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走向WAP,移動支付三國大戰愈演愈烈

13日,據蘋果內幕消息博客 AppleInsider 報道,今年晚些時候 Apple Pay 將從移動應用擴張到移動網站。Re/code 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蘋果已經告知潛在的電商合作伙伴,Apple Pay 不久后將會支持網站的購物支付,為 iPhone 和 iPad 用戶提供新的支付渠道。
Apple Pay 是 2014 年 9 月 iPhone6 發布時,蘋果針對數字支付領域推出的服務,當前支持線下 NFC 近場支付方式和線上 In-App 應用內方式。如報道屬實,Apple Pay 線上支付將從 In-App 方式進一步擴展到 WAP 方式。
作為支付行業的從業者,筆者曾于 2014 年 9 月在移動支付網發表過 2 篇 Apple Pay 的相關文章,長期保持著對 Apple Pay 的關注,如今來看,當時的猜測基本都已呈現。
2015 年末至今,國內移動支付界接連地震,從 2015 年 12 月銀聯聯合 20+ 發卡行發布銀聯 HCE 支付,到 2016 年 2 月 Apple Pay 國內正式上線,再到近期 Android 陣營的 3 巨頭 Samsung Pay、Huawei Pay、Mi Pay 相繼發布或上線,銀聯云閃付家族集結了堪稱豪華的對戰陣容,兵鋒直指目前風頭正健的兩大互聯網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財付通)支付,由此三足鼎立之勢已成。
如今國內移動支付格局,與漢末三國爭雄的局面有某些相似。
銀聯系如兵多將眾、占地最廣的曹魏,雖有正統之名,但將帥未必齊心,眾將更是水火不容,不能力出一孔,勢不得展,不可謂之強;
支付寶如兵鋒最勁的劉蜀,擁有深具人格魅力的統帥,戰斗欲望最盛,意圖鼎革天下,混一中原;
微信支付如隔岸觀火的孫吳,苦練內功,時而聯劉抗曹,時而“侵吞”盟友利益,坐觀兩虎相爭。
筆者曾在銀聯體系的底層硬件服務提供商有較長的工作履歷,深感銀聯系大而不強,面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線下的強勢滲透和咄咄逼人的攻勢,只能步步退讓,即便銀聯后來終于放棄線下脫機閃付,聯合各大發卡行和以 Apple 為首的智能終端廠商,強推聯機云閃付,集結豪華戰陣與兩大巨頭放對,依然難以改變銀聯系弱勢的觀念。
24 日報道的 Apple Pay 從 App 走向 WAP 支付的消息,對銀聯系猶如一劑強心針,影響深遠。相比 App 方式,WAP 方式在使用門檻和產品迭代上無疑有著明顯優勢。真正令人心畏的不是可能支持的 WAP 支付,而是透過這些現象,能看到蘋果推廣 Apple Pay 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昨天是 iPhone SE 發布,今天是 WAP 支付,明天......
WAP 支付方式由于先天性缺陷,體驗一般稍差,但以蘋果對終端的絕對控制力,從操作系統層至應用軟件層至支付服務層的系統級整合實力,已在之前的線下 NFC 和線上 In-App 支付得到驗證,無疑均是當前用戶體驗最好的支付方式,沒有之一。當前三方的 WAP 支付流程簡述如下:
支付寶 WAP 支付:選擇支付寶 WAP 支付跳轉至默認瀏覽器(如是首次跳轉,需登陸支付寶帳號),選擇支付方式(支付寶帳號或銀行卡),輸入密碼。總體體驗較差,且支付寶 WAP 支付在微信中被屏蔽,不能自動跳轉,需再次在微信中選擇“在瀏覽器中打開”。
微信 WAP 支付:選擇微信 WAP 支付直接調起微信收銀臺,選擇支付方式(零錢或銀行卡),輸入密碼。總體體驗良好,但微信 WAP 支付目前對除京東等少數核心服務商外均不開放。
銀聯 WAP 支付:選擇銀聯 WAP 支付跳轉至銀聯支付頁面,首次驗證需輸入包括卡號、有效期和 CVN2 在內的所有支付要素,以及手機短信驗證碼;以后仍需重復輸入有效期和 CVN2,以及短信驗證碼。總體體驗最差。
Apple Pay WAP 支付(猜測):選擇 Apple Pay WAP 支付,選擇支付方式(默認卡片或更換其余卡片),Touch ID 驗證完成支付。總體體驗最佳,一鍵支付足以秒殺當前所有的 WAP 支付體驗。
另外,從安全角度來看,Apple Pay 的線下 NFC 方式和線上 In-App 方式均是有卡方式,符合 PBOC 3.0 規范,相信這種有卡模式也會延伸至其 WAP 支付方式中,從交易安全角度來衡量,有卡無疑是勝過其它 WAP 無卡方式的。這也為線上支付進入大額交易領域奠定了安全基礎。
近兩年來,面對互聯網巨頭的線下滲透,銀聯系都是被動防守,反擊之力可憐的近似忽略不計,但 Apple Pay 繼 App 拓展至 WAP 支付后,移動支付的戰火將不再局限于線下,互聯網巨頭的大后方不再穩如磐石,合理預期各大終端廠商也會陸續跟進,星火之勢將成,戰火將從原先的線下一隅蔓延至整個戰線,愈演愈烈,屆時將是一場全方位的貼身肉搏戰,各方都不再擁有穩定的后院和足夠的戰略縱深,一場持久戰在所難免。
大爭之世,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