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今日話題  >  正文

IBM的生死劫

作者:一明
來源:牛透社
日期:2017-11-14 14:33:10
摘要:由于連續22個季度的營收下滑,昔日風光無限的IT巨頭IBM備受質疑,外界一方面質疑CEO難有作為,另一方面對IBM Watson持觀望態度。
關鍵詞:IBMWatson云計算

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積淀深厚如IBM,也沒能想到在轉型云計算和認知計算的路上有著如此多的坎坷,以至于全世界都覺得自己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曾在巨虧81億美元的困境中絕地反擊,堪稱完美的“生死轉型”讓IBM一度成為全球企業轉型典范。

  而今天,IBM再次經歷生死劫。

  一、連續22季度營收下滑,十年前瞻亦是無用

  當各大公司最新財報發布,IBM和亞馬遜、微軟等巨頭再次一同處于聚光燈下。不同的是,不論是亞馬遜還是微軟,皆以其快速的轉型變革而迎來了不同程度的增長,IBM卻繼續保持營收下滑,而這,已經是其第22個季度營收下滑。

  IBM是有前瞻的,甚至可稱為全球最具前瞻的科技巨頭。早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隨后又提出了“智慧城市”。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云計算、大數據和AI還并不像今天這般大勢所趨,諸多科技巨頭不惜血本地投入其中。

  可惜的是,IBM并未將云計算這把鑰匙牢牢攥在手里,傳統IT支撐下隨之而來的是高昂的應用成本。少有用戶愿意為此買單,智慧城市自然從媒體爭先報道淪落到無人問津。

  當然,IBM這些年里也并非什么也沒做。也正是在2008年前后,由于硬件、軟件、服務等傳統業務紛紛遭到云計算的沖擊,IBM就已經開始發力云計算,時至今日更是已經完成了約20起大型收購事件。其中包括了2012年收購Green Hat、2013年收購SoftLayer、2017年收購Verizon等大型收購案例。

  但盡管如此,IBM在云計算方面的努力也沒能達到預期。最直觀的表現是:在Gartner最新的IaaS魔力象限中,IBM仍舊無緣領導者象限,而亞馬遜和微軟卻依然引領風騷。此外,巴菲特老爺子更是連續兩次公開表示——他看錯了IBM,其股票正面臨著下行壓力......

  好在IBM的營收和利潤雖繼續下滑,但其業績和全年營收展望均超出預期,公司也表示已經可以預見下個季度的收入回升。這讓市場反饋好了很多,甚至其股價在10月18日當天暴漲8.9%。

  但顯然,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都紛紛開始看好IBM,這帶給IBM唯一的好處是——它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為渡過這場生死劫做準備。

  二、IBM的云計算到底牛不牛逼?

  我們得承認兩個事實:

  1、IBM的確在云計算上花了巨大的功夫,并且對其寄予厚望。

  這不僅僅體現在多起重大收購上,最新一季財報中,云業務收入占比高達20%應當是最直觀的體現。同時,這也意味著,IBM的確為自己的生死轉型在云計算押上了大籌碼。

  不久前,IBM對其云業務更名為“IBM Cloud”,同時啟用了新logo,而這,已經是繼2016年10月更名為“Bluemix”之后的再次更名。IBM表示,這一變化是將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統一到新品牌下。這一舉措也表明,IBM希望在競爭激烈的云服務市場再做點什么。

  2、IBM的云,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差勁。

  根據IBM2017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IBM在截止到6月30日的12個月里,云計算營收以151億美元超過Amazon的145億美元營收。(第三季度云服務營收達到158億美元)

  這一數據讓IBM成為了第一個在12個月內云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的技術供應商。(雖然根據推算,亞馬遜的整年云收入將趕超IBM,但這并不妨礙IBM是第一個達成此成就的廠商。)

  盡管營收并非衡量一家企業云業務實力的唯一標準,但至少從側面證實了IBM的云并非一無是處,尤其在大型企業市場,IBM所提倡的混合云在目前還是頗受歡迎的。

  以上兩個事實基本都是從IBM本身的成績出發的,而在競爭激烈的云計算市場,只是“不錯”,顯然還遠遠不夠。

  對于轉型之路坎坷的IBM而言,Gartner2017年IaaS魔力象限可謂喜憂參半。

  喜的是,繼2015年之后,IBM又再次進入了有遠見者象限;憂的是,IBM不但沒追上亞馬遜和微軟,排名還低于首次進入IaaS魔力象限的阿里云。

  IBM曾在2014年和2015年進入了IaaS魔力象限的有遠見者象限,但2016年被調整到了特定領域者(小眾玩家)。從時間節點來看,IBM在2013年收購了SoftLayer,顯然,IBM在2014和2015年被認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SoftLayer,但此后,IBM再無大的建樹。

  這也符合Gartner所說的——自2013年收購SoftLayer以來,IBM就一直沒有改進SoftLayer的基礎設施,IBM云體驗目前很不連貫。

  如果單從云計算來看,IBM接下來能受到多大的認可,應該要看Gartner讓其進入有遠見者象限的背后緣由了。有報道稱,IBM的新公有云IaaS平臺整體性能將比現在市場上所有IaaS提高一個數量級。如果這一論述被證實,IBM的云服務聲勢,必將有著極大的增長。

  三、除云計算外,IBM遭受兩大質疑

  IBM陷入今天的境地已非一朝一夕了,連續22個季度的營收下滑,讓這個昔日風光無限的IT巨頭備受質疑。如此狀況,甚至都不能用轉型陣痛來解釋,IBM是真正的跌入了谷底。

  而除去上文談到的諸多關于云計算業務的窘境,IBM不得不面對市場上的兩大質疑。

  1、CEO難有作為

  Rometty之所以備受質疑,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從她2012年就任IBM的CEO以來,公司營收持續下滑。不但如此,在Rometty就任期間,截止2016年,其年薪增長達到60%。

  根據IBM透露的數據來看,Rometty的年薪為3300萬美元。而由于IBM計算股權的方式不同,根據顧問公司ISS的計算,Rometty2016年的薪酬已經超過了5000萬美元。

  要知道,這幾年里,股東回報率還不到0.1%。

  Rometty在任期間,倒是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嘗試將IBM拉出困境。這包括她一直在出售利潤低下甚至虧損的業務,同時開展策略性的裁員,并為IBM重點關注的云計算、大數據和安全領域招募人才。

  Rometty或許也意識到了,IBM的不斷失利,并非是在某項產品或服務上的失誤。到了IBM這樣的規模,上百年的企業文化和歷史積累,讓其發生轉變異常困難,即使雷厲風行如她,也顯得頗為吃力。

  換言之,云計算、認知計算、安全服務這樣的新核心業務組成是很好的,其累計營收也占到了IBM總營收的45%。但Rometty卻也未必是此項戰略轉型最適合的人選。

  更重要的是,IBM過去傳統的政策是:CEO需在60歲退休。盡管這并非不可改變,但以Rometty如今已經60歲的年紀來看,她或許已經在為自己的退休做打算,至少從她不斷增長的年薪來看,的確是這樣。

  2、Watson是IBM的未來,但現在還看不到未來

  IBM始終沒有透露 Watson 的收益。

  作為IBM大數據、AI戰略的核心,人工智能系統Watson的地位幾乎是毋庸置疑的。但遺憾的是,大量事實表明,Watson的進展實在太過緩慢。隨之而來的質疑從未停歇,盡管IBM始終堅稱越來越多的客戶在使用Watson的服務。

  Social Capital風投基金的CEO Chamath Palihapitiya在接受CNBC采訪時,曾公開表示IBM Watson“是個笑話”。而此前,休士頓的安德森癌癥中心投資6千萬美元,也取消了與Watson的合作,這更是雪上加霜。

  成本高昂、進境緩慢,Watson這個昔日“明星”,直到今天也沒能為IBM的發展做出任何有實質性意義的推進。

  和云計算戰略一樣,Watson所代表的認知計算是IBM未來的一大王牌,但直到現在,我們還不能從IBM所取得的成績中看到它的未來。

  一個世紀的沉浮,IBM再歷生死劫。過往多次轉危為安、絕地反擊的戰役讓全世界都沒人敢小覷這個IT巨頭的潛力,這次,它還能創造一個云時代的轉型奇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