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鞋子都比人聰明 物聯網投資不必太關注下游應用
幾天前,軟銀孫正義在此語出驚人:“未來我們鞋子上的芯片都比我們聰明!”或許在收購了ARM之后,孫正義已經毫不掩飾其對物聯網的熱情了。
雖然未來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很有可能會下滑,但是我們相信數據流量的增長卻會依舊保持。因為將來會有太多的物聯網設備產生數據了。
IoT設備接入網絡已經讓世人見怪不怪了,但是什么才是物聯網的基礎呢?
物聯網設備中最為核心的部件就是芯片,同時,物聯網的性質也決定了物聯網芯片需要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 。也只有這樣,物聯網設備才能投入到日常生產經營中去,例如停車場的芯片,管理人員可以據此知道停了多少車,車場內有沒有位置。

再者,智能家居的構想,也是物聯網設備商業化落地的載體,家中所有的設備連接到云并不難,甚至很有可能未來社會上所有的基建設施也都會接入到物聯網而聯通起來。
而目前物聯網行業還沒有走向規范化,僅芯片級別的通信協議都還沒有成熟起來。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從通信接口上入手,將會是一件十拿九穩的事情。
另外,如今的物聯網設備之間的通信還并不是很方便,地面上的信號塔不管是傳輸速度還是傳播性能,都十分差勁。因此在彌補這一短板方面,物聯網產業投資者需要從基建領域入手,通過衛星、信號塔等方式來改善現有的狀況。
如果未來所有的東西都要接入物聯網、包括屋頂上的設備、汽車等。尤其是汽車,如今的汽車含有超過500塊芯片,未來隨著汽車的電子化、網絡化,想要保障汽車的安全性,從底層出發,保障物聯網芯片的安全,將會成為一個極具投資潛力的方向。
然而縱觀目前物聯網產業,投資者基本上都致力于下游應用,例如對停車場、水表、氣表進行物聯網改造,這一方向不是說不行,只是業務開拓起來太不容易了。地域、市場都存在著極高的壁壘,并不利于投資者布局。
而那些底層通信協議、物聯網芯片安全等核心部分,反倒是沒有太多人關注。確實是行業發展的一大誤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物聯網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的分析,當下全球物聯網設備的新增接入量已經達到20億臺,而且未來這一體量還將繼續擴大。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物聯網設備的增多,無疑會帶來更多的產業投資機會。
但是對于參與者來說,與其好高騖遠、打造千奇百怪的商業模式,不如專心做好底層技術,這樣反而有更大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