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探云計算市場格局,TOP5供應商的分析與展望
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者,云計算行業總是格外的受到人們的關注與熱議。但是云計算行業中,廠商眾多,各種產品與服務也可謂是五花八門,這一方面不方便于我們去對云計算進行研究,另一方面也不便于人們去了解。那么我們不妨以云計算頭部的幾家廠商作為一個切入點來做一些說明,雖做不到全局掌握,但至少可以可見一斑。
嚴格來講,本文所涉及的廠商都不算純粹的云服務供應商。因此,在對他們每一家進行具體分析時還應該考慮他們公司其他部門的業務,不過本文還是本著只討論云計算方面的宗旨,只對他們的云業務方面進行一些說明。
Microsoft
Microsoft是云計算領域中的主要玩家之一,這不僅是其業務方面的營收較為可觀,還因為它在幾乎每個主要的云計算領域中都有涉足。
在上一個季度中,Microsoft商業云的ARR(平均會計收益率)超過了200億美元,而且公司還有望在2018年底前從自身云產品中獲得200億美元的營收。(這里有必要做一下說明,Microsoft會使用它每一個季度中最后一個月的數值進行ARR的計算,而其他公司可能會去使用整一個季度的數值進行計算)。
盡管仍舊面臨著各個方面的競爭,近一年來Microsoft云業務方面的收入增長幾乎都超過了50%,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有望使得該公司進一步拉大與競爭對手們的差距。

Microsoft的最大優勢來自自身的Office 365,該辦公生產力套件基于云訂閱模式。不過盡管這套產品始終保持良好的市場表現,但Microsoft并不只關注于此。為了打造一套更健康的產品體系,Microsoft還在兩個核心領域中發力:ERP和CRM,而生產力工具、ERP和CRM正是我們所說的SaaS/企業軟件服務中最為核心的產品。同時,對于LinkedIn的收購不僅進一步擴展了Microsoft的CRM產品,還為公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業務平臺。
預計到2020年,全球SaaS市場總規模將達到750億美元,這幾乎是2016年的兩倍。鑒于Microsoft SaaS產品組合的寬度,它的營收增長可能會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當然說起Microsoft,也必須要談論下他的IaaS/基礎設施服務產品Microsoft Azure。目前Azure在整個IaaS市場中排名第二,大約占有11%的市場份額。值得重視的是,Azure在過去八個季度中,Azure的營收大約增長了90%,這意味著該產品收入可能每一年就會實現翻一番。
Amazon
Amazon一直是IaaS市場中的頭號種子選手。利用自身的AWS產品,這家傳統的零售巨頭徹底顛覆了舊有的IT基礎設施市場。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AWS目前占有30%以上的IaaS市場,并大于其身后五家競爭者市場份額的總和。

多年以來,Microsoft、IBM、Google和Oracle始終試圖在公有云市場中顛覆AWS的統治,然而他們始終沒有成功,AWS依然保持持續性的營收增長始終保持在40%以上。到2020,預計全球IaaS市場總值將達710億美元,這大約是2016年數據的三倍,這將讓Amazon繼續保持其高速營收增長并獲得可觀的收益。

更為重要的是,以投資者角度來看,AWS帶來的充足現金流也使得公司得以繼續在零售行業保持優勢地位。對于零售業務來說,進行場所的投資十分重要,這就說明了為什么Amazon收購了Whole Foods Market并加大了對于倉庫與物流中心的投資。由于AWS利潤率恒定在20%以上,Amazon可以同時對自身零售比業務進行直接(如倉庫和物流中心)與間接(如Amazon Prime)地投資。而反過來,Amazon自身的零售業務也給AWS產品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踐平臺。
IBM
盡管從整體總體營收上看,藍色巨人的狀況不容樂觀(連續22個季度營收出現下滑)。不過IBM的云業務部門表現依然較為亮眼。
IBM在2017Q3中報告的云計算收入為41億美元,運行率超過了160億元。盡管看起來IBM距離市場領導者Amazon和Microsoft并不遙遠,但最近三季度中,藍色巨人云業務方面的營收增長仍遠低于這兩家巨頭。

這很清楚地說明,Microsoft和Amazon正逐漸拉大他們與IBM的差距。如果IBM的云業務方面繼續保持這種低增長率,那么藍色巨人恐怕難以在云市場中與領先巨頭們一較高下,因為在技術服務的世界中,有一件十分令人煎熬的事情,就是始終處于追趕者的地位。比如: IaaS市場中,始終追趕AWS的Azure。 不過,一個利好消息就是IBM有望憑借自身云服務的穩定收入增長逐漸扭轉公司總營收不利的局面。
Oracle
在云計算行業中,Oracle一直是一家給人驚喜的供應商。在轉變了抵制云產品的態度之后,該公司已經充分地認識到了云服務的重要性。
在自身實力方面,Oracle在數據庫方面的專業能力與技術遠遠領先于其他的云供應商,同時Oracle所收購的Netsuite也讓它在ERP領域中更進一步。在Oracle所擅長的領域中,無論是Microsoft還是Salesforce均不具有能與之一較高下的能力。
此外,Oracle還具有一個優勢就是其現有的客戶,公司的客戶群具有很高的粘性。 比如:
2015年,Oracle在許可證更新和產品支持方面的收入是188.58億美元,這一數字在2017年增長到192.33億美元。這意味著Oracle不僅能夠成功地進行客戶留存,而且還能增加公司相關領域中的營收。
對此,Oracle CEO Safra Catz說道:“本地部署軟件的營收達到59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1%,這種軟件支持和客戶續費率的持續高增長反映了我們本地部署客戶群的穩定性”。
對于公司來說,這是很強的優勢,因為這說明Oracle可以將大量客戶從本地轉移到云端,而不是讓競爭者捷足先登。 隨著數據遷移成為了云服務應用的首要因素之一,Oracle又很和適宜地推出了進行相關服務的產品方案。
Oracle本身云業務在過去兩年內的增速較為可觀,而且還具有很堅實的客戶基礎,公司在云計算領域的前景令人期待。

這可能是云計算行業中最奇怪的一幕,那就是云計算最大的受益者之一的Google沒有將其優勢進行商業化轉換,目前在云服務市場中,Google仍然是一個追趕者。
這并不是Google缺乏主動性,比如Google曾將Diane Greene收入賬下并創造出了能夠與Microsoft Office 365抗衡的G Suite。但Google仍舊無法利用其在搜索與移動領域中的優勢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客戶,當然這也沒幫助Google云平臺進行更好地發展。
依Google目前的財報來看,Google云部門仍然沒有足夠亮眼的表現以支持其作為單獨項目列出。但是,包括云服務在內業務方面的營收仍舊在Q3中增長了49%,從去年同期的20.72億美元增長到了目前的30.95億美元,當然其中主要的增長來自于云服務的增長。
隨著Microsoft在CRM和ERP市場中的深入,Google也正在尋求與別的供應商的合作以在相關領域中有所作為,比如最近它與Salesforce達成的合作協議。不過就目前而言,討論未來Google云服務會如何發展還為時尚早。
總結
可以肯定的是,云計算產業完全顛覆了傳統技術格局,我們不再需要購買,擁有,運行和管理那些基礎設施,那種傳統購買軟件的模式已經失去了意義。 同時,Microsoft、Amazon、IBM、Oracle和Google這五家公司推動了這一波技術革命的浪潮。如果純粹從云計算角度來看,Microsoft、Oracle、Microsoft將具有非凡的增長潛力。Google情況較為復雜,目前比較難以判斷,而對于IBM來說,還需要等待其云服務領域的營收逐漸將公司“拉回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