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沛縣智慧農業讓物聯網當上“大管家”

作者:苗永樂 朱信歡
來源:國搜徐州
日期:2017-03-22 16:21:07
摘要:大棚內水分不足,“農管家”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打開滴灌電磁閥,對棚內作物進行灌溉;光照不夠,“農管家”系統會控制大棚周圍的隔光膜自動卷起來,植物生長補光燈自動亮起來……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沛豐路沿線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棚內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技術的相關應用,園區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大棚內水分不足,“農管家”系統會自動發出指令打開滴灌電磁閥,對棚內作物進行灌溉;光照不夠,“農管家”系統會控制大棚周圍的隔光膜自動卷起來,植物生長補光燈自動亮起來……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沛豐路沿線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棚內看不到一個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技術的相關應用,園區實現了智能化管理。

  記者隨意走進一個辣椒大棚,一個個紫色、黃色的辣椒掛滿枝葉。“這里表面上看起來與普通種植園區并沒有多大差別,但是通過電腦中樞操控,園區不僅可以監控溫度、濕度、EC和PH值,還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蔬菜病蟲害遠程診斷等,立體化、多功能、全方位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在這里大顯身手。”站在“農管家”大棚(溫室)智能化控制系統前,農管家科技發展(徐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歐英俊一邊操作一邊向記者介紹,“將溫室與傳感技術聯姻,運用物聯網平臺,溫室里的農作物具有了人為‘智慧’,懂得何時應該‘喝水’‘吃飯’‘曬暖’。”

  這就是農業物聯網,它通過大量傳感器采集信息,構成監控網絡,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以前菜農種菜全憑經驗、靠感覺,現在實現了實時定量“精確”把關的信息化種植管理,為農民帶來了頗多便利。“以前靠的是兩條腿在大棚小棚之間來回跑,查看棚內溫度計、濕度計上的數字,忙得喘不過氣來。”技術員告訴記者,有了“農管家”,現在一個人管3個日光溫室大棚游刃有余。

  采訪時記者了解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規劃占地1650畝,建有12000平方米工廠化育苗智能溫室、13000平方米蔬菜制種智能溫室、1500畝大棚、268米綠色長廊和1100平方米展示培訓大樓。位于園區的農管家科技發展(徐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占地157.8畝,重點推廣椰糠栽培種植系統、水培等“無土栽培+物聯網”模式,種植的綠色無公害果蔬暢銷濟南、徐州等城市。

  據歐英俊介紹,經過多年的實踐與完善,農管家(-D.W.E-)平臺日漸成熟,主要由三大板塊組成,一是D-農管家:與遠程教育聯合,打造農民及農村黨員學用科技新平臺,實現互聯網+農技推廣新格局;二是W-農管家:與傳感技術聯姻,構建農業物聯網生產服務平臺,實現物聯網+智慧農業新格局;三是E-農管家:與電子商務聯袂,創新農村互聯網公關服務平臺,實現農管家+農村電商新格局。

  農管家科技發展(徐州)有限公司采取眾籌模式,計劃用三年時間,總投資5000萬元,將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打造成淮海經濟區第一個“物聯網+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屆時園區將設蔬菜新技術研發、生物技術研發、智慧農業設施研發、物聯網及水肥一體化研發和園區智能化管理及農技推廣五個中心。“‘農管家’把傳統的農技服務與移動互聯網結合起來,通過設置專家體系,建立種植戶與專家的對話平臺,農戶可以通過手機上傳種植作物的圖片,描述生長情況和病情,幾分鐘后便可獲得平臺專家的解答”。談到“農管家”的未來發展,歐英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