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放突破10億張 我國社保卡成為民生保障萬能卡
近日記者從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了解到,我國今年已發出第10億張社會保障卡,“十三五”期間社保卡將覆蓋90%的人口,未來將最終實現人手一張。
越來越多的地區還將民政、衛生計生、公積金、殘疾人服務、涉農補貼等服務事項搭載在社保卡上,實現了一卡多用。社保卡在設計之初就是一張開放的卡,希望將社保卡打造成各類政府公共服務的載體,真正成為一張便民卡。
在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李長安看來,社會保障卡是真正的“民生卡”,幾乎惠及全體民眾,社保卡的普及是我國社保事業全面發展的具體表現。
李長安:社保卡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其實是我國社會保障事業取得快速發展的具體體現。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到2016年,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78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0847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483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808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1887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751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8443萬人。此外,全國共有1479.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76.5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96.9萬人享受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77.2萬人。
按照人社部“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劃,傳統以線下應用為主的社保卡還將插上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翅膀,通過搭建社保卡線上服務平臺,對接更多的社會服務渠道,使老百姓通過手機就可以快速完成社保繳費、醫保結算等事項。
李長安認為,社保卡的功能將更加強大,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可進一步方便持卡人,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李長安:社保卡給民眾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應用方便,比如在醫療保障方面,持卡人可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解決了原來手工報銷周期長和占壓個人資金的問題,所有退休人員和參保繳費的職工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結算時,只需支付個人應負擔的醫療費用就可以了。值得關注的是,人社部提出目標,在2020年之前,實現“互聯網+人社”多元化、規模化發展。依托社保卡及持卡庫,構建全國統一的個人身份認證平臺,提供線上線下綜合身份認證手段,形成實名制驗證能力,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這也就意味著,今后社保卡的功能將會更加強大,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這對于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