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無人超市PK阿里無人超市,誰技高一籌?
7月份,馬云的首家無人超市落戶杭州!強哥當然不甘落后,這不最近,京東在北京也開了第一家 X 無人超市。
阿里PK京東,馬云PK強哥,誰技高一籌?
第一回合:掃描進店
阿里:
顧客第一次進店時,打開淘寶,掃門口的二維碼進店。

掃描手機上顯示的二維碼過閘機▼

手機顯示入場成功▼

▼這是入店時的攝像頭,識別身份。

京東:
進入京東無人超市之前,顧客需要先掃描門口的二維碼。
▼這一步操作主要是為了開通你的京東賬戶以及微信免密支付。

進店的第一道門,就是一個需要掃描二維碼的閘機。在閘機上掃描手機上顯示的京東二維碼,閘機打開,與此同時,正前方的攝像頭會給你拍一張人臉圖。
將會把你的人臉和你的京東賬戶對應。

這步的目的,阿里和京東是一致的,就是鏈接用戶的APP和支付信息,所以背后還是淘寶和京東的競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競爭。
第二回合:進店購物
阿里:
通過閘門后,可以看到店內上方有7個攝像頭,區域分為日常商品選購區、餐飲區和休息區。

店內分成超市區和餐飲點單區,這兩個區域的結算方式略有不同。餐飲點單區,由于比較特殊,所以有服務員。

在超市區,則是和傳統商鋪的擺放商品無異,讓我們感覺和逛普通超市一樣。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你中意的商品,直到離店。

京東:
每個商品架上和貨架的正面都有攝像頭,比阿里的多。
這些帶有攝像頭的貨架稱之為智能貨架,它們具有智能傳感器,用戶在貨架前拿走商品后,觸發智能感應器及人臉識別攝像頭,實現人貨綁定。

京東只有超市區,和普通超市一樣,每種類型的商品在不同的貨架上擺放。

跟阿里不同的是,商品上貼有巨大的RFID標簽,RFID標簽是為了在結賬的時候自動識別商品。
其實,阿里采用的也是RFID標簽,只是標簽小很多。

不要小看這個RFID標簽,他可以通過無線方式識別,顧客即使將商品裝到兜里,或是放進書包里……后面支付環節也完全不影響。
所以,顧客挑選完商品之后可以直接離開。
第三回合:結算支付
最后一步就是支付。
阿里:
當你拿著商品離開時,必須要經過兩道“結算門"。
第一道門:感應你即將離店的信息,并自動開啟。
第二道門:這才是最關鍵的一道門,當你走到第二道門之時,屏幕會顯示“商品正在識別中”;門上的傳感器還會自動識別你的身份(主要是鏈接用戶的淘寶和支付寶信息);馬上再顯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動扣款,大門開啟。

出來后,手機提示會收到一條淘寶購買推送。

京東:
也差不多,需要經過一道閘門和一個通道。
京東無人超市在結算通道同樣設置了一個閘機,這個閘機也是自動感應。
進入了結算通道。就是一個小過道,在過道底部寫著“邊走邊結”,在這個小過道的正前方,有一個顯示器,一個攝像頭,顯示器正好顯示顧客進入時的頭像。
這個攝像頭對進店和出店的人臉進行對比識別,因為人臉綁定了你的京東賬戶,同時開通了免密服務,就可以實現自動支付。

兩個核心技術:商品識別和身份驗證
目前這兩個技術并不成熟,阿里和京東都發現了小問題。
商品識別,阿里的進入支付通道后,用戶會在封閉空間內呆上5秒鐘,這讓人略感不適;而京東,解決方式是一條比較長的通道,還有各個貨架都配有智能感應。
RFID商品識別方案,技術上較為成熟了,但缺點是大量商品識別率低,需要經過掃描區等。
同是無人超市,Amazon Go則用了更先進的識別技術。
阿里的結算通道▼

身份驗證兩者主要靠人臉識別,但好像京東更依賴。
比如,顧客進入京東無人超市時,必須拍一張清晰的正臉,否則支付時極有可能困在通道里。
不管是阿里還是京東,商品識別和身份驗證,速度和準確性上都有待提高,加上一個結算通道容納一個人,目前效率上并沒有比人工收銀高。

總之,阿里和京東無人超市大同小異,并且離真正的拿完就走還有一段距離。
那是不是無人超市就很雞肋?增加了那么多成本,好像也就少了個收銀員。
千萬不要輕視技術——
當初,計算機的誕生,誰會想到日后互聯網竟改變了世界?
就像阿里和京東正在布局的新零售,未來這些新技術,很大可能運用在新零售上,改變整個零售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