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國際發展現狀之一
繼續介紹產業互聯網白皮書相關的內容,我也參與產業互聯網發展現狀與分析部分,本文介紹日本的產業互聯網的幾個案例。
汽車行業B2B整合思想源自日本
在研究產業的時候,汽車是信息化領先的行業,很多信息化領域的創新都是汽車行業開啟的。
現在汽車行業實際上是通過信息化、互聯網手段實現產業整合的最佳參考。汽車行業形成了以主機廠為龍頭的供應鏈體系,各零部件企業與主機廠實現信息、供應鏈的協同。
而日本汽車企業的發展模式是最值得借鑒的:一般日本汽車主機廠,周圍都會有汽車零部件企業,汽車主機廠將生產計劃分享給零部件供應商,通過協同,零件供應商通過小車,根據零件的生產時間,直接將零件送到主機廠的生產線。
這種方式最早的實踐企業是日本的豐田汽車創立的JIT生產方式,當時沒有互聯網,IT也很弱,豐田創立的JIT生產是通過看板實現的。隨著IT技術的發展,逐步發展出電子看板(是現在MES軟件的雛形)。在此基礎上,實現了供應商協同。

所以汽車產業最早是通過看板生產模式,已經實現了主機廠與供應商的整合。
發達國家的產業聚集度高,所以通過幾家壟斷的龍頭企業就能整合產業。而中國很多產業還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化,產業聚集度低,所以才需要通過產業互聯網實現產業整合,而產業互聯網整合的模式可以借鑒汽車行業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
小松機械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產業升級
小松機械是最早應用GPS智能服務的重型機械行業企業。
機械設備GPS智能服務,可以定位機械設備的位置,這樣設備位置透明化;設備聯網,可以遠程獲得設備數據并可以遠程鎖定設備,有了這個技術保障機械設備就可以由賣產品向提供服務轉變。
設備聯網后,小松機械可以獲得設備上數據信息,便可以了解設備狀態,通過這些數據發現機械設計的不合理會導致很多操作會形成設備運動的無用功,將這些沖突的無用功排出后,小松機械的設備在發動機沒有改進但油耗降低20%。
進一步,利用設備聯網,為設備用戶提供司機管理和機械設備管理功能,為機械設備用戶提供增值服務,增加用戶聯網粘性(這個案例是去石家莊天遠科技調研時,天遠科技董事長介紹的,小松機械的GPS智能系統是這家企業開發的)。

在很多專業領域,因為小松機械可以獲得設備使用數據,積累了大量數據之后,就可以通過這些數據提供咨詢服務。(這個案例李杰教授經常講。)
米思米利用產品目錄實現行業標準
米思米,成立于1963年,通過獨創的產品目錄銷售方式在沖壓模具領域實現了行業標準。
而產品目錄銷售是非常容易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實現的。最近有很多家中國機械行業的企業,參考米思米模式做機械行業電商。
米思米的特點是:高品質、低成本、交期短、種類多。
旗下品牌MoldEX-Press軟件可與CAD設計對接,實現設計與銷售協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