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中國移動物聯網平臺的探索與未來

作者:山西移動 王峰
來源:通信世界網
日期:2017-11-21 11:27:56
摘要:全球物聯網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20年全球IoT市場規模將達到8300億美元,IoT連接設備將達到500億個。而如此多的海量多類型傳感器,如何更好地適配與接入呢?這就需要物聯網平臺,來搭建終端與應用之間的“中間層”。

  全球物聯網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20年全球IoT市場規模將達到8300億美元,IoT連接設備將達到500億個。而如此多的海量多類型傳感器,如何更好地適配與接入呢?這就需要物聯網平臺,來搭建終端與應用之間的“中間層”。

  物聯網產業生態可以劃分成硬件、網絡連接、平臺及各領域的應用服務四個主要層次。其中,硬件只是實現運載功能的載體,網絡連接是基礎,應用服務是垂直行業拓展價值的關鍵,而物聯網平臺則是核心,如圖1所示。

  圖1 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所屬物聯網層級示意

  物聯網平臺處于連接軟硬件的樞紐位置,向上匯聚終端的屬性,回傳各類實時監測數據、感知信息、交互指令等信息;向下遠程監督、控制、發送指令、管理終端硬件、支撐并賦能上層應用服務。

  日前,IoT Analytics發布了一篇物聯網平臺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在全球范圍內的物聯網平臺企業已經由2015年的260家、2016年的350家增長至如今的450家。而所有的物聯網平臺企業,有一半來自美國,如圖2所示。

  圖2 全球物聯網平臺企業增長數量

  中國移動對物聯網平臺的探索運營商在蜂窩物聯網以及LPWAN領域有先天的網絡優勢,并且投入大量精力進行網絡和業務布局,因此運營商在物聯網平臺上的部署也就格外引人關注。下面就重點介紹下中國移動在物聯網平臺上的探索。

  相對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與國外平臺廠商合作的模式,中國移動選擇了自主開發。中國移動依托在重慶設立的“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開展的平臺建設, 2014年10月中移物聯網設備云—OneNET正式上線。

  1.OneNET具有八項主要服務能力一是海量連接,分布式集群機制支持電信級海量設備的大并發量接入;二是數據存儲,采用分布式結構,提供完備的數據接口和多重保障機制;三是設備管理,高效、便捷的設備接入方式,實現設備的監控管理、在線調試、實時控制功能;四是應用孵化,5分鐘快速創建設備管理的前端頁面,實現數據圖形化和報表化,并實現對設備的遠程管控。

  五是信息分發,將采集的數據通過消息轉發、短彩信推送、APP信息推送方式快速告知業務平臺、手機、APP客戶端,建立雙向通信的有效通道;六是可控觸發,云端支持事件觸發引擎,自定義觸發條件幫助用戶快速實現業務邏輯;七是能力輸出,匯聚短彩信服務、位置服務、視頻服務、公有云等核心能力,提供開放API接口,縮短終端與應用的開發周期;八是數據分析,基于Hadoop等提供統一的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實現產品及業務的快速演進。

  2.OneNET的四項平臺價值一是通過平臺建立公共模型資源,降低項目成本,平臺提煉公共資源模型,減少開發量和開發周期,有效降低物聯網應用研發成本;

  二是積累行業案例,推動項目落地,平臺收集整理各行業標準解決方案,累積大量項目經驗,能協助省公司完成相關項目的快速落地;

  三是提供平臺資源,推進政府項目,針對各地政府對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和物聯網雙創平臺的需求,省公司可以借助平臺的優勢及經驗,推進相應項目合作;

  四是擴寬渠道資源,促進業務發展,帶動省公司IDC資源及其他物聯網產品銷售,促進省公司物聯網業務發展。

  3.平臺的盈利模式目前中國移動的運營管理平臺主要通過以下四種方式收費。

  一是通信費:包括流量費和短信費。具體采用階梯式的流量套餐和短信套餐實現。流量套餐根據能否訪問公眾互聯網來設置通用流量套餐和定向流量套餐。短信套餐按照重發和發送時延等保障能力區別,分為標準版和專用版兩種套餐。

  二是APN端口費: 客戶為使用專用APN 端口支付相應的費用。標準收入為1000元/月/集團。

  三是制卡的硬件費用: 根據物聯網卡的集采成本定價,一次性收取。

  四是增值服務費:對位置定位、終端管理和通信管理等3 項增值服務進行單獨收費,資費為2元/月/項。對于通信管理、終端管理和位置定位等增值服務均處于不成熟和不穩定的階段,基本沒有形成大規模盈利能力。

  4.OneNET的生態環境從產業鏈上下游來看,OneNET在下游與孵化空間合作,提供供應鏈和孵化服務,同時聯合本地化軟件方案商,形成解決方案。在上游與相關芯片、模組、DTU廠商合作,向芯片、模組植入通信協議,加速嵌入式開發。

  從技術資源上看,OneNET提供能源、交通、工控、智能硬件、智能電器等行業平臺級服務,同時整合計算、網絡、存儲等資源及多種服務能力。

  從銷售渠道上看,OneNET主要通過專業公司,如政企公司、物聯網公司、終端公司拓展專業化市場,同時依托省級公司的電子及實體渠道能力,實現本地化拓展。

  中國移動的應用在所有的物聯網平臺企業中,中國移動專注的領域總體來說是比較集中的,從大的方向來講,主要集中在toC和toB兩個領域。

  在toC側,有21%的企業在提供智慧家庭服務,而在其他個人領域的應用,占比都較低。在toB側,目前大多數供應商聚焦于工業/制造領域提供物聯網解決方案,這部分占比32%,緊接著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移動通信垂直領域,占比都達到20%以上,健康、物流、零售領域的解決方案,也有14%-16%的占比,顯現出了不小的潛力。

  從物聯網平臺企業專注的領域也可以得出結論,物聯網第一輪的爆發點,將集中在智慧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能源管理以及物聯網卡管理領域。

  1. 面向toB的領域面向toB的領域,OneNET平臺主要的市場為能源監測、工業控制、車聯網、智慧農業、環境監測等領域。

  其中在能源監控領域的解決方案主要為,基于OneNET平臺,實現燃氣、電力、用水、熱力、光伏等領域豐富的海量的終端設備快速接入;提供設備連接、數據上報、告警通知、數據存儲、消息展現等核心功能;實現各種能源數據的集中存儲和分析加工。

  在工業控制領域的解決方案主要為,支持海量多類型防雷設備接入OneNET平臺集中管控,方便擴容;實現防雷設備相關數據實時采集監測、觸發告警、消息推送、遠程控制、GIS圖示輸出等功能;實現防雷設備監測數據和故障信息的集中存儲和統計分析。

  在車聯網領域的解決方案,舉一個監測輪胎的例子,車胎內植入胎壓傳感器,胎壓監測數據實時上傳至OneNET云設備平臺,用戶可隨時隨地查看胎壓狀態;通過觸發器設置胎壓警限值,胎壓異常則及時提醒用戶;胎壓監測數據連續統計分析,實現車胎生命周期管理。

  當然,在能源、公共管理、生產制造、車聯網方面的應用非常的多,也是連接數最大、價值最高的四個應用領域。

  2. 在toC的領域面向toC的領域,OneNET平臺主要的市場為智慧家居、智慧家電、智能穿戴和健康管理等領域。

  在智慧家居領域的解決方案為,基于OneNET實現對家庭電表數據的采集與遠程查看;家庭用電異常報警和家庭電路回路控制;通過PC、WAP、APP等客戶端可查看家庭耗電量、電壓、電流等數據,做到精細化、智能化家庭用電管理。

  在智能穿戴領域,更多運用的是OneNET平臺針對智能硬件側的管理能力,這也屬于物聯網平臺連接硬件管理功能的一部分。

  OneNET平臺面臨的挑戰

  當然,OneNET作為中移動自主研發的物聯網平臺,在較短研發使用的背景下,還存在一些短板能力。

  1. 短期內難以完全滿足客戶需求綜合考慮業務支撐系統集中化建設和統一的物聯網連接管理平臺的建設周期,短期內無法提供完善的物聯網使能平臺能力,難以快速滿足客戶需求,尤其是針對行業用戶來說,基礎能力版塊的搭建十分必要,目前OneNET在這個方面還存在不小的短板。同時如何帶動31個省公司,在統一的BOSS側部署物聯網業務和能力,也是OneNET平臺以及中國移動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能力培育任重道遠中國移動連接管理平臺面臨的問題是由于物聯網領域沉淀的能力較少,行業經驗不足,以面向人為基礎建立的分散化的業務支撐系統導致的連接管理平臺能力無法滿足行業客戶的需求。

  雖然中國移動提供了對于物聯卡的基本的連接管理能力,但是與成熟的平臺運營公司在技術、功能,特別是對行業的理解程度上,還有不小差距。

  總體來說,中移動的平臺對于通信管理、終端管理和位置定位等增值服務均處于不成熟和不穩定的階段,基本沒有形成大規模盈利能力。

  總結

  與通信網及互聯網誕生于實驗室不同的是,物聯網產生于實際生產中,這也決定了物聯網平臺提供者來源非常多元化,甚至是非專業化,并沒有形成特別統一的標準。

  目前物聯網平臺企業的生態圈非常繁榮,諸如IT服務提供商,互聯網和云計算企業,垂直領域巨頭都在向物聯網平臺提供商轉型,未來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大。

  但是電信運營商,也擁有攜物聯網管道資源,打造服務物聯網卡及上層應用的平臺的先天優勢。作為中國移動,雖然采用了自主開發的模式,短期看能力培育不足,運營經驗還很欠缺,但是自主開發也更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培育,數據的靈活運用,以及沒有收入分成的壓力。因此,未來中國移動自主開發物聯網平臺的方式,能否快速形成能力,滿足市場需求,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

  總結來說,物聯網平臺能力,將決定物聯網連接規模的拓展,以及對各類垂直行業應用滿足程度的大小,說物聯網平臺是整個物聯網產業的核心中樞,也并不為過。

人物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