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吊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国产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物聯傳媒 旗下網站
登錄 注冊
RFID世界網 >  新聞中心  >  物聯網新聞  >  正文

2017年醫療影像AI最高融資:圖瑪深維B輪融資2億元,軟銀中國領投

作者:申達
來源:億歐
日期:2017-12-01 09:59:08
摘要:今日消息,醫學科技公司圖瑪深維正式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軟銀中國領投,辰德資本、德聯資本參投,此前投資方真格基金、經緯中國繼續跟投。華興Alpha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圖片來自“123rf.com.cn”

    今日消息,醫學科技公司圖瑪深維正式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軟銀中國領投,辰德資本、德聯資本參投,此前投資方真格基金、經緯中國繼續跟投。華興Alpha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據悉,本輪融資是2017年醫療影像AI領域最大的一筆融資。

  官方消息稱,本次B輪融資將幫助圖瑪深維繼續擴充AI研發與營銷團隊,進一步拓展產品線的開發和推廣。未來,圖瑪深維計劃以每年3-5款新品速度,迅速將人工智能診斷覆蓋中樞神經、肝臟、胰腺、前列腺、婦科、骨骼等臟器和部位疾病的檢測診斷,同時加強中國港臺地區以及美洲、歐洲、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拓展。

  據了解,圖瑪深維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成立,致力于研究開發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自動化醫療診斷系統與醫學數據分析系統。此前,圖瑪深維在2016年10月份已經完成150萬美元的天使輪融資,由真格基金、經緯中國共同投資;在2017年4月份完成Pre-A輪數百萬美元融資,由險峰長青領投,天使投資方真格基金和經緯中國跟投。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蘇州、美國圣地亞哥都設有研發團隊。

  目前圖瑪深維的產品有三類,分別是深度學習智能診斷系統Sigma-DeepAIDiagnosis、智能醫療數據分析系統和云端CAD平臺。

  深度智能診斷系統用于在醫療影像圖片中檢測、定位和分割各種可能的致病因素,提高醫生的診斷效率和診斷精度。其新一期產品在美國癌癥協會的LIDC-IDRI數據庫上取得了98.5%的可靠性。

  智能醫療數據分析系統主要應用于精準醫療、基因組測序和病理學分析,通過深度學習與醫療大數據的結合,可以對多種病癥進行預測和診斷。

  云端CAD平臺是一套基于云計算與云存儲的輔助診斷平臺,采用雙架構體系,可以同時支持網上實時診斷,遠程圖像數據共享,而且醫生可在任意時間和任意地點讀片。

  據億歐智庫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共有43家公司提供“醫學影像”服務。在“醫學影像”應用場景下主要有以下幾種需求:運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解決病灶識別與標注、靶區自動勾畫與自適應放療、影像三維重建、等等。

  而圖瑪深維瞄準的就是醫療行業中的醫療影像和肺結節檢測這兩個細分領域。2017年8月,圖瑪深維發布了名為σ-Discover/Lung的人工智能醫學圖像系統,針對肺結節檢測這一具體落地場景。通過計算機深度學習技術分析肺部CT薄層掃描圖像,幫助醫生將受檢者的肺結節智能檢出、測量,以便給出良惡性判斷,而隨訪復查影像可以比較分析結節并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書,從而能夠幫助醫生更加快捷和準確地對肺結節做出診斷。據了解,目前圖瑪深維對于肺結節的檢出敏感性可以達到96.5%

  在商業模式層面,產品首先會以科研合作的方式進入醫院,在交流合作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數據。同時,也會與第三方體檢機構以及醫療器械廠商和PACS(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廠商合作,推出軟硬件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體檢和醫療上的痛點。

  據了解,目前,圖瑪深維已經與PACS對接上海中山醫院合作,同時與GE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同北京、上海、華東的多家三甲醫院達成了科研合作協議,并在產品的醫學應用,技術研究及臨床試驗上進行全方位合作。未來,圖瑪深維計劃在3-5年內在全國范圍內推出8-10類針對不同疾病的輔助診斷產品。

  類似圖瑪深維這樣AI+醫療的模式早已屢見不鮮,國內醫療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經達到139家。據Market Study報告指出,預計在2017年~2024年之間,醫療領域的AI應用將貢獻其年復合增長率中的40%,在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個性化助手、藥物開發和基因等領域的AI醫療總市場將超過100億美元。

  其中,匯醫慧影成立于2015年4月,早期以醫療影像作為切入口,提供影像云系統、圖像識別和智能診斷服務。通過與科研機構合作,建立人體器官模型以及深度神經網絡技術,實現了病灶的高識別度,并且率先將胸部、腦部核磁的自動診斷應用在實際操作流程中。

  推想科技工商注冊于2016年1月,早期產品就是從DR和CT入手,做胸部影像的重構和識別。其發展思路是在醫療影像里不斷深耕,先從需求點大的肺癌和肺部常見疾病開始,再從胸部、乳腺、神經、骨頭等部位逐漸往外擴,逐漸覆蓋更多疾病的影像解讀。

  AI+醫療的風口愈演愈烈,但如何打磨出具備高度安全性、穩定性和普適性,且適合醫生使用的產品,才是“AI+醫療”企業的當務之急。

人物訪談