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物聯網時代——農業物聯網發展預測
當前,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農業物聯網作為物聯網技術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對農業生產的革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用物聯網+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人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結成一個智能化的網絡。
物聯網在農業的主要表現:
1、實現生產經營過程的精準控制和科學化管理。
2、實現農業培育方面的智能控制。
3、推動農業發展向集約型、規模化轉變。

我國物聯網技術已經融入到了紡織、冶金、機械、石化、制藥等工業制造領域。目前在工業,已經可以做到用互聯網監控并管理生產鏈、物資供應鏈。但農業發展卻落后一步,而農業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現代化生產,比起前幾者的發展,物聯網在農業領域正在開始緩慢布局,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據預測,到2050年,農業物聯網將糧食產量增加70%,能夠養活96億人。
Beecham研究分析師ThereseCory表示:“為了解決更多食物的需求,必須克服氣候變化日益加劇和極端天氣條件下的挑戰,以及集約化農業實踐對環境的影響。”

高科技農業:精準農業與智能農業
農民已經開始使用一些科技手段提高他們的日常工作效率。例如傳感器可以讓農民獲得所在地區的詳細的地形和資源地圖,土壤酸度和溫度等變量。他們還可以利用天氣預報來預測未來幾天和幾周的天氣模式。
農民可以使用他們的智能手機遠程監控他們的設備、農作物和牲畜,統計牲畜飼養和生產。他們甚至可以利用這項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以及牲畜的狀態進行預測。

無人機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工具來調查農民的土地和作物數據。JohnDeere(農業設備生產商)已經開始把拖拉機聯網,創造了一個展示作物產量數據的方法。與無人車類似,該公司正在研發自動駕駛的拖拉機,這將釋放農民的勞動力并進一步提高效率。
所有這些技術都有助于精確農業或精準農業的實施,利用衛星圖像和其他技術(如傳感器)來觀察和記錄數據的目的是提高生產產量,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節約資源。

農業的未來
物聯網,農業傳感器,農業無人機
智能農業和精準農業正在起飛,但它們可能只是農業世界更大規模使用技術的先驅。Business Insider的高級研究服務預測,農業中物聯網設備安裝將從2015年的3000萬增加到2020年的7500萬,達到20%的復合年增長率。
美國目前在物聯網智能農業方面世界領先,每公頃(2.5畝)農田可以產生7340公斤的谷物(如小麥、水稻、玉米、大麥等),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851公斤谷物每公頃。
在未來幾十年里,隨著農場變得更加緊密,這種效率應該有更大的提高。OnFarm,一個農業物聯網平臺預計,農場在2050年平均每天要產生410萬個數據,而2014年只有190000個。

鑒于物聯網應用在農業中的所有好處,不難理解農民為什么會越來越多地轉向使用農業無人機和衛星。

物聯網不是科技狂想,而是又一場科技革命。
物聯網使物品和服務功能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些新的功能將給使用者帶來進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由此形成基于這些功能的新興產業。 物聯網需要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以及固話寬帶的普及是物聯網海量信息傳輸交互的基礎。依靠網絡技術,物聯網將生產要素和供應鏈進行深度重組,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現實載體。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物聯網產業鏈今年就能創造1000億元左右的產值,它已經成為后3G時代最大的市場興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