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身份證,據說是這樣子的,聽說過嗎?先睹為快都有這些功能
  
第一代身份證確實科技含量嚴重不足,基本構造也就是照片加卡片模式,很容易被偽造,考慮到13億人口的大國社會管理的復雜性,將其更新為第二代身份證利遠遠大于弊。而且,隨著社會發展,今后肯定會有三代身份證、四代身份證,隨著身份證的服務功能的強化,身份證逐漸成為公民生活中的“一卡通”也是未來的趨勢。因此,很有必要總結身份證換代的若干經驗教訓。
首先,不同代際的身份證有效期限內應考慮并行使用。比如,一代身份證上“有效期為20年”的字樣,很多人的身份證上20年期限遠遠未到,但仍然馬上就廢止了。既然承諾,就應遵守,否則有違誠信,再度辦理也浪費資金和消耗人力資源。今后三代身份證替換二代身份證時,應考慮這一因素,不搞一刀切。
其次,廢止日期不一定非得“1月1日”,我國每年春運約為40天左右,一般在一月至2月間,數億人口返鄉,其中農民工占很大一部分,這部分人中未辦理二代身份證的人,勢必在銀行存取款、買車票、住宿等方面遭遇諸多不方便。舊的身份證廢止日期如果延長至3月1日,能給他們省去很多麻煩,也便于他們在返鄉期間辦理新的身份證。
第三,二代身份證并不完善。比如存在幾處語病,一是正反兩面分別使用“公民身份”和“居民身份證”,兩者法律概念不同;二是“公民身份號碼”表達不妥,因為“身份”不具有數字性,應為“身份證號碼”;三是二代身份證將居民信息印在正反兩面,在復印證件時造成麻煩和浪費。現在使用身份證時往往要求雙面復印,13億人多復印一次,每次一元,就是13億元。13億元能蓋多少學校?能救助多少貧困人口?如果今后身份證換代時將信息集中在一面,這筆錢就可以剩下來。
隨著時代的發展,今后身份證肯定還會更新換代,越來越數字化,但服務永遠是第一功能。期待若干年后出現的三代身份證能夠成為公民生活中的“一卡通”。 以現有科技水平,推出融合各種信息、功能齊備、便利安全的“一卡通”身份證并非難事。
有人這樣說:
1、銀行金融功能加載:持卡人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在身份證上,加載某家銀行辦理銀行借記卡帳戶。也可以同時在另外一家銀行辦理信用卡業務。由于身份證本身為實名,并進行聯網身份認證,銀行只需要將應用編號與卡號下載到身份證卡上芯片中,并使用可視打印機將加載信息打印在身份證上。節省了制卡成本與時間。
由于身份證中加載指紋信息,在通過身份證進行銀行金額交易時,使用指紋現場比對替代密碼,減少密碼泄露風險,加快交易速度。
由于身份證上可以加載二個以上的金額帳戶時,所以新一代POS機上必須具備可以讓用戶選擇某帳戶消費功能。
2、社會保障功能加載:持卡人需要參加某地社會保險時,將身份證插入打印讀寫一體機中,系統讀取卡上信息,進行身份認證與登記,將信息寫入芯片并信息打印在卡片上。由于使用基于身份證的,身份保險認證有效地防止多重參保。
這難道是要弄成一卡通了嗎?支付功能加上身份功能有利有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