案已經確定,明確了天津市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中的七項重點任務。
建立分級診療制度適度放寬基層醫療衛生人員招錄政策,在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中給予政策傾斜;對新入職全科醫生崗位的應屆畢業生給予學費補助;吸引公立醫院在職或退休的中級以上職稱醫師到基層執業或開設工作室;到2020年,實現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名以上全科醫生。組建由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師等構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力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實現全覆蓋。2017年,在全市推開區域醫聯體建設,在各區醫聯體中依托三級醫院建成一批區域會診中心,推進遠程醫療服務,實現醫聯體內檢驗結果互認;探索實施醫聯體內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方式改革。實行差別化醫保報銷政策,適當提高一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同步降低二、三級醫院門診報銷比例,對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上級醫院轉診的患者給予優惠,適當提高報銷比例。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醫院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開;落實公立醫院運營管理自主權,推行院長職業化管理和總會計師制度,逐步取消公立醫院行政級別,率先在醫大總醫院、市第二醫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今年年內,取消全市公立醫院藥品全部加成,同時降低大型醫用檢查設備收費,2017年取消耗材加成。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藥品使用動態監測和超長使用預警系統,加強對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和衛生材料等的使用監控;鼓勵藥品企業和醫療機構生產和使用大包裝、簡包裝藥品,鼓勵患者到零售藥店購藥,禁止醫院限制處方外流;到2017年,公立醫院藥占比總體降至30%(不含中藥飲片)。
完善全民醫保體系探索整合職工和居民醫保制度;探索個人繳費與居民收入、財政補貼與經濟增長相協調的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穩步提高居民醫保住院待遇水平;實行墊付醫療費用聯網刷卡延時結算。推進總額管理、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等相結合的復合型付費方式改革;結合門診實行按人頭付費,優先選擇糖尿病、血友病等醫療負擔重的門診特殊病、慢性病開展試點,逐步擴大病種和醫療機構范圍向全市推廣。
完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通過競價、議價、詢價等多種手段,開展藥品和耗材集中采購,實現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降低藥品和耗材采購價格。推行從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從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各開一次發票的“兩票制”,探索醫療機構與生產企業直接結算藥品和耗材貨款、生產企業與配送企業結算配送費用的“一票制”,減少藥品流通環節。
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建立并完善多部門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杜絕“大檢查”“大藥方”等過度醫療行為,打擊欺詐騙保等違法行為,查處藥品耗材購銷領域商業賄賂行為。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建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公立醫院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兒童、孕產婦系統保健和三級預防措施,有效監測和干預影響婦女兒童健康的重點問題;全面完成市、區兩級疾控機構標準化建設,做好艾滋病、肺結核等重大傳染病、重點地方病防治。
建設智慧醫療構建全市醫療、醫保、醫藥三醫一體化的大健康信息共享平臺,實現醫療、醫保、醫藥等網絡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做到管理部門能統計、全體居民能查詢、醫師診療可通用。加快實施居民健康卡與社會保障卡“雙卡合一”,實現醫療健康“一卡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