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獲物聯網號段,NB-IoT大幕已然開啟
NB-IoT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并非有數載時間,是一位通信界新兵。2015年,NB-LTE與NB-CIoT修成正果,融合型NB-IoT標準誕生。2016年NB-IoT規范凍結,并于下半年開啟商用的序幕。NB-IoT迅速博得大小廠商專寵,相關方案、產品宛如一夜梨花遍地開。
就在上個周末,通信業界被中國移動總額超過400億元的大手筆物聯網集采“刷屏”了:2017-2018年窄帶物聯網天線集采,預估總量為111萬面;“蜂窩物聯網工程無線和核心網設備設計與可研集采”透露的相關工程金額為395億元;此外還開啟了相關的網絡勘察采購,涉及金額也達到了15.6億元。
與之相呼應的是,在本周一,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同意了部分單位提出的電信網碼號資源有關申請,對2017年第10批《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網碼號資源使用證書》頒發結果進行公示,其中就包括了物聯網號段分配。

根據公示結果,中國移動獲得了148(0-9)號段(物聯網業務專用號段)、1440(0-9)號段(物聯網網號);中國電信獲得了1410(0-9)號段(物聯網網號);中國聯通獲得了146(0-9)號段(物聯網業務專用號段)。
據了解,今年2月,工信部編制新版《電信網編號計劃》,新編號計劃增加了物聯網網號。工信部認為,電信新技術新業務發展日新月異,電信行業發展和社會服務對電信網碼號資源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為了更好支撐行業發展,亟需對現行的《電信網編號計劃》(2010年版)進行修訂。
5月12日,《電信網編號計劃(2017年版)》予以公布,即日起施行。在新編號計劃中,工信部將”142XX~143XX”明確為物聯網網號。144XX、141XX、140XX分別是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物聯網網號。同時,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網號將根據需要核配啟用。
NB-IoT則是運營商物聯網建設的重點,也是三大運營商在前期的主要選擇。此前,中國電信已經宣布全網31萬基站同步升級,建設成全球最大的NB-IoT商用網絡,中國聯通也計劃在今年年底發力NB-IoT建設。業內人士分析認為,NB-IoT、eMTC成本仍舊較高,NB-IoT產業鏈已經成熟,NB-IoT商用芯片在今年第三季度大規模上市,成為推動運營商大規模網絡建設的關鍵因素。
隨著工信部分配物聯網網號,運營商具備了大規模展開物聯網業務的基礎條件。目前,物聯網作為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已經得到了各行各業的普遍認同,成為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利器。以NB-IoT為例,產業界今年來針對行業市場推出了智慧停車、智慧水務、共享單車等試點應用,本次三大運營商獲得物聯網號段,意味著NB-IoT商用大幕正式開啟。可以看到,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將是物聯網應用開始爆發的關鍵時刻。
NB-IoT芯片廠商
NB-IoT芯片商為三大陣營,第一大陣營是通信芯片比如高通、華為(海思)、中興(中興微);計算芯片公司作為第二類陣營,只有寥寥參與者,比如英特爾、ST;無線芯片廠商紛紛入局,包括Nordic、Qorvo等。未來,更多芯片廠商會進入。
由于其只是起步的上升階段,所以這一領域還是藍海,價格也并非最致命的武器,而據專業機構預測,在紛紛廠商入局并搶占先機的情況下,這個美好景象很快會成為過去,預計在今年Q3后就會進入到價格競爭狀態。

華為——Boudica120/150,搶占先機的排頭者
作為NB-IoT技術牽頭者之一,2014年開始投入NB-IoT芯片研發,2015年推出了基于預標準的芯片原型產品,2016年在3GPP標準僅僅公布3個月,就火速推出業內第一款正式商用的NB-IoT芯片——Boudica120,基于ARM Cortex-M0內核,搭載Huawei LiteOS嵌入式物聯網操作系統。華為物聯網戰略是聚焦ICT基礎設施,使能合作伙伴業務創新,共建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是業界首家可以提供NB-IoT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廠商。如今,Boudica 120芯片已大規模發貨,另一款芯片Boudica 150(支持1800M)在今年Q2進行測試、Q3小批量商用、預計Q4規模商用出貨。這兩款芯片都是與晶圓代工伙伴臺積電合作。
高通——MDM9206,多情卻有專情
高通看好NB-IoT,但并非將身價全押寶于此,在其看來NB-IoT與eMTC并非非死即傷而是有很好的互補性,未來物聯網多模才是趨勢。若采用NB-IoT+eMTC雙模方式,將能集兩種技術的優勢于一身,同時補齊雙方短板。
因此推出的芯片MDM9206是一款eMTC/NB-IoT/GSM多模物聯網SoC。對于多模式共存的這款芯片,用戶只需通過軟件進行動態連接選擇即可,不會多增“煩惱”。其優勢是:通過單個SKU解決了全球運營商及終端用戶的多樣的部署需求,具有高成本效益、快速商用、可通過OTA升級保障等優勢。
英特爾——XMM7115/7315
英特爾抓住NB-IoT有兩大武器,分別是XMM7115和XMM7315。XMM7115支持NB-IoT標準,而XMM 7315支持 LTE Category M與NB-IoT兩種標準。英特爾在單一芯片集成了LTE調制解調器和IA 應用處理器。
盡管英特爾物聯網造勢很大,但如今英特爾已經暫停了自己的Galileo、Joule和Edison三款針對新興物聯網市場的計算機模塊平臺,將在9月份后停產。Edison是為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設備開發系統提供的計算機模塊,Galileo是專為制造商和教育界設計,Joule平臺適用于可穿戴、嵌入式、物聯網、機器人、AR/VR等眾多領域。
聯發科——MT2625

聯發科推出其首款NB-IoT SoC,支持3GPP NB-IoT (R13 NB1, R14 NB2) 的450MHz-2.1GHz全頻段運作。具備超高集成度,將ARM Cortex-M微控制器、偽靜態隨機存儲器、閃存與電源管理單元整合在同一芯片平臺上。MT2625還整合一系列豐富的外圍輸入輸出接口,包括安全數字輸入輸出模塊、通用異步收發傳輸器、I2C傳輸協議、I2S、序列外圍接口及脈沖寬度調制。
思寬(Sequans)——Monarch SX
從量產時間來看,Sequans LTE-M/NB-IoT平臺Monarch SX是一個黑馬,7月底量產,具有基帶、RF、RAM和電源管理,并集成ARM Cortex-M4處理器用于音頻和語音應用的媒體處理引擎。
Altair(被索尼收購)——ALT1250
相比Sequans,Altair讓大家更感陌生,這是一家以色列公司,如今已被索尼收購,專注于4G技術終端基帶處理器的芯片設計,同時設計用于FDD和TDD頻段的4G終端芯片射頻收發器。在7月底量產的ALT1250,將Cat-M和Cat-NB1、集成GPS、蜂窩IoT模塊中有90%的組件——如RF、基帶、前端組件、功率放大器、濾波器和開關等,均已整合于一身。
中興微——Wisefone7100
早在2016年6月,中興微就已聯合中國移動打通基站到NB-IoT終端的信令流程,9月發布NB-IoT原型芯片,10月展示了采用YunOS的NB-IoT原型。中興微NB-IoT商用芯片是Wisefone7100,內部集成了中天微系統CK802芯片,將在今年9月發布。與高通相同,中興在極力擴展NB-IoT的同時,也不忘了布局eMTC和5G mMTC市場。
RDA(銳迪科,與展訊合并為紫光展銳)——RDA8909/8910
銳迪科NB-IoT芯片RDA8909,支持2G、NB-IoT雙模,RDA8909符合3GPP R13 NB-IoT標準,還可以通過軟件升級支持最新的3GPP R14標準。另一款支持eMTC、NB-IoT和GPRS的三模產品RDA8910也在準備中,預計將于2018Q2量產。
Nordic——nRF91
Nordic的NB-IoT蜂窩技術產品是還未面市的nRF91系列,預計2017年下半年提供樣品,2018年供貨。其以高度整合晶片組為基礎,再加上3GPP Release 13最新LTE-M與NB-IoT技術專用之進階軟體,能滿足低耗能蜂巢式物聯網應用需求。
GCT——GDM7243I
GCT半導體是為無線通信行業提供創新 IC 解決方案的領先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其搶占NB-IoT市場的芯片是GDM7243I,其集成LTE Category MI/NB1、RF收發器、基帶與RAM存儲器,預計Q3量產。
對于這個紛爭之地,華為、高通作為NB-IOT規則制定的廠商,處于不容置疑的領跑地位。英特爾、中興微、聯發科、銳迪科、Nordic等公司隨后跟進,實際產品都會在今年面市無論是商用還是小規模樣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