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C搭上“互聯網+” 手機APP成為江湖新“殺器”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開始引進ETC系統,現如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ETC儼然已經成為高速公路上的“寵兒”。近兩年,我國交通事業大動作不斷,隨著全國ETC聯網工作的陸續完成,ETC產業發展到達一個新的鼎盛期。同時,由于各省的ETC卡由省內通行,轉變為全國通用,ETC被瞬間推向市場化。
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29個聯網省份累計建成ETC專用車道14285條;ETC用戶數突破了4767.44萬。保守估計,ETC全國聯網將催生百億商機。全國各省ETC運營機構已經展開“廝殺”,搶奪全國ETC用戶,ETC行業進入重新洗牌期。而各省ETC發展前景可以這樣預估:
膽大者先行,膽小者出局。優勢省份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將所向披靡,保守省份ETC市場份額將被無情蠶食。
聯網先行者獲惠,地域優勢分割ETC梯隊
ETC行業第一次洗牌出現在2010年左右。
由于經濟活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ETC應用較早,ETC技術發展相對成熟,形成了不小的地域優勢。早在2008年,長三角地區就開始嘗試聯網運行,2013年,長三角片區6省市擁有ETC車道共計2800余條,當年ETC營收超過150億元。

北方地區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迅猛。2010年,京津冀實現聯網,隨后,山東、山西等地并網,以山東ETC魯通卡為例,截止到2016年8月份,其全國用戶量,就達到了220萬。
就這樣,以上這些地區的ETC用戶,就成為全國最早體會到ETC聯網便利的用戶。良好的用戶體驗,為這些地區ETC市場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用戶基礎,新的ETC商業模式嘗試,也更容易在這些地區得到認可和發展。我國ETC市場也進入快速發展期,年均增速超過30%。
“互聯網+”催生兩級分化,魯通卡成ETC江湖新貴
在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政策指導下,ETC車道覆蓋率逐漸提高,ETC發展不斷深化,ETC用戶資源的價值也被進一步挖掘。
一方面,各省份開啟競逐模式不斷加深與各大銀行等機構的合作,繼續推進ETC的發展,搶占ETC用戶資源;另一方面,ETC優勢省份試水“互聯網+”,將ETC服務于互聯網結合,進入ETC無線服務時代。其中,山東魯通卡可以說是后來居上,敢于吃螃蟹,也獲得了豐厚回報,迅速占領市場。

2016年,山東高速開發“高速ETC”手機客戶端,將ETC充值由線下營業廳,逐步轉移到手機線上充值。用戶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能完成魯通卡儲值卡賬戶的充值。如果說,ETC解決了高速公路不停車問題,“高速ETC”空中充值,與ETC后付費卡相結合,就實現了ETC服務全程無人工,真正的降本增效。上線至今,用戶通過山東高速的“高速ETC”客戶端充值金額,已經突破35億元人民幣,用戶數量達到60萬。如今,“高速ETC”已開通魯通卡后付費卡在線申辦功能,可以說,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滿足所有魯通卡用戶的需要。用戶僅需一部手機加一張魯通卡,就能夠無憂暢行全國。這也為魯通卡后續豐富商業模式的開發,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可能性。
ETC后市場開啟,誰將稱王誰將沒落?
現如今,ETC的發展已經遠遠超越了在交通收費領域的產品屬性,不同省負責ETC運營服務工作的相關管理機構,都在為ETC產品的可延伸性做更多的努力,實現ETC+互聯網,1+1大于2。
除了基本的ETC充值功能,許多省份更是著力于將ETC手機平臺建設成“ETC全服務”平臺,簡單來說,通過一個小小的APP,用戶不僅能夠充值ETC,還能夠開具通行費發票、查詢高速費用、規劃路線、關注專業高速路況等等。像“粵通卡·ETC車寶”已經上線了加油、停車、汽車維保等綜合用車出行場景服務,在完善了ETC基礎功能之上,打造更加深度垂直的增值服務。山東高速魯通卡,以“高速ETC”APP為載體,將ETC設備與車輛導航、實時路況、違章信息,下一步還有ETC金融等模塊結合起來,將交通運輸行業、汽車行業、金融行業深度融合,實現真正的車聯網。更大膽的是,“高速ETC”還具備創新功能“車友幫”,全國第一家將ETC與車友社交生活相連接,建立ETC用戶新社群,提高用戶黏性,以用戶社交網絡為基礎,確保ETC后市場開發的用戶基礎穩定性,以老帶新,開辟新疆土。
ETC的普及發展,帶來大量ETC新用戶的同時,也帶來機遇和風險。如何從滿足ETC用戶基本要求開始,轉變為引導用戶習慣性使用ETC,再到主動消費更多ETC衍生產品,是一場“智慧戰”,更是一場“膽量戰”。當手機APP成為ETC服務標配,無線互聯技術成為ETC產業“燃料”,ETC產業將搭乘“互聯網+”快車高速前進進入良性發展周期,實現公路、物流行業的合作共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