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眼”打考勤 數據顯神通
農民工用虹膜系統“刷眼”。
6月27日一早,在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工作的農民工何躍利照例到工地上工。他走到識別儀前,并未“刷臉”或按指紋,而是與攝像頭對視。“我們現在都用虹膜系統打卡。進出工地時,只需對準機器掃描區域看上一眼,考勤就打好了。”何躍利說。
“經濟區應用虹膜系統的初衷,在于有效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非法討薪行為。”經濟區政法與群眾工作局行政執法處處長陳聽說。
陳聽所說的虹膜系統,是經濟區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出的流動務工人員工資監管系統。該系統能對企業因拖欠農民工報酬產生的信用信息以及農民工非法討薪的違法行為進行監控,并加以大數據分析。而今,該系統不但能“刷眼”打考勤,還可能會成為經濟區促進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寶”。
建起來
虹膜系統采集實名信息
提到虹膜系統,陳聽深有感觸。
“政法與群眾工作局就十幾個人,承擔著經濟區內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維穩、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等重要工作,處理農民工欠薪問題只是我們工作的一小部分。但是面對轄區40多個工地項目,成千上萬流動性極強的農民工兄弟,誰來了,誰走了,誰拿到工資,誰無故拖欠?以我們的人手無法做到全面、準確的掌握,我們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及時進行農民工工資問題監管的系統來彌補人手的不足。”陳聽說。
2015年,痛客大賽鼓點正密。針對“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占欠薪案件總量的90%以上”這一痛點,一套基于虹膜識別技術的數據平臺落戶經濟區。
虹膜系統“現身”經濟區工地后,情況果然得到改善。根據農民工實名制管理的要求,虹膜系統進行實名制信息采集,將勞動者的工種、工資、發薪時間等信息錄入平臺,系統平臺就判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成立。
同時,虹膜掃描技術可以對人眼的虹膜數據進行采集,將個人身份證號等信息與虹膜生物信息進行綁定。鑒于虹膜具有唯一的生物特征,可避免冒名頂替的情況出現。
“工地上的許多勞資糾紛,大多是因為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陳聽說,虹膜識別技術在工地具有天然的應用優勢。通過虹膜打卡,所有信息都被上傳到流動務工人員工資監管系統,讓數據“開口說話”,扯皮的事情也就少了。
用起來
助力農民工討薪和企業維權
在何躍利看來,“刷眼”打考勤的過程既便捷又可靠,實在是個好方法。
“我之前在其他工地務工,采集信息做得很不規范,常會出現干了活卻拿不到工資的情況。管理單位處理時,需要多方核實,還常找不到證據。”何躍利說。
他告訴記者,按照要求“刷眼”,監控系統便能夠準確記錄工作時間,作為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結算工資的重要依據。若出現欠薪情況,監控系統記錄的數據可以作為維權依據,相關部門可以根據系統記錄的數據來對雙方的糾紛進行認定。
“虹膜系統推行后,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明顯提高了,每天上工都主動打卡。企業的管理順暢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陳聽說,農民工還可以通過手機客戶端隨時查詢自己的實際上工情況和工資發放情況,并獲得免費就業、培訓咨詢等服務。
動起來
強化對流動人口的管理
虹膜系統的價值,并不限于改善工地的運行管理,還可以為公安機關偵破案件提供數據支撐。面對記者,陳聽道出了經濟區的中長期規劃———讓虹膜系統成為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寶,“具體而言,虹膜系統可以強化政府對流動人口的管理,從中發現涉案人員和重點人口。”
“虹膜系統將采集人員的身份信息、生物信息、工作信息,這些信息進入經濟區流動務工人員工資支付監控平臺的同時,還將進入經濟區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陳聽說,這些信息都將是社會治理工作的關鍵信息。
以往,因為沒有相應機制對農民工的基本信息進行采集對比,一些犯罪分子為逃避罪責流竄到工地打工,給公安機關打擊犯罪帶來了不小困難。如果虹膜系統得以應用于流動人口管理,通過和公安機關系統對接,能很快識別出工人身份是否有問題,讓破案更具針對性。
“目前,系統已經有了上千條的數據,而且每天都在在持續更新,雖然對于大數據而言,現在的數據量還太小;但是隨著我們工作的推進,虹膜系統將會延伸到更多領域,工廠、公司、餐館都可以是監控系統的應用場景,這將為經濟區未來社會流動人口管理奠定基礎。”陳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