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億全球智慧停車行業最大單融資 憑什么被ETCP拿走?
經歷了資本熱捧與回落的冰火兩重天后,如今能讓智慧停車行業震驚與關注的新聞,大概只有業內企業大額融資信息的發布了。今年8月,行業巨頭ETCP再爆猛料,宣布獲得萬達飛凡領投的巨額B輪融資,隨后,融資金額被證實為15.5億人民幣。這也是繼2015年6月ETCP獲得A輪5200萬美金以來,再次刷新業界融資紀錄,成就該行業全球最大單融資。一次次巨額融資,帶來的是行業的迅速升溫與回暖,這背后,也讓人不禁好奇,憑什么是ETCP一次又一次的拿到行業最大單融資?ETCP究竟戳中了資本方哪里的嗨點?

作為行業創始企業,咋看之下,ETCP的套路其實不難模仿。創業靈感來自高速公路上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將這套系統應用到停車場,要通過一套車牌識別設備完成,車主則需要關注“ETCP停車”微信公眾號或安裝APP,注冊車牌號碼和綁定信用卡。當汽車進場時,攝像頭主動識別車牌號開始計費,車輛離場,系統自動從車牌號綁定的信用卡中扣費,由此實現不停車通過收費閘道,省去了取卡、計費、還卡、找零等時間。
模式很好理解,不管是停車費支付,還是停車位數據采集,基本已經成為智慧停車行業的標準動作,這基本上就是一個“道理我都懂,但究竟差在哪里”的行業迷思。ETCP在做的事情,看似每家停車企業都能做,然而為啥拉來15.5億融資的還是ETCP?
從產品層面來看,同樣是移動支付,ETCP不需刷卡;同樣是收集停車位數據,ETCP通過設備可以獲得真實的車位數據,而純粹的線上APP則是通過建模對停車位進行預估。相比而言,ETCP的收費效率更高,對停車位數據的采集更為精確,雖然設備的安裝和維護成本偏高,但由于使用年限較長,與停車場之間的合作關系也更加穩定。同時,強大的硬件識別技術、多渠道電子支付、云端數據匹配分析等手段,也成為ETCP便捷服務體驗的基礎。
另一方面,在最初的三年,ETCP埋頭研發系統鉆研技術之外,幾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跑馬圈地,瘋狂拿停車場。A輪融資之后全國范圍內推行的“三免政策”,讓ETCP的停車場數量上百倍增加,借此攻下全國大部分核心停車場。據了解,ETCP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長沙、成都、西安、蘇州等10座大型城市擁有合作停車場超過3000家,簽約停車場超過5000家,覆蓋大型商業綜合體、寫字樓、中高端社區、大型公共交通樞紐、機場等停車高發區域。停車場資源的獨占性與排他性讓ETCP在手握這些車場時有了充足的資本構筑競爭壁壘。
數據顯示,ETCP停車app自上線以來累計注冊用戶500萬,每月服務3000萬停車車次,每日服務100萬獨立車主停車,占智慧停車市場份額達80%,更為驚人的數據是其服務器每天的請求次數為1億次/天,一月累積10TB數據量級。如此的停車場覆蓋量與數據體量,已經奠定了其在智慧停車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也讓ETCP在B輪看數據的前提下,游刃有余的拿到融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