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將探索物聯網遠程監控電梯安全
電梯困人平均11分鐘到場救援
我市將探索物聯網遠程監控電梯安全
3月6日,市質監局在2016年度全市電梯安全“白皮書”中,以“大數據”的形式詳細向社會公開我市電梯數量與分布、安全狀況、安全監管以及今年電梯工作安排等。
【總量】
全市電梯7.6萬余臺,去年新裝9000多臺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市擁有各類電梯共7.6454萬臺。其中乘客電梯占了絕大多數,有5.9776萬臺;數量第二的是自動扶梯,有5996臺;此外還有部分載貨電梯、液壓電梯等。去年,我市新安裝電梯9090臺,增長率為13.5%。最近5年的大數據顯示,從2012年至今,我市共新增了3萬多臺電梯。
【安全】
電梯困人自身系統原因并非最主要
電梯安全一直是公眾非常關注的話題。去年,我市96333電梯應急處置中心共處置困人故障7683起,平均每天接處困人故障21起,共解救被困人員1.0205萬人,全市月平均電梯困人率為1.1%,與2015年同比下降3.5%。大數據顯示,近4年來,我市月平均電梯困人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白皮書顯示,發生電梯困人故障后,救援人員到達現場的平均用時為11.18分鐘,現場實施救援平均用時為5.16分鐘。乘客電梯困人故障的高發期為6、7、8三個月。住宅樓(含商住)是困人故障高發場所,占困人故障總量的七成以上。此外,從使用年限來看,使用0—5年的乘客電梯月均困人率最低,使用11—15年的月均困人率最高。
發生困人故障的主要原因中,電梯在運行中停電、機房氣溫過高等外部原因占了34.8%;生活垃圾、裝修垃圾導致電梯停運,野蠻搬運導致門變形和超載等人為原因占了26%;此外,電梯自身系統原因占了14.38%。
【舉措】
今年探索用物聯網遠程監測電梯安全
昨天,質監部門還公布了去年全市電梯困人故障高發使用單位排名,故障最多的江寧區水月秦淮小區已是屢上黑榜,去年發生電梯困人故障81次。雨花臺區七彩星城、建鄴區金穗花園和江寧區藍岸親水灣小區全年發生電梯困人故障也都超過40次。質監部門近年來一直將存在電梯復檢率較高、困人故障率較高的維保單位列入重點監管范圍,對逾期不改被通報或行政處罰的物業企業,依法征集不良信用記錄,納入市房產部門年度物業企業黑名單。
今年,我市將重點推進醫院電梯安全責任保險全覆蓋,力爭到2017年底,公共場所電梯投保率穩定在90%以上,全市整體達50%以上。此外,我市還將借助更多高科技手段,探索基于電梯物聯網遠程監測系統的按需維保試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