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空調新增1500萬套產能已落地1000萬套
8月初,海爾空調對外剛剛連續公布了一組數據:今年用不到7個月的時間銷售超過去年全年;2017冷年海爾空調全球銷售量已突破1000萬套;海爾智能空調連續43個月中國市場銷量第一。
8月9日,記者又從海爾空調了解到,媒體和行業持續關注的“海爾空調將新增1500萬套產能”又有了新的進展:通過新建基地和現有互聯工廠升級等方式,已有1000萬套產能落地。
具體來說,針對現有產能提效,膠州、鄭州空調等互聯工廠已落地500萬套規劃,將快速輻射華東、華中及全國大部分地區,滿足智能空調的大規模定制需求。除此之外,海爾還將新建武漢、合肥等互聯工廠,共落地產能500萬套。海爾在南亞等新建的海外工廠也在籌備過程中。
在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背景下,海爾空調為何要擴產能1500萬套?
原因:用戶需求驅動加速產能擴建
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7冷年空調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15.65%和17.95%,是過去5年來增長第二高的年份;2017冷年國內空調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060萬臺,而且高端化、智能化空調成為國內空調市場的增長主力,對于已連續43個月智能空調銷量第一的海爾來說,用戶驅動下的產能擴建已必須提上日程。
除了用戶消費升級的智能需求,對于以高端化、智能化布局全球的海爾空調來說,日益擴張的海外市場也帶來了擴產能的緊迫感。從2013年海爾智能空調首批出口意大利,到2016年覆蓋美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印度等32個國家和地區,海爾空調憑借本土化戰略贏得全球用戶認可。而本次通過新建基地、互聯工廠升級等擴產能的落地,將從根本上解決全球用戶高端智能化的需求。
意義:產業結構優化加速行業轉型
新增1500萬套產能是在青島海爾2016年年度財報中首次提出的,將全部采取智能制造,產品集中于高端定制化需求,呈現出品質高端、高效節能、定制化等特點。海爾空調通過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將影響用戶消費認知和整個空調行業的格局。
從用戶層面來說,海爾空調將為全球用戶輸出更人性化、差異化的智能健康空氣解決方案,快速滿足用戶對高端、智能空調的需求。從行業層面來說,“家電下鄉”空調的更新換代期即將到來,高端智能產品代替低端產品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用戶驅動下的智能空調產能擴張,將加速空調行業向智能轉型的進程。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海爾空調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從根本上打通了“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對接障礙,這是海爾空調新增產能帶來的根本價值所在。海爾新產能的投放,不僅為中國品牌崛起指明升級方向,也為全球空調行業革新帶來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